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时代在飞速发展,过时与落伍只是瞬间之事。
比如现在已经少有人谈如何做人了。虽然有人嘴上说得漂亮,但是行为最诚实,他们仰慕的对象多是那些成功人士。至于做人那就是免谈项目,好也好,渣也好,这些重要吗?
以前的人并不这样,刘少奇、陶铸写下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松树的风格》这样的书,他们认为如何做人是一生一世的事。我不是一个怀旧的人也很少感叹今非昔比,同时,我也认为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只是,人只有到了一个人生的节点才会发现,原来如何做人的确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格局和表达或者呈现,它会处处成为你面前的那堵墙。
因为境界决定品质。
奚老师的这本书,看上去是写阅读、往事、演戏、见闻、生活,但是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在一起的就是如何做人的论述,记录下的这些点点滴滴并非仅仅是一种追忆,而是另外一种谈做人的方式。
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作为演员谈谈自己的趣事或者高光时刻就可以了,但显然这并非奚老师要描述的重点,那种认真的学习精神和思考思辨能力,都是她在多年的演艺生涯中的深锚,或者有人觉得所谓的行业常青树不过是个人的运气而已,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从青涩地走上话剧舞台到六十岁之后挑战自己获得电影大奖,她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沉稳,最深厚的底色就是她始终把如何做人放在了第一位。
演员一向被认为是吃青春饭的行当,似乎到达一个年龄段就变得无戏可演,我相信奚老师也有过迷茫时刻,曾经与她演情侣的男演员,她开始和他演母子,这在其他人可能是对女演员的无情提示,这是每一个女演员都有可能遇到的困境。但是在奚老师身上总有一种不为人察的自信,这与她从未停止过阅读、学习和充电是分不开的,她就是自己最强大的背书。哪怕积累了很多,关于表演关于领悟关于人物的理解与探究,也有可能无用武之地,那又怎样?那也不能放弃必须坚持的职业操守,这就是奚老师的做人态度。从演一个邻家老太太到演慈禧太后,如果演员没有内在的学识和修养,无论如何是没办法完成角色使命的。
而学识和修养这种东西从来不会一蹴而成,靠的是经年的积累和沉淀变成一个人身上的光芒和识别度。
有时候,我们夸一个演员的表演会说“没有表演痕迹”,也就是说“不表演”的表演成为一种境界。那么达到这种境界除了才华之外,就是要寻找到人物的内在逻辑和精神世界,才能把人物的层次演出来,人物形象才不会单薄和肤浅甚至脸谱化。
这也依然需要演员本身的厚积薄发,如果完成得好,也依然离不开长期的学习和思考,离不开从容的生活态度,以及摒弃急功近利的人生选择。
这才是阅读《独坐》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是一个演员默默前行成为表演艺术家的心路历程。
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做什么职业都请不要忘记,“围坐”终究会变成“独坐”,再热闹的职业都有归于清寂的一天,当一切喧嚣散去,怎么安顿好自己的灵魂,还可以对自己有要求,有希望,有创造性的能力,这才显现出做人是陪伴我们到最后的朋友,也是真正的幸福之源。撰稿|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