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从“面子”到“里子”,长宁这个街道旧貌换新颜!

日期:2024-10-22 【 来源 : 上海长宁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今年以来,生活在虹桥街道的居民发现,从小区到街区,从垃圾分类到绿地建设,城区的面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街道以提升居民对辖区市容环境质量满意度为基础,不断美化社区“颜值”、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最新成果。

  开放绿地共享,提升街区品质

  晨曦微光,伴随着鸟叫虫鸣,古北市民中心修葺一新的绿地焕发着勃勃生机。这座名为“古北市民公园”的街区绿地,绿化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绿道蜿蜒曲折、曲径通幽,大片的草坪更是敞开怀抱,正在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新去处。

  这一切,都得益于街道口袋公园的建设工作。

  近年来,街道持续践行公园城市开放、共享、融合理念,依托城市更新、道路提升、美丽街区建设等项目,改造或新增了古北市民公园、古北市民林、安心客厅等一批街头绿地和口袋公园;推进宋庆龄陵园、东银中心等辖区单位附属绿化开放共享,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绿色休憩空间。截至目前,街道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35.0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3.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78平方米。

  口袋公园、共享绿地星罗棋布,美丽街区也一路生花。街道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打造了环境更宜人、道路更洁净、公共设施更实用的安顺路亲情美好街区、黄金城道步行街以及万科广场,不仅提升了城区沿街绿化品质,更成为了居民身边可以走进的“风景”。

  升级硬件配置,优化社区环境

  “垃圾箱房升级后,垃圾落地现象少了,箱房周边不仅干净了,小区还更美、更舒适了。”在虹桥街道的社区里,“垃圾不落地”给居民带来最直观的好处——人居环境更上一层楼。

  今年以来,街道对辖区72个垃圾箱房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垃圾箱房不仅配置了非接触式投口,合理划分了垃圾投放区、存桶区、工具区、清洗区,还增设了排风扇、灭蝇灯以及自动喷淋除臭装置,改善了箱房环境脏乱差的局面。

  箱房内外安装了“智能化+可视化”监控探头,实现对小包垃圾、垃圾桶满溢、污水横流、不分类投放行为等事件的智能识别,有效破解了居民区小包垃圾落地顽疾问题,使社区焕然一新。

  此外,街道还在19个小区试点采用垃臂箱清运模式,实现装修垃圾不落地;完成了17个自助型智能回收箱设置,建成了3个沪上回收便民服务点,使得绿色环保生活触手可及。

  在垃圾分类不断进步的同时,社区里越来越多杂草丛生、环境杂乱的角落,也实现了华丽蜕变。例如,位于长虹小区的街道首个生境花园,实现了居民与自然的近距离接触;新顺共享植物园、虹东孝亲园、同心圆共享花园扮靓了社区“颜值”,给居民提供可享自然之趣的户外空间的同时,居民对社区人居环境的认同感、获得感也不断攀升。

  公共空间增能,装点美好生活

  傍晚时分,欢呼声、加油声从新虹桥中心花园的洛克公园里传来。自洛克公园启用以来,这个总面积约2100平方米的体育场,以黄色、蓝色和橙色为主色调,让原本暗淡的桥下空间变得活力多彩,不仅将公园与运动场两种公共空间融为一体,也满足周边白领、市民的运动需求。

  与洛克公园的热闹非凡不同,坐落于古北市民公园草坪中央的宁聚里·古北美好生活党群服务站,则显得安静优雅不少。服务站整体空间采用明亮且富有活力的银杏色调,有共享创益室、杏运咖啡吧、融情会客厅、舞艺新空间和融合功能厅5大功能区,满足了市民开展读书学习、组织文化交流、享受民生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日常需求。

  改造桥下空间、丰富绿地功能,如同一把解锁中心城区空间限制的“金钥匙”,不仅使公共场所周边市容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美观,也让市民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编辑:陈 莎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