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阴暗面
现代意义上的服装和时尚产业,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当时的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需要为成建制的军人提供统一服装,为此集中了大批的服装业者和商人。伦敦和巴黎也因此开始出现会让今天的从业者与顾客都感到熟悉的生产、仓储、批发一体化的产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则引领了十六七世纪欧洲宫廷的奢靡审美风气,定制服装和奢侈品自此被纳入产业化运作。
而当蒸汽机极大地提升了纺织产业的产能以后,服装和时尚产业进一步分化。一方面,高速增长的产能,意味着服装和时尚产业的基石是平价产品,不断降价来勾起购买冲动。另一方面,这一产业的高端部分则负责引领社会审美。借此,商业变得更加繁荣,19世纪欧洲都市的面貌自此改变。但也是在那时,欧洲都市留给工人阶级的生存空间是高度逼仄的,生产环境十分恶劣,劳动薪酬微薄,这就是为什么19世纪中后期欧洲会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策源地。
美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后来居上,成衣产业同样开始赢得相较于欧洲的强劲竞争力,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也是美国被称为“事故共和国”的时期。1911年3月25日发生在纽约三角衫服装厂的火灾,有146人被烧死,这只是成衣产业血汗工厂现象的一个缩影。压榨劳工,在整个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一直是成衣产业乃至整个服装和时尚产业价值来源的重要部分,直到今天,接纳了欧美和东亚成衣产业产能转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不断曝出类似的事故和丑闻。
服装和时尚产业并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物。事实上,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的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居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概念的提出者)就曾指出,刺激消费,让民众认同消费行为,使之就像是皈依一种宗教,为本不存在的目标培养其日常痴迷,这样就能极其有效地消散民众对于资本主义剥削的不满。
新出版的《时尚之恶:创造、生产与操纵》一书中,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经济与社会史研究员奥黛丽·米耶以批判的视角,审视了时尚及其相关产业,包括服装、鞋类、配饰、化妆品、香水、手表、箱包、豪华汽车、酒类行业如何制造时尚概念,又是如何顽固地延续歧视、虐待、低薪、环境污染等由来已久的问题。
时尚产业在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初开始更为广泛地“侵入”平价服装领域,在削减其产品耐用性的同时,注入了时尚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快时尚”。这一创造打破了服装原有的季节性销售定律,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更多单品,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并烘托制造更强的购买。“快时尚”品牌甚至摒弃了设计环节,直接照搬大牌设计。“快时尚”品牌中,多数品牌的产品耐用性很低。这些品牌得以低价行销的另一个奥秘就在于不断尝试将生产加工环节外包到全球产业链体系中薪酬最低之地。
时尚产业商品的光鲜亮丽,并不能完全掩盖其制造加工、运输仓储过程中的有毒污染,《时尚之恶:创造、生产与操纵》以翔实案例就此进行了阐述。
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因为服装(无论是大牌还是“快时尚”品牌)等时尚产品,耐用性相较于过去都大为降低,在不断促进购买的同时,也加快了“用后即弃”的频率,所以大量纺织品垃圾在欧洲、东亚、北美都成为严峻的问题。撰稿|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