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优位论”出炉的背景
作为画家、教育家、散文家以及弘一法师弟子的丰子恺早为世人所知,其人品、艺品洵足共仰,是20世纪文艺家中颇负清誉的人物。然丰子恺在美术理论、中西美术史观和西洋美术引进等方面的贡献,较少受到关注。
丰子恺起初学习西洋画,去日本游学亦抱此目的。回国后不仅翻译了《源氏物语》、《谷诃生活》(梵高传记),还写出了《西洋美术史》《西洋画派十二讲》等著作,助力西洋美术及学术在中国本土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丰子恺并未以西洋美术仰视者和膜拜者的定位搭桥铺路,而是从理性的审视者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见识,这和一些异域归来的留学生或“五四”新派知识分子的站位显然不同。后者极力贬低中国画,说中国画不科学、要革“四王”的命,提出西画写实主义是改造中国画的良药等。丰子恺却以对于中西绘画的认知,在20年代末率先提出了“中国美术优位论”。
是时,新文化运动余波未息,批判传统文化、推崇西方文化之风很盛。丰子恺最初也对传统中国画持批判立场,比如在他1920年写的《忠实之写生》一文中,对中国画的学习方法颇有诟病,与“写实论”者声气相投。随着他在1921年赴日游学,且经相当长一段时间沉淀后,眼见西画在中国越来越强势,而中国画的审美却难以得到重视,处于六神无主的状态,顿觉应以客观的立场发出自己的声音,特别对于“东洋美术”的概念,阐述自己的认知,并以此延伸至有关西洋美术的话题。1930年《东方杂志》一月号发表了丰子恺的长文《中国美术在现代艺术上的胜利》,其主要论点包括:一、近代西方美术尤其是印象派艺术明显受到东洋美术的影响;二、日本美术不等于、不代表东洋美术,它只是中国美术的一个支流,“日本画实在就是中国画的一种”;三、中国美术才是东洋美术的代表和主流形态,优于日本美术乃至西洋美术。他还引用日本桥本关雪的论点:“西洋人的思想囚于唯物的观念与理知的科学范围,不能脱出一步;反之,东洋画的精神不关科学实体的精微,不求形似逼真,但因有气韵的表出而其逼真反为深刻。”
当然桥本关雪口中的“东洋画”与丰子恺口中的“东洋画”概念不尽相同,丰子恺显然并不看重日本画,他的“中国美术优位论”以未窥毫末、主体在我为思考前提,是对大正时期日本美术势头有所高涨的冷反应。我查阅了日本美术史家针对丰子恺“优位论”所写的几篇文章,发现不无抱怨,认为丰子恺没有认真对待中国美术和日本美术的差异性。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在本土意识和文化自尊心的驱使下,要心甘情愿地接受丰子恺的“优位论”显然并不容易。问题在于丰子恺的理论并不是单纯受崇古念旧的文化心理支配,而是比日本美术界的“东洋美术优位论”更深入了一层。也就是说,在艺术主张和如何看待西洋美术的问题上中日并无多大歧义,甚至还非常接近,只是相对于中国文化的中心地位,日本实际上只是作为边缘文化而存在。丰子恺的底气在于,在强势的西洋文化面前,中国文化无疑比日本文化更具抗衡能力和自觉意识。
在丰子恺看来,建立在“日本美术”基础上的“东洋美术优位论”,是一种必须斩钉截铁加以厘清的重大概念,其核心诉求即是以“中国美术优位论”取代之。撰稿|喻军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