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的启示
阅读提示:大学教师徐海开设的选修课《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遭到学生“秒杀”。一些青年教师,正在努力让中国高校课程变得有趣,让学生找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大学选修课,常常被学生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没学分。
不过,近两年,一些新奇好玩的课程在各大高校的选修课中脱颖而出。
柯南实验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动画人物柯南说起这句话时,总是一脸严肃、言之凿凿。下学期,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徐海会站在讲台上告诉你:“真相并非只有一个。”
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徐海将开设一门叫做《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的公共选修课。这门选修课将定于下学期每周六上午连续四个课时授课。
据报道,为了能“秒杀”到这门《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的选修课,中南大学的学生们可谓绞尽了脑汁,有的甚至在寝室熬更守夜。目前,120个名额已经被学生一“抢”而空。
面对如此火爆的报名情形,虽然知道不少学生是冲着柯南而不是化学而来,徐海也相当欣慰。他说,有兴趣便是好事,希望学生们上完课,对化学感兴趣,学到有用的知识。
“在不同的条件下,同样的化学元素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真相’。”徐海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同学们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化学的魅力才是他开设这门课的初衷。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门选修课初步拟定有20章的内容,徐海将结合动漫剧中出现的一些物质,如毒素、酒、茶水、花粉等,来讲解其中的化学原理。
在美国留学期间,徐海一有空便会在网上看动漫《名侦探柯南》,至今已经看了600多集,“看着看着就成了‘柯南迷’”。
曾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耶鲁大学取得博士后头衔的徐海,2010年6月,作为“国际高端人才”被中南大学引进,在化学化工学院任教至今。
回国后,徐海一直想在现有的教学中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他坦言:“欧美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对我现在的教学影响很大。”
“后来,我就琢磨,是不是应该把动漫里的一些元素融进教学中来,甚至加入一些现场有趣的小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徐海表示,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
徐海喜欢让教学联系现实生活。本学期,徐海开了一门叫《化学与人类》的公选课,主要涉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化学元素。“我在课上讲到食品添加剂,我认为食品添加剂很大程度上被人‘妖魔化’了,食盐就是一种很好的食品添加剂。”
今年三四月份,徐海向学校有关部门提交了新学期开设《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课程的计划。“没想到,计划交上去之后一路‘绿灯’。这门课能成形离不开学校的支持。”
由于开课程的需要,徐海最近还在教学之余,挤出时间“温故”一些动漫片段。目前,他已拟好基本的教学大纲,将按照柯南动漫部分剧情安排教学内容。“与《化学与人类》相比,这门课更注重故事性与趣味性。”
让课程“潮”起来
徐海表示,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会根据动漫中的情节来推进。
“在《名侦探柯南》中,黑衣组织的成员都用酒的名字来作为他们各自的代号。例如,金酒、伏特加、雪莉酒等等。在我的设想中,会有一节课专门来讨论酒及酒的成分。各种酒的历史,不同的酒为何味道不同,怎么来酿造等等。”徐海说。
此外,动漫中还有一些涉及文化方面的元素。比如饮茶,日本的茶文化延续了很长时间,与中国的茶文化之间有哪些联系,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不同类别的茶有不同的功效,其化学成分的区别在哪里。比如瓷器,动漫剧中有过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的瓷器宝瓶被盗的情节,瓷器的主要化学成分又是什么?还比如烟花爆竹,剧中多次出现节日庆典燃放烟花爆竹的情节,烟花中弥漫着的气味是含有什么化学成分造成的?”徐海会在课上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徐海还将面对一些“敏感”问题,比如毒药。徐海相当谨慎地表示:“毒药在剧中被‘巧妙’利用,在有些时候甚至成了凶手制造不在场证明的有力证据。凶手们使用的毒药也是五花八门,氰化物是最常见的,还有吗啡、氢氧化物等。有时候,路边的花草等植物,或是一些常见的食物也能被作案凶手加以利用。在课上,我也会比较严谨、全面地,从科学角度来讲这些东西。”
“以后,我打算春季学期开《化学与人类》,秋季开《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都是科普性质,面对全校同学开放。同学们能从我的选修课中了解到化学的魅力就行了”,徐海强调。
当徐海要开这门选修课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后,多数网友连连感叹:羡慕、嫉妒、恨。一些人要求徐海录制公开课,上传视频,让更多的人受益。
但也有人表示,开课老师或许是个标题党,“搞个名侦探的标题,其实没啥名堂的”。
“学生选我的课人数多,一方面对我是一种激励,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压力。”接到记者的电话时,徐海立即表示出了担心,他希望外界的关注能够更多地放在课程本身,而不是“柯南”上。
徐海透露,之后他还计划开设一门《哈利·波特与化学》的课程,“柯南里的化学知识比较真实,哈利·波特就涉及到魔法了,具体怎么操作还在考虑中。”
除了柯南进课堂,如今,各大高校开设新奇课越来越多。中国政法大学开设的“心理应激微反应”课程,将美剧《别对我撒谎》中的剧情搬到了现实中,也被学生认为是特别“潮”的一个。
“50人的选课名额一下子全被抢空。”该校诉讼法研究生吴夏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别对我说谎》主人公莱特曼通过犯罪嫌疑人表情的细微变化,就能觉察出其是否在撒谎。这种读心神探的魅力,实在让人动心。”
在吴夏倩看来,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有更多的学科视角以及专业领域外的专长,把自己培养成为“杂家”,“这些新奇刺激的选修课正是拓展视野的好平台”。
“不逃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当这样的口号风行校园,一些高校教师却不甘现状,试图改变。在他们看来,学生逃课多是因为课程索然无味,没有吸引人听下去的魅力。
新奇课引来热议,不过,如果缺少扎实的内容,空有噱头的新奇课,恐怕难免虚火难延的结局。■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