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她为何要探寻“曹操墓事件”背后的真实

日期:2025-04-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如何将考古、历史、DNA等各方面研究者的视角、方法、讨论综合起来,又如何深入浅出地讲好故事,考验着一个记者的功底。
撰稿|姜浩峰

  吴苡婷是我认识的记者中很勤勉的一位。这本书的创作,她跟我提过多回。比如在2021年12月末,她曾独自跑到位于河南安阳的西高穴墓葬现场。这一墓葬尽管于2009年经国家文物局认定为曹操墓,且于2010年6月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但也由于种种原因,冒出不少质疑之声。

  正如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在为《追根循迹》一书做的序中所提及的,“曹操墓的最终认定过程非常波折,其中充满了学术争议”。在争议正起的时候,2010年,复旦大学迅速组成跨学科的科研团队,介入曹操Y染色体的推断工作。当时见诸媒体最多的就是复旦大学团队广泛征集自称曹操后裔的人,开展基因提取工作,来倒推看西高穴墓葬主人究竟何人。按照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的话说,复旦大学是中国现代生物遗传学科的奠基校,从谈家桢院士创建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到金力创建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坚持不懈地进行东亚人群的基因调查与研究,积累了全球最丰富的东亚人群基因库。之后,从现代人身上寻找痕迹,结合历史文献、家谱方志,探索追寻祖宗传承谱系的研究之路,以再次确定西高穴墓为曹操高陵为明证。

  有操姓人士前来比对,自称全村操家的祖先,当年因是曹操后人而遭到追杀,不得已逃亡后改用曹操的名来做姓,请求验证;还有号称曹操真实本家的夏侯氏,以及分散于全国各地的曹氏后人,纷纷请求复旦大学团队给与验证。

  韩昇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潘伟斌都记得,吴苡婷不辞辛劳,反复多次深入现场细致考察。作为学界专家,他们认为,她之所为,是新闻媒体人的责任感驱使所为。而作为媒体人,我倒是又感觉,毕竟这凡二十万字的作品,写作者单单将自己放在观察者的立场去创作,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考古、历史、DNA等各方面研究者的视角、方法、讨论综合起来,又如何深入浅出地讲好故事,考验着一个记者的功底。

  从历史事件出发,从科学角度释疑,以科学人文为切入点,《追根循迹》还原了复旦大学团队和河南高陵考古队探究曹操墓真相的整个过程,其实也让更多的人明白西高穴墓葬为何就是曹操墓!

  阅读全书,我的感觉是,某种程度上说,一位从小酷爱阅读历史书,高中时代又非常迷恋生命科学,立志能探索人类基因科学秘密的科技记者,她追根循迹的努力,其实也是在为中国考古学、人类学以及科技考古工作的为人所知,尽一份力。这份力,自有其当下价值,在未来更将有历史价值!撰稿|姜浩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