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屌丝”的狂欢

日期:2012-04-3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曾以为“屌丝”这词会平淡如“宅男”,被遮去光耀后,湮没在语言的瀚海里,却不想在这个春天,它非但没有昙花一现,所引发的“屌丝文化”还汹涌而至。究其原因,或许是其背后自嘲与恶搞的意味恰巧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心理和趣味。 而狂欢背后,更值得回味的,是每个人面对它时,审视自己的眼光。

 

谁是“屌丝”?
 
  2011年10月左右,“屌丝”突然横行于网络。其中,最牛的当数今年2月20日,大批自称“屌丝”的中国年轻人,以留言评论的方式占领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Google+主页,一眼望去,主页仿佛成了中文版。
  就在普通网友还不都懂其内涵之际,从贴吧到微博,“屌丝”一词已悄悄占领各个网络阵地,以“屌丝”自居的人也越来越多。
  就连一部原本默默无名的德国搞笑剧,在被字幕组将片名意译成《屌丝女士》后,也迅速在国内走红,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网友争相观看。
  “屌丝”源起百度贴吧之“李毅吧”,它的由来有些复杂。
  由于前国脚李毅曾提及自己的护球像法国球星亨利大帝,因而被网友冠以“李毅大帝”的名号。于是,“李毅吧”也被简称为“帝吧”或者“D8”。他的粉丝则顺理成章地自称为“毅丝”或“D丝”。
  当“李毅吧”与另一贴吧——“WOW吧”交恶后,后者便取“D”的谐音为“屌”,以嘲讽的语气羞辱“毅丝”为“屌丝”。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屌丝”的身世有些低级趣味。但这个词却被“李毅吧”的球迷重塑了,面对挑衅,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此领受下来,开始以“屌丝”自称,附加上无奈与自嘲:“你说我SB又怎样?我本来就是SB,你来啊,有本事你就踢我脸,你敢踢我脸?你敢踢我脸我就敢给你跪下。”
  最初,“屌丝”多指年轻男性,他们出身卑微,他们称自己的工作为“搬砖”,他们爱幻想,却缺乏行动力,想做而不敢做;他们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他们是善良的,他们也是懦弱的。
  更有好事者用“成份论”来表述词义:“屌丝应该是包括了赤贫人群的一部分,是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产业工人,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流氓无产者,困厄的三本生、专科生,属于社会的中下层。”
  于是,越发具体的形象被附加在“屌丝”身上: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之家,没有更多的背景,他们有的很早辍学打工,有的寒窗十二载考上大学,毕业后才发现与理想相去甚远……他们从事着苦与累的工作,拿着并不丰厚甚至是微薄的报酬,在繁华的城市里勉强分得一杯羹。
  同时,不少具有高度风格化和模板化的“屌丝文”,被年轻人疯传。几乎所有的故事都习惯用“矮穷矬”来定义“屌丝”的形象,自然“高富帅”就成了“屌丝的天敌”。
  有人不解:“潘金莲跟西门庆遭人唾弃,说她是荡妇,说她不守妇道;而Jack和Rose就是真爱,是最美的爱情故事。都是姘头,差距咋这么大?”有人调侃回答:“关键在于西门庆是‘高富帅’,武大郎是‘屌丝’;Karl是‘高富帅’,Jack是‘屌丝’,目前社会‘屌丝’占多数,当然站在‘屌丝’这边,‘高富帅’被不齿和唾弃了。”
  “屌丝”不仅看起来认命,甚至在大多数时候堂而皇之“比惨”:在“高富帅”面前,他们直说“跪了”;在别人夸耀成就时,他们嬉皮笑脸“求别说”;哪怕是“屌丝”用于励志的话,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屌丝不哭,站起来撸”。这种厚着脸皮的无自尊精神很快成了“屌丝”的写照。
  而身为“屌丝”的起源点,李毅自诩是“最正统的屌丝”:“我经常跟朋友说,我生在蚌埠的一个普通家庭,通过努力达到自食其力的水平。我觉得,所谓的‘成功’,首先要看机遇。在很大程度上,成功靠的是伯乐。伯乐没有出现的时候,‘屌丝’不管多努力,都难以看到成功的迹象。所以,大家难免会感到焦虑。”
 
人人都是“屌丝”!
 
  当然,上述只是定义营造的“屌丝”形象。
  现实中,“屌丝”的共鸣不仅仅在于年轻男性当中,众多女性网民也不甘于“屌丝”被年轻男性垄断。
  记者在网上发布“求屌丝,采访”的微博,很快,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自己就是“屌丝”。记者了解到,他们中间有的跟“穷矮矬”毫无联系,甚至还是“高富帅”,有的干着体面的工作,还有的家里有个漂亮温柔“女神级”的老婆……
  这些都是与“屌丝”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儿的人,他们为何仍乐此不疲地“对号入座”呢?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大四女生孟令为,完成了有关“网络上的屌丝现象”的论文,她的调查或许能给出答案。
  问卷里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你不符合‘屌丝’的特征,那么你称自己为‘屌丝’的原因是?”有受访者回答:“降低成功期望,心理学叫‘自我设障’,这样成功的话会感觉很好,失败的话也没那么不舒服。”
  而在统计了问卷后,孟令则表示:“多数人是有自我意识、自我觉醒,才主动归类为‘屌丝’。”她感兴趣的,正是这一类人。
  江洋(化名)就是这样一个自称为“屌丝”的人。他身材中等,作为“新上海人”,有份收入可观的工作,有房有车,家有娇妻与可爱的孩子。
  江洋认为,能够自称“屌丝”的人都很“屌”:“或许,只有‘80后’与‘90后’能这样自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不是官二代或富二代。在高节奏的生活节奏下,‘矮穷矬’的‘屌丝’自嘲体才会流行。记得小时候,被人嘲笑是很伤自尊的事,搞不好要动拳头,认为这是耻辱。现在的流行风尚改了,自嘲成为更高尚的生活方式,好像有返璞归真的意思。”
  在他看来,“屌丝”只是普通人的一种自我定位,是这个时代小人物的自我讽刺。“理想和现实带来的反差,往往只能通过自嘲去释放,去解读。在隐秘的网络中,大家可以都不用活得那么虚伪。”江洋说,愿以此与所有“屌丝”共勉。
  不过,在江洋的内心深处,他对“纯正”的“屌丝”并不认同。他强调,自嘲是一种好的生活态度,但并非要把自己置于一个低的位置,替堕落找借口,“他们心态不佳,没竞争意识,对自己的不良习惯比如‘懒’,有焦虑,但不改正。知道了社会不公,难道唯有选择跪下吗?”
  显然,江洋所斥责的“屌丝”与作为自嘲形式而存在的“屌丝”,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在谈到“屌丝”为何能在“猥琐男”、“宅男”、“矬男”等类似词汇中脱颖而出时,他得意地告诉记者,“因为‘屌丝’多数是自我指称,读着让人有得意的感觉,很好读。同时,‘屌丝’是和一群词一起流行的,被人赋予了故事。”
  不久前,一直陷于代笔争议的韩寒曾发布“长微博”称:“最近三个月,看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失落与收获颇多。失落在:我的出身是纯正的上海郊区农村‘屌丝’,无权无势,白手起家,本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励志的‘屌丝的逆袭’的故事,却硬要被说成一个经过多方神秘势力包装的惊天大阴谋。”
  几乎所有出身平常的人,似乎都有过一蹴而就的翻身梦。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有人成功了,有人继续悲催。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曾把这样的网络亚文化现象概括为“一场语言的狂欢”。然而,面对“屌丝”的狂欢,千万不要忘记这其实是一个角色扮演游戏,在那些尖刻和恶毒的嘲讽背后,大可涌现出不少独立的个人精神。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