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的另一种可能
这些年,萨洋记不清多少次来到慕田峪长城,他迷上了这里。
慕田峪长城脚下有一座小村庄,大概只有一两百户人,村民们以前大多依靠附近山坡上的果园谋生。后来因为到长城游览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也在长城边上摆起摊位和开店铺,开始销售一些吸引游客的商品,比如新制的景泰蓝、刺绣、雕刻工艺品,还有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旅游纪念品以及当地出产的柿饼等干果。
当来自美国的萨洋第一次到慕田峪长城,他就想:要是能住在长城脚下,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在村民的帮助下,他的梦想成为现实。最初长城脚下的小院,只是他周末度假的居所。2005年,他决定辞掉工作,举家搬到了长城脚下,开启了二十年在长城脚下慕田峪村的乡村建筑改造经历,展现了乡村建设的另一种可能。
他和妻子唐亮能够成为慕田峪的永久居民,完全是因为与村民李凤泉(那时是个小商贩)的一次偶然相遇。1996年的某一天,萨洋爬完长城正沿着小路往山下走,李凤泉过来向他兜售手上的T恤衫。虽然时隔多年,这件事萨洋仍记得清清楚楚。萨洋说:“很抱歉,我今天对买纪念品不感兴趣。但必须告诉你的是,我很羡慕你能住在长城附近这么美的地方。我一直希望能在这里有一个家,然而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出人意料的是,李凤泉没有掉头就走,而是说他可以试试,帮萨洋寻找当地闲置的老房子,他说:“我帮你看看。”
过了几天,李凤泉竟然打来了电话,说是帮他在慕田峪村找到了几栋可以出租的老房子。几周之后,在李凤泉的帮助下,他们与一个村民签下了一栋老房子的长期租约。萨洋开始思考如何改造这栋中国传统乡村房屋,这栋房屋位于慕田峪陡峭山谷的东侧。简陋的庭院四周都是灌木丛,院子里还有一个猪圈和一只大狗。房子很高,因此感觉空间很大。
经过一轮改造,这栋老房子脱胎换骨,成了萨洋和家人以及朋友们暂时逃离北京城区繁忙生活的一个舒适避风港。
萨洋来到中国已有近四十年,自2005年辞掉工作、举家搬到慕田峪村,安居长城已近二十年。自年轻时起,他就对建筑设计十分感兴趣。从自家小院开始,他开启了建筑改造实践,如今已为世界各地的客户建造、改造了数十所建筑。他的改造极其注重对老房子结构的保护,同时又增加了内部装饰的现代感和便利性,受到了众多居住者的关注与喜爱。他的建筑改造实践,也使当地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本书精选了萨洋多年来的建筑改造作品,内容涉及建筑改造理念、传统结构处理、院落景观设计等,还包含了萨洋多年来与中国乡村及村民的动人故事。
萨洋先生的事业合伙人、妻子唐亮女士特别提到,与萨洋先生共同经历的近二十年乡村生活与乡村建筑改造、运营,过程中的确遇到了由于生活文化背景不同带来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在坚持原则的不断实践中,见证萨洋先生改造了四十多栋老房子,共同建立了“小园”餐厅、“瓦厂”精品酒店,逐渐得到了村民以及更广泛的理解与支持。《安居长城》一书,包含了他们所有经历的困难和喜悦,经历与思考,也包含了他们的爱情、生活与事业。
萨洋说,中国约有七十万个乡村,希望他的故事,能让更多中国乡村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焕发新的活力,而不是单纯地拆除与改建。撰稿|徐枫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