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鲁迅到底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日期:2024-03-0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话说回来,鲁迅不管去哪里,学医学都不会学到毕业,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这是鲁迅的思想、趣味、性格、行为方式决定的。
撰稿|董炳月


  假如鲁迅当年是到金泽、千叶、冈山、长崎学习医学,他是否还会弃医从文?

  《究竟是青春》里写道:“(仙台)不仅仅是事件发生的场所,它就是故事本身,鲁迅自己也没有想到,仙台将成为他一生不断去回溯的主题。”

  其实,鲁迅当年选择去仙台,原因比较简单。去仙台交通方便,仙台是日本东北重镇。他当时可以去千叶,但千叶太近了,只是东京的郊县。想逃离中国留学生群体的鲁迅,不会去离东京这么近的千叶。他也可以去金泽,但是金泽位于日本本岛的西北侧,穿过日本本岛中部的大片山区去那里,路途遥远。那个年代东京去金泽是不通火车的。从东京去冈山的话,就更远了。仙台的特殊性,从后来鲁迅本人的叙述来看,主要在于仙台和日俄战争的关系更密切,这种特殊性促使鲁迅思考国民关系、国民精神状态等重要问题。

  话说回来,鲁迅不管去哪里,学医学都不会学到毕业,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这是鲁迅的思想、趣味、性格、行为方式决定的。

  他1909年8月回国,到杭州工作一年就辞职回到绍兴,在绍兴工作一年多就跑到南京进了教育部。1912年5月随教育部到北京,在教育部倒是工作了14年。能工作这么久,是因为那职位是他的“饭碗”。1926年8月离开教育部之后,到厦门大学不到半年就辞职跑到广州中山大学,在中大半年又辞职,然后跑到上海,成了自由撰稿人、自由职业者。

  从青年时代开始,鲁迅一直处于“动”的状态。从思想、趣味、性格、行为方式,以及家学渊源、生存环境来看,鲁迅弃医是必然的,成为文学家也是必然的。

  我曾经说过,鲁迅“弃医从文”是一个起源于明治维新时期文学、美术意识觉醒的故事。因为鲁迅后来成了文学家,所以我们一般说到“仙台鲁迅”,就谈“弃医从文”,好像鲁迅“弃医”就是为了成为文学家。事实不是这样的。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得清清楚楚,就是他之所以要“弃医从文”回到东京,是因为那个时候“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实际上,“弃医从文”的“文”不是文学,而是文艺,这个文艺是包含美术的。

  鲁迅晚年大力提倡新兴版画,已经完全回到美术上去了。由此回头看鲁迅的“弃医从文”,“文”的“文艺”属性、这个“文艺”中美术的重要性,就更明显。

  博览会给了鲁迅直接影响。鲁迅1902年到日本留学,1903年春天大阪博览会就发生了“人类馆”事件。主办方把“台湾的小脚女性”放在那里展览,侮辱中国人,此事对鲁迅的刺激很大,我认为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主办方看不起中国人,这种蔑视的态度令人难于接受;二是小脚确实是国家与文化的耻辱,被人蔑视也是无奈。周氏兄弟都认为裹脚是野蛮的行径,一直写文章批判。

  对于博物馆、博览会的影响力,鲁迅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他1910年7月辞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教职回绍兴府中学堂,当博物学教员,1910年冬天,就带学生去南京参观南洋劝业会。劝业会即博物展,相当于现在的博览会。鲁迅这样做,显然是为了让学生看到外面的世界,接受新知识。因为他本人青春时代有这样的体验。撰稿|董炳月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