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辛弃疾是诗词大家,也是治世能臣

日期:2024-01-0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辛弃疾绝不仅仅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他几乎是个完美、全面到了极致的“六边形战士”。
撰稿|郑渝川


  1179—1180年,在十个多月的时间里,辛弃疾担任了湖南安抚使。当时,湖湘大地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辛弃疾决心做好对百姓的扶绥,整治官场。

  为此,淳熙七年(1180)春,他下令湖南诸州以官府储备的粮食招募民工,浚筑陂塘。这种做法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以工代赈,可以比较有效地缓解春夏青黄不接的缺粮问题,而且陂塘有利于灌溉,且能防止小规模的水患,可谓一举多得。

  为改善湖南的治安,辛弃疾积极弹劾省内贪腐官员,还大力整顿地方豪民大姓统领的地方武装,创制湖南飞虎军,致力于根治湖南的治安、民生、武备问题。

  在新出版的《辛弃疾新传》一书中,宋史专家辛更儒梳理史料指出,辛弃疾打破了当时很多官员在治理湖南、湖北、广西等地时采取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法,而是深入研究湖南治理和社会问题的根源,包括饥民、边民生活无着引发的动乱问题,以及武备空虚、地方武装林立造成的扰民等问题。

  在古代,除非王朝末年,否则封疆大臣编练军队,一定会引发君主的强烈猜忌。辛弃疾在湖南编练飞虎军,行事磊落,花费、编练诸多具体情况通过报告和图册悉数呈报给皇帝,赢得了后者的认可,这是非常罕见的。

  为了满足湖南的治理需要,尤其是新建飞虎军的开支,避免因军需加大民众负担,辛弃疾还尝试在湖南采用酒类专卖。当然,这项举措本身在当时也引发了较大争议,被同僚攻击为与民争利的做法,后来被宋廷叫停。但我们也可以由此看出辛弃疾无论在当时,甚至放置到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都算是非常杰出的地方治理官员。

  实际上,辛弃疾仕途总体并不顺利,但在有限的主政地方任上,他都总能贡献出杰出的政绩,尤其善于“救火”,也就是挽救崩坏的政治局面,稳定地方,使得民众重新安居乐业。1172年,他奉命出知滁州。

  辛弃疾为了重建滁州地方和民众的发展能力,确立了宽征薄赋的政策,通过上奏朝廷获准免去当地民众此前十多年欠缴的官钱,然后免去当年的税赋。《辛弃疾新传》书中指出,辛弃疾意识到,滁州连年兵灾、水旱灾害,财政困窘,所以要发展,就必须减轻负担,让官民共同轻装前行。

  为了促进商贸繁荣,辛弃疾制订了优惠政策,鼓励商旅前来,规定凡在滁州经商者,赋税比照旧额减少百分之七十。为了振兴商业,辛弃疾修复了滁州城内颓败不堪的酒楼酤肆,还加建了供士人、商旅休息的邸馆。

  这些举措都不复杂,但有条不紊地予以推行,在地方有限财力、有限事权的条件下能够比较好地实施,从而很短时间内让地方面貌焕然一新,这当然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辛弃疾绝不仅仅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他几乎是个完美、全面到了极致的“六边形战士”:在军事上,他曾创下五十骑闯进敌营,在数万人众目睽睽之下,劫走叛变投敌者,并快速摆脱追敌,急驰而归,慨然献俘的奇迹;他的军政大略,虽然屡屡被南宋君臣轻视,但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人看来,都是完善成熟的谋国之策;他不仅能献策、征战,更是文臣中难得一见的实干家,体恤民情,政绩卓著,我们甚至可以用“王安石+凯恩斯”来对他的地方治理政策进行概括。撰稿|郑渝川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