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探寻自己的当代基因

日期:2023-07-1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离不开这块土地久远深厚的文化底蕴。前二十年,遍览国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后二十年,是到了回望的时刻了,去祖国各地走走,探寻属于这个民族自己的当代基因。
撰稿|吴林田


  木心的文章一篇也未读过,某天画累了,刷到陈丹青和梁文道谈论他的小视频,突发奇想找来那篇著名的《乌镇》读,行文含有旧时文人范,字里行间流淌一种逆旅的无力感,我想这是许多文青喜欢的感觉,陈丹青也喜爱夹着这种感觉写文。木心情绪表面对故乡乌镇的诸多不满裹挟着难以名状的深爱,所谓爱之深恨之切。乌镇是梁朝萧统编撰《文选》的所在,记得五六年前去过,文人画家边平山的画室就在古镇旁边新开发的环境幽静的园区里,住了一晚,正儿八经谈了三四小时近现代的艺术。这些年很少有人认真地谈论艺术了,都是些江湖一地鸡毛的八卦,谁谁谁混得好,作品拍出了天价,真是无聊至极。

  年前本来计划去山西看古建文物的,怕北方的干冷,临时自驾去了几个江南古镇,有顾炎武的千灯,有陆龟蒙的甪直,有虞世南的鸣鹤等等。周庄没去,一想起走几步就见的油蹄髈哪还有去的兴致?太商业,现在的乌镇也商业,门票也贵,早忘了木心生前不能太商业的关照,没办法,如今很难找到非商业的所在了,我们这代文化人就这么活吧,总比兵荒马乱的强。

  印象最深的还是二十多年前去过的南浔,规模大于周庄乌镇,人文气象足。可以想见当年南浔船楫如梭人流如织的景象,浮华终入云烟,建筑和艺术才是留给后人高贵的犒赏。从历史去看艺术,它只是个角落;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历史,它是一条不息的河流,浪花就那么几朵。

  一个村镇,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历史痕迹,没有纯粹的文化,是不值得去爱的。偌大的城市,找个合适的展览环境并不容易,这几年,民间的画廊和美术馆远不如往昔热闹,文化人之间的交流也少了。能正常开展的都说是在坚持,不言放弃的是有多热爱艺术啊,毕竟是烧钱输血不见底的行当。发自内心爱艺术的本就稀少,或利用艺术装点门面,或在其间捞取些利益,大多如是。好的艺术需要展示,需要爱它的人去发现,如果没有,只会派生乱象。

  我一直在寻找与宋元文人画气息相关的当代性。2019年的夏天在纽约观摩海量西方现当代大师的原作,感到如果再像国内其他当代艺术那样去创作是没有前途的,只会跟着人家玩,无有平等的交流对话,坐不上主桌,哪里找到真正的文化自信?回来后的这四年里,在浦东某个工业区的工作室创作了数十幅与过去与周遭完全迥异的作品,把日常所见抽象化,它是附近常常路过的某处田园、道路、林木……作品不能老是在工作室孤芳自赏,一次展览就是一次有益的交流,也是学习进步的机会,和知识结构宽博的年轻艺术家一起展果然是不错的碰撞体验。展览也是对阶段性探索的一次检验,会督促自己反思调整创作方向。在艺术圈里,常见功成名就的,一个风格被市场接受就不愿意变了,不断地重复,最在意的是名利存在感,二十年前的作品和今天展出的作品一个样甚至退化,这还是艺术吗?这样画画还有意义吗?艺术是难的,生活也是难的,创作就是苦中作乐,热衷追逐世俗欲望,比生意人更生意人,不如真去做生意。

  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离不开这块土地久远深厚的文化底蕴。前二十年,遍览国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后二十年,是到了回望的时刻了,去祖国各地走走,探寻属于这个民族自己的当代基因。撰稿|吴林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