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两大平台正式揭牌!“上海硅巷” 开启科技创新加速模式

日期:2025-02-17 【 来源 : 上海长宁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2月12日,“上海硅巷”科创街区迎来好消息!“上海硅巷”科创生态协同创新平台、“集成电路应用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在上海硅巷NO.1创新空间正式揭牌。作为“上海硅巷”高质量孵化器的重要组成模块,两个平台的揭牌将进一步助推“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快速发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谢晓明、长宁区副区长赵永尊、新微科技集团董事长赵宇出席揭牌仪式。

  以新微科技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新微系科创企业,将通过“上海硅巷”科创生态协同创新平台与“上海硅巷”生态体系紧密融合,进一步连接各创新体拥有的丰富的科研、产业、资本等资源,打通“上海硅巷”创新生态链,发挥体系协同创新的力量,更好地服务“上海硅巷”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帮助科创企业从“小树苗”培养为“参天大树”。

  “集成电路应用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将专注服务于创新成果转化之前的概念验证环节,旨在打通创新策源输出的“最初一公里”,加速产品从概念到市场的转变。

  近年来,长宁区积极推动“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发展。2022年底,“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申报成功。2023年11月,长宁区正式发布了《“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上海硅巷”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长宁区委常委会“一号课题”。

  为进一步优化“上海硅巷”区域内的空间布局,提升区域整体功能和品质,相关部门已对区域内已批规划、权属、现状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了全面整理。通过梳理,已确定了兆丰广场、亨通国际、联通大厦等现有载体近80万平方米,为“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资源。

  此外,随着城市更新的深入推进,长宁新增了WYSH翡悦里、新象限·武夷、又又中心、硅巷创客厅、新秀汇等5个科创新空间,不仅丰富了区域内的创新创业生态,也为科技企业和初创团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为了吸引更多创新元素和多元群体投身街区建设,长宁区举办了创投沙龙、早餐会、中美青创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街区的文化内涵,也吸引了更多科技企业和人才的关注。

  如今,“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已初见成效。长宁路-愚园路沿线、江苏路沿线、延安西路沿线、凯旋路沿线等合围而成的1.48平方公里内,已集聚了新微智谷、华为联通创新示范中心等10多家创新载体和800多家科技企业。

  “现在,有了科创生态协同创新平台与集成电路应用创新概念验证中心,科技创业就又多了好的帮手。”上海中科新微信息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伟介绍道,“它们通过专业团队,为科学家创业补齐‘技能拼图’,助力他们跨越从科研到创业的诸多障碍。”

  为了进一步助推“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建设,长宁区委区政府已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整合科创要素资源,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全力助推“上海硅巷”高质量孵化器的建设。

  据介绍,该孵化器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为创新策源,依托新微科技集团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与产业生态优势,致力于建设具有“上海硅巷”特色的高质量孵化器,并打造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合作、人才交流的“桥头堡”。

  在功能定位上,高质量孵化器将覆盖初创团队、早期项目的概念验证、孵化培育,突出对科技企业种子期至成长期的全周期培育、全方位服务。这一举措旨在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科技企业提供从创意到市场的全方位支持。

  在空间布局方面,一期规划了包括新微智谷T1、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1号楼、上海硅巷NO.1创新空间、南天大厦裙楼等在内的多个载体。各载体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定位,为初创团队、成长型科技企业以及科技服务机构提供不同的孵化加速空间和服务配套。据黄志伟介绍,“2025年1月,新微智谷T1引进的5家科技公司已正式入驻。”

  运营主体方面,由专业的园区管理公司负责高质量孵化器的运营管理,专注于为科技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孵化服务。园区公司还将与专业化社会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如天使会、华泰基金、璞跃中国等,共同打造开放的孵化平台,为企业提供科创指导、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投融资、国际合作等系列服务。

  “经过前期的调研和探索,‘上海硅巷’的发展路径已经非常明确。”黄志伟表示,“下一步,我们就要行动起来了,加快推进高质量孵化器的建设,为‘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撰稿/摄影:李媛媛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