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历史学家个人史的社会意义

日期:2024-08-1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特立独行,享受创造的快乐;风雨兼程,感受生命的意义。”这句萧功秦的人生总结,看似平实,实际上是人生旅途的一个行者,在经历过风雨之后的一种平实。
撰稿|姜浩峰


  萧功秦是国内知名的历史学家,从大历史,到更大的人文学科建构下的中国思想文化史、当代中国政治思潮史,萧老师都有涉猎。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热爱生命:学术人生随想录》,一本有着个人史风貌的随笔集。

  萧功秦生于1946年,即将年满80岁了。在书的扉页上,印着这样一句话:“特立独行,享受创造的快乐;风雨兼程,感受生命的意义。”这句萧功秦的人生总结,看似平实,实际上是人生旅途的一个行者,在经历过风雨之后的一种平实。

  回看来路。萧功秦小学毕业时,“一不留神“考上了华东师大附中,一所市重点中学。但他天生不喜欢数理化,甚至决心考到一所纪律散漫的非重点中学去,为此还专门去家附近虹口最差的一所弄堂中学踩点,打算考到那里去。然而,他最终没有勇气考入那样的学校,而好歹考入了另一所重点高中虹口中学。“它之所以吸引我的原因仅仅是,那是个以文科为主的区重点中学,相对而言,理工科目也许比较容易应付。”那年,他参加高考,名落孙山。在被分配到上海嘉定一家齿轮厂当工人以后,他从高中老师处获悉,自己的高考分数在本校考生中是名列前茅的。因为所谓的“出身问题”他与大学失之交臂。

  萧功秦说,1974年前后,自己经历了一场精神危机。因为在工厂他仍长期保持拼命读书的习惯,而又突然某一天感觉“当我60岁在工厂退休时,那时我还会保持如此的读书热情吗”。每个周末,从嘉定骑车40公里回市区家中,或者周一清晨从家里骑回厂里的路上,青工萧功秦一直如此思考。及至回想上一年他从单位请假,独自游历大半个中国——从上海北站出发,到徐州,再去中原、西北,从阳关故址穿过阿尔金山进入青藏高原,然后越过青海湖到西宁,南下四川……那个初冬,他曾在峨眉山顶与老和尚对话。“原先与我一起爬山的人都决定下山了,只有我一个人坚持要上山顶。我对他们说,我以后不会有机会再来了,如果由于前面有雪而没有上到顶,我会后悔一辈子。如果爬过了,尝试过了,真的爬不上去,我才不会后悔,因为我争取过,内心会坦然。”萧功秦如此写道。

  恢复高考后,萧功秦以同等学力报考南开大学郑天挺先生的明清史研究生,参加了复试仍没考上。郑天挺将他推荐给南京大学韩儒林门下。入学南京大学元史专业后很久,他才发现,原来当初南开大学批卷者由于粗心,漏算了他一面试卷计50分。郑先生发现后深表同情,于是向老同学韩儒林发出请求。正巧南京大学当时得到一批从俄罗斯而来的元史史料,需要通俄语的研究生。由此,使得萧功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学术天地。萧功秦在回忆自己的导师韩儒林的文章中,特别提到恩师知道了自己的学术气质、兴趣和他本人的学术风格迥异,但还是鼓励他:“我这一套方法你不一定有兴趣,也不一定学得好,学了也可能会忘记。你还是走自己的路吧。”

  通读全书,令我印象颇深的,还有当年批准青工萧功秦请假二周的老厂长朱兴高。待萧功秦回到厂里时,已经是三个月后。过了好多年,当萧功秦教授将著作送给老厂长,并对之感谢时,“他问什么事,我说就是我去西北三个月后回到厂里,你没有开除我,只让我写了份检查。他说他已经想不起这件事来了”。无疑,朱兴高和韩儒林、郑天挺,都是历史学家萧功秦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人物。回味萧功秦的个人史,对后人也有相当启示意义。撰稿|姜浩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