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拿什么慰藉你的乡愁?

日期:2023-04-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展卷读之:30篇精彩的人生记忆,更以小城百姓的故事映射出一部临海的沧桑百年史。
撰稿|要英


  和现在的小孩子一样,我小学一年级时就熟悉了骆宾王的《咏鹅》。大学就读古典汉语课程时,知道了《咏鹅》的写作地就是浙江临海;一座离上海336公里的美丽小城。再后来我更清楚地了解到:临海是我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导师、著名学者吴中杰教授家乡。

  长期以来,我和弟子们都直接感受到:我们敬佩的吴中杰教授对家乡怀有一份独特的情感。记得癸卯春节,他对自己的弟子们感慨地说过这样的肺腑之言:“我17岁走出临海山城,到大上海进复旦读书。今年是87岁,整整70年了。鲁迅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将学习。我希望余年还能读书写作,春蚕蜡炬,亦自得其乐也!” 而复旦大学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力作《鹿城纪事》,就是继《人生大戏场》和《复旦往事》后的吴教授又一本纪实文学。

  正如先生自己在此书后记中所言:“年轻时,在生活的道路上只知往前直奔,很少有时间来回顾所来路径,进入老年之后,小时候所经历过的事情,所接触过的人物,所听到的故事就不断地在脑际涌现,挥之不去。这就是所谓老人多回忆吧!”他的思乡之情,扑面而来!

  展卷读之:30篇精彩的人生记忆,更以小城百姓的故事映射出一部临海的沧桑百年史。

  其中,《一个泥水工的文化情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述的是临海东乡汇溪镇的农家子弟黄大树的故事。即早在1978年,30岁的黄大树,为了实现每天能挣1块钱高工资的梦想,带了一把泥水刀到宁波找工作,凭着他肯学习、重技术的劲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出,实现了一个土地上的传奇。他作为一个农民工边干边学,竟然成为一家蜚声海内外的古建筑工程公司的创办人。吴中杰先生用朴素的语句记录了这段美好:“他自学了建筑工程学的各门学问,还有建筑史和文化史等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古建筑学家,不但学会了行内已有的技艺,而且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些创造性的方法,在实践上很能解决问题,在理论上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其主持修复数百座古建筑,有的被申报为世界遗产,200多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但有已成为临海旅游文化地标的台州府城墙、紫阳老街,也有马来西亚槟城张弼士府邸、尼泊尔中华寺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作为美食家的吴中杰教授,在此书中自然还有一篇《故乡的饭菜》,对临海的美食“腌菜”有一番细致生动的描述:那时,临海的很多菜蔬都是腌制的,吃的最多的,就是咸菜,俗称“腌菜”。当时没有很多的讲究,“都是各家自行腌制、储藏,这样成本要低得多。用来腌制的一般是花菜,整担整担地买回来,晒干后腌在大缸里,家口多的,要腌几缸,腌制时,放一层花菜,撒一层盐,还要一个人站在上面用脚踩,铺一层踩一层,踩得结结实实,最后上面还要压一块大石头”。而从吴先生对“腌菜”的描述来看,临海百姓的性格应该是坚毅和乐观的。

  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回到了我成长的故乡——北方锁钥大同,小时候,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家家户户都做腌菜、吃腌菜度日。当年,其实也不觉得很苦。如今,这些欢乐的劳作场面,透过文字,竟如此真切地浮现在我眼前而倍感亲切。吴先生写的是生活,更是市民生活的历史,也是最好的地方志,但又超越了地方志的局限,写出了那个时代的风情与岁月。撰稿|要英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