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
1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在这个南方暴雨成灾、“到北京去看海”的夏季,现代城市在暴雨面前,显得尤为脆弱。今天,内涝,就是城市的伤口。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未遇的暴雨,37条生命转瞬即逝。这个黑夜,广渠门桥下,江苏人丁志健被锁在他狭小的车中,在求生中撞碎了他的头骨,32岁的生命最终在这场暴雨中定格。
一位老北京人记得很清楚,北京自古以来就是季节性降雨的城市,降雨时节集中在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他记得,2004年他带着母亲、弟弟去看《十面埋伏》首映式那天,城市内涝就非常严重,持续时间长达30多个小时,积水最深的莲花桥水深达2米,“停在那里的车都没顶了”。
那次,报章上称,“这是1980年以来城区最大的一次降雨,突如其来的暴雨给北京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以及防洪蓄水带来了新的课题。”但在今天,历史重演,“最大降雨”的纪录被刷新,“去年是十年一遇,今年更变成了61年一遇”。
而在这场暴雨中,北太平桥下,几个井盖被水压冲开,每个井盖前都有一名环卫工人把守,身体即为警告标志。
“作为一个北京活地图,告诉你们一个下雨行车的诀窍:尽量走市区里面的路,不要走环路、长安街、平安大街、东单大街、西单大街什么的都是有保障的,老北京城的排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优势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CEO王征也提醒。
这个夜晚,许多人守望相助,彻夜未眠。
水灾中发生在北京的种种场景,让平素生活在看似安全的城市里的我们意识到,城市的地下世界时常被步履匆匆的我们忽略,但在一场暴雨来临时,亦可成为灾难发生地。
中国的城市,在马不停蹄的进化中,跟罗马人的马克西姆下水道(the Cloaca Maxima)相比,我们汗颜。在建成2500年后,这个位于古罗马城地下最为宏伟的下水道,依然为现代罗马人所使用。
这印证了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观点,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
雨果说,下水道是个愤世嫉俗者,它控诉着世间的一切。而暴雨还会来,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