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应有怎样的气质?
阅读提示:文化形态的呈现是多元的,我们要尊重差异化和多元化,以满足民众各层次的需要,这也是国际化的前提,封闭和单一不可能国际化和现代化,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上海的区委书记中,徐汇区区委书记孙继伟的知识结构与兴趣爱好绝对“另类”,他了解世界当代艺术发展史,有资格、有能力对某件作品作出有独到见解的评判。在采访中,孙继伟书记谈得比较多的一个名词就是“气质”,那么我们的访谈就围绕“气质”展开。
《新民周刊》:徐家汇是有城市气质的,它直接来自徐光启的个人贡献与历史影响。数百年来,这种气质被传承下来,得到上海市民的广泛认同。过去上海小青年找工作单位,有条底线,以人民广场为中心,以徐家汇为半径。再远,徐家汇是要划进来的。而这个时候,徐家汇的市政建设远远落后于南京路、淮海路,但长途汽车站拆掉,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美罗城一造,这里就形成了商圈,人气旺旺。再后来,徐家汇教堂前面的房子拆了,它被“救活”了,土山湾被发掘出来了,令徐家汇人非常自豪,这里是西方先进文化最早登陆并辐射至整个地区的地方。
现在徐汇滨江建设,当代艺术是主要的文化呈现,是否有必要、或如何将工业遗址与历史文脉打通呢?
孙继伟:首先,文化形态的呈现是多元的,我们要尊重差异化和多元化,以满足民众各层次的需要,这也是国际化的前提,封闭和单一不可能国际化和现代化,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文脉像人体的经络一样,不止一条,而有无数条,各司其职,通力协作,肌体才会健康。再说,上海的文化特征是什么?就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上海的经络中有许多外来的神经和血管,注入上海的肌体后就成了自身的一部分,运转至今,不停地增氧,清除垃圾,所以比较健康。那么在我们徐汇区呢,历史文化资源也相当丰富,上海最早的教堂和图书馆、最早的艺术培训基地、最早的气象台、最早的唱片公司、上海电影的诞生地,还有历史最悠久、世界闻名的学校、最好的医院、最好的科研院所……还有衡山路、武康路、复兴路等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街,许多艺术界的代表人物也都集聚在此。所以我认为徐汇滨江的文脉也是如此,有自然而然的传承和累积,不是你硬性设计的,而是民众的自我选择与汇集,然后构成一个城区的新文脉。当代艺术在徐汇滨江呈现,也应该是自然形成的,是海派文化的体现,是一种适宜性和前瞻性的选择。
《新民周刊》:在建筑风格与历史风貌上,如何与徐汇区的原有景观呼应呢?
孙继伟:从徐家汇到滨江,特别是到西岸文化走廊,一定会有个过渡,它是自然的,坡度缓和的。同时,有差异也不会令人感到生硬和突兀。比如说,我们要把徐家汇建设成一个蕴藏中国文化对外来文明“食而能化、化而能食”大气魄的地标性区域,观光客来到徐家汇,可以到土山湾旧址、徐光启墓、徐家汇观象台、徐家汇天主教堂、徐家汇藏书楼等不同的历史遗存和名胜古迹游览,细细品味海派文化的气质和魅力,然后再到滨江一带来感受上海的未来,这样就能体会到一座城市的活力、创造力与文化底蕴。所以,这种呼应不单单体现在建筑体上,更体现在物体所承载的历史痕迹上,以及它所表达出来情绪和性格等方面。如果我们按照土山湾的老照片复制一批白墙黛瓦的老房子,就能说呼应吗?
《新民周刊》:城市气质的体现主体应该是人,徐江滨江的开发,将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人的气质形成?
孙继伟:气质的主体确实是人,我们在徐江滨江所做的一切,都是从人的立场出发,为人服务的,艺术家、收藏家、企业家在这里体现他们的气质,然后通过他们的作品和产品影响到受众。在国际大都市里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应该对先进文化是有国际视野的,敏感的、开放的,乐于接受的,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能够感受文明传递的正能量,因此是高品位的、有高雅气质的。
这种气质还应该体现在环境上,比如绿化景观、城市雕塑、街道设计、建筑物以及西岸文化走廊里的一切呈现,一定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处处替人设想,处处为人服务,处处启人心智,促进文明发展,让人有家园的认同感和舒适感。
《新民周刊》:但是人们也许会说,这里有户外最大的露天美术馆,又有建筑艺术双年展,全世界艺术家的画作、雕塑家的雕塑在这里呈现,话剧也是小剧场的,玩的是当代艺术,小众,前卫,实验,却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或能看懂它的,那又如何产生影响呢?
孙继伟:我们也有通俗艺术,比如梦中心等。露天表演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但我们的定位是高端的,为的是在文化艺术上起到引领的作用。文化艺术不像时尚消费,广告铺天盖地就有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还带有羊群效应,艺术一定要通过展示活动和理论探索等手段来引导,那么民营艺术机构可以担当这个使命,这里的博物馆、图书馆都是对公众开放的。同时,我们的社区文化建设是很好的,我们是全国首批31个公共文化示范区试点之一,上海只有一个,中期评估成绩令人鼓舞。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社区里的文化活动场地不是很大,但功能很强,内容丰富,基本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当然文化需求的提升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徐汇滨江增强了导入空间,没有弱化公共服务,反而丰富了项目与内涵。
我认为文化设施分为两类,一种是为社区群众服务的,要方便、就近使用,需要均匀布点;另一种是体现城市的形象的,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就需要集聚。
再补充一句,徐汇滨江与南站很近,还有一个地铁站口,交通四通八达,本区人自然抬腿就到,外来人流也很容易进入,一起分享这里的文化产品,一起养成优雅的、高尚的、文明的城市气质,一起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传递给更多的人。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