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路塌桥垮,步步惊心的警示

日期:2012-09-0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哈尔滨垮桥事故还在公众的质疑中等待专家组的鉴定。有专家指出,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迅速推进,截至201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全国各地接连发生的路、桥垮塌事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片面注重速度、规模,忽视质量安全、运行效率等一系列问题的集中暴露。

 

哲学家说,人不可以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哈尔滨的路却可以在8月9日至8月17日短短8天内塌陷了7次,造成2死2伤,吊诡的是,如同魔咒缠身,紧接着耗资18亿元建成、通车时间不到10个月的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的引桥居然也轰然坍塌了。
  路塌桥垮,绝不是哈尔滨的“特产”,近年来这样的事件在多地上演。今年4月1日,27岁的杨二敬在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物华大厦附近人行道上行走,路面突然坍塌,杨二敬掉进热力井,瞬间被滚烫的热水淹没,从此与2岁的孩子阴阳相隔。8月14日,大连再现这样的险情,一名18岁的学生在人行道掉进塌陷的热力井,幸被行人及时营救,但仍被严重烫伤。
  至于桥塌,有统计2007年至今,全国范围内至少发生桥梁垮塌事故15起,导致141人死亡,111人受伤,18人失踪。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15座桥梁中,只有3座使用时间超过15年。
  对此,有网友感慨如今“走的是阴阳路,跨的是奈何桥”。
  人们的出行何以步步惊心?
 
半个月8起事故5人遇难
  
  8月14日下午4点26分,69岁的金贞淑带着8岁的外孙女林玥彤在女儿位于哈尔滨辽阳街的鑫鑫仓买店前玩耍,30多岁的孙淑英抱着外甥家14个月大的女儿国肖玉从他们身边走过,就像灾难片走进了现实,一声闷响,原本平整的路面突然毫无征兆地坍塌了,四个人连同店前的一棵10米高的大树瞬间被直径10米、深达13米的大坑吞噬。
  黑洞洞的深坑就像一张魔鬼的大嘴夺去了林玥彤与孙淑英鲜活的生命,两个家庭的幸福戛然而止。林玥彤被淤泥完全掩埋,14个月大的国肖玉则浑身淤泥,一双小手抱着头趴在遇难的孙淑英肚子上挣扎。塌陷的大坑很快被彻底填平,然而,惨烈的画面却至今仍刺痛着林玥彤的家人,8月21日,他们在坍塌现场祭祀亡者。遗像中的林玥彤穿着黑色的吊带裙、笑容灿烂,“还我孩子。”林家人悲切地诉说,“我们要个说法。”
  对于接连发生的7起路塌事故,哈尔滨官方的解释是,“都不是近年来新建的工程”,具体而言,导致林玥彤罹难的这次塌陷主因是:前期连续几场局地强降雨造成土质沉降,致使老旧的排污管线断裂,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人防猫耳洞端头冲塌,泥沙灌入人防工程洞体,最终导致地面塌陷。
  将事故归于天灾的解释引来了如潮的批评,有网友吐槽:“苍天有冤向谁诉?”
  不知道上天要警示什么,路塌事件还未平息,新的祸事又接踵而至了。
  8月24日清晨5点,4辆货车行至距离哈尔滨市阳明滩大桥3.5公里处的三环路群力高架桥洪湖路上行匝桥。开在最前面的是王志武夫妇俩的2轴货车,满载着用白色塑料袋包装的饲料,这辆车按照官方事后的检测货重22吨,由吉林榆树驶入。紧跟其后的3辆车属于一个车队,装载着白色石灰石由长春往兰西县送货。这3辆车均为6轴重型半挂车,准载31吨,然而根据官方的检测,3辆车总货重超过400吨。
  有目击者回忆,就在这几辆车驶上匝道后,“轰”的一声巨响,长达121米的匝道突然整体坍塌了,桥面几乎完全脱离了引桥,只有变形的钢筋还连着断裂的桥面。4辆货车瞬间掉下20多米的桥底,巨大的冲击力将车头砸得挤成一团,石灰漫天。坐在最后一辆车内的刘国东心有余悸地回忆,“我坐车上正迷糊呢,也不知道咋回事,忽悠一下,就连人带车出溜桥底下去了,太吓人了!”
  4辆货车内的8人包括王志武夫妇在内共3人死亡,5人受伤。场面惨不忍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援的是附近一个建筑工地的工人,他们回忆,王志武当时卡在车里昏迷不醒,时不时张开嘴喘口气,而他的妻子一看就已经不行了,满头是血。
  这一次哈尔滨如何回应?
 
“超载”与“侧滑”
 
  事发后3天,哈尔滨接连召开了两次新闻发布会,然而,这两次新闻发布会上官方的表现非但没有平息公众的质疑,反倒推高了舆情。
  第一个核心问题是,垮塌的桥梁与阳明滩大桥到底是什么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哈尔滨市建委副主任孙庆德事发当日解释,发生事故的工程为“连接阳明滩大桥的疏解工程”。
  阳明滩大桥位于哈尔滨西部松花江干流,因主桥穿越松花江阳明滩岛而得名,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开工建设,2011年11月6日通车,总投资18.82亿元,是哈尔滨首座悬索桥。这座大桥从开工建设开始就不断得到当地媒体夸赞,是哈尔滨的明星桥,原定3年完成的工期只用了18个月就得以完工。
  大桥通车后,《生活报》认为大桥的建设速度如同“搭载了火箭”,而《哈尔滨日报》则称赞突破性地创造了该省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文章还称:“曾经,一位著名桥梁专家‘忠告’阳明滩大桥建设团队,你们排的工期不可能完成。如今,这些‘忠告’皆成浮云。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座体现了“骄人的”“哈尔滨速度”、“哈尔滨奇迹”,并申报鲁班奖、设计每小时车流量9800辆的“百年大桥”的引桥居然禁不住4辆货车坍塌了?且该疏解工程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抗震设防等级为七度。
  舆论普遍质疑阳明滩大桥的工程质量,追问背后有无违法违规行为,更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赶工期”。经查,2011年9月23日,阳明滩大桥在施工过程中曾发生施工事故,一根侧梁在吊装过程中因为吊绳发生倾斜,造成侧梁滑落,造成5人受伤。但哈尔滨市建委在事故发生时表示,这只是施工过程中的一起事故,并不影响阳明滩大桥的整体施工进度和质量,大桥仍将继续24小时昼夜施工。
  8月25日,哈尔滨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口径变了,哈尔滨市政府秘书长黄玉生将事故定性为,“三环路群力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分离式匝道侧滑事故”,并解释,该项目属于独立建设项目,与阳明滩大桥分属两个工程建设项目。
  三环路群力高架桥工程是由黑龙江省发改委立项依法审批的项目,该省发改委2011年356号文件批复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三环路群力高架桥工程”在事发前的多个文件信息中都表述为“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
  引发公众质疑的,还有对于事故原因的解释。由国家住建部推荐的国家级桥梁设计大师和知名专家7人组成的专家鉴定组尚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然而,事故发生至今,哈尔滨方面在回应中一直在将原因引向“超载”,黄玉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重型货车同时行驶在匝桥外侧时,造成连续钢混叠合梁侧滑”。
  事故调查组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宗林在调查结论出来前接受采访也认为“超载”与“偏载”是导致“侧滑”的主因。他认为桥面一侧承受的重量超过500吨,远远超过桥面的设计荷载能力,车辆超载并停靠在匝道右侧,致使桥梁不堪重负。
  不过对于“侧滑”与“偏载”说,舆论普遍不认同,公众追问到底是“车太重”还是“桥太脆”?桥梁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又是谁?有记者在现场拍摄到垮塌的桥梁体内充塞着鹅卵石、木棍和编织袋的混合物,钢筋是铺在箱梁内的,并没有看到捆扎的情形。而阳明滩大桥引桥上,多个桥墩上的承重支撑臂和箱梁的接合处,有的接合得十分紧密,也有的较为粗放,目测部分箱梁与支撑臂中心位置的缝隙达到一个拳头宽。
  对此,哈尔滨方面却表示该市建委已经按照事故处理的有关程序,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资料提交事故调查组。待事故调查结果确定后,将把以上单位名单一并向社会公布。 
  设计、施工、监管本就是应该及时公开的信息,面对公众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哈尔滨官方为何讳莫如深?
 
设计缺陷?
 
  8月27日,事发第四天,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三环路群力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分离式匝道侧滑事故的设计单位、工程资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并再次强调发生事故的匝道与阳明滩大桥没有关系。
  发生事故的匝道工程设计单位为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资质为市政行业甲级;施工单位为福建省交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资质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监理单位为黑龙江百信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资质为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
  此前记者查明,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理”分为5个标段招标,垮塌桥段属于第二标段。黑龙江百信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以685.19万元中标。
  资料显示黑龙江百信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系民营企业,注册资金300万元。不过,2008年哈尔滨通报2007年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综合信用评价情况,32家企业被亮牌,该公司曾被亮红牌,被责令两个月内整改。
  对于此次“侧滑”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表示:“我认为好像刚投入运行一年就发生了断裂,肯定有问题。但什么问题,需要在事故调查之后才能加以确认。”
  导致事故的原因以及设计、施工、监管是否存在问题,有待于专家组进一步的调查鉴定。不过,已有多名业内专家认为此次事故与“独柱桥墩”结构的设计有关联。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钢结构幕墙有限公司总裁、博士陈月明分析,四辆车都是载重货运车,有可能都是贴着边走的。事发引桥采用独柱桥墩,横截面两边没有支撑点,容易导致倾覆。如果车辆沿着中线开肯定没问题,但设计时不可能考虑每辆车都沿中线开,因此,他认为设计上有一定缺陷。
  不过陈月明认为这个缺陷还不足以导致桥面一定会翻掉,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连接处铆固不够。桥墩和桥面之间要连抗震支座,支座一般情况下是有弹性的,由一层橡胶一层钢板一层橡胶一层钢板叠起来,“很可能是这个东西出了问题,要不然不会掉的。”陈月明说,如果在桥体的横截面上采用双柱支撑,桥体安全会更有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独柱桥墩在国内使用较多,而在目前超载普遍的情况下被认为不宜采用。
 
人祸的影子
 
  “步步惊心的背后没有天灾,只有人祸。”8月25日,上海政法学院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指出,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迅速推进,截至201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与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过去3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但在城市基础设施高歌猛进的过程中,始终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能不能保证人们的安全需求。
  全国各地接连发生的路、桥垮塌事故反映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片面注重速度、规模,而没有真正把质量、运行效率、安全作为考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标。
  “一系列路桥吃人的事件只是反映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冰山一角。”章友德提醒,相当多的基础设施已经经历投资进入运行维护阶段,由于过去快速推进城市化,问题长年积累,出现事故是必然的。
  天气恶劣、设施陈旧、超载都不足以掩饰城市基础设施在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责任不明、责任不清、责任追究不到位以及监管缺失的问题。他认为:“天灾掩盖不了人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本就应该考虑进超载、天灾等可能给基础设施带来破坏的因素,并将这种可能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谈及哈尔滨垮桥事故,章友德分析,“超载一定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即便超载,本身也反映出当地在城市基础设施运营中的监管问题。”
  盲目缩短工期被认为是我国基础设施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3年的工程变为18个月违背科学规律。”章友德评论,这是牺牲在安全、质量、可持续运营的基础之上。
  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完成“献礼”等原因时常执行长官意志,违背科学规律“赶工期”。2007年8月13日,造成64人遇难的湖南湘西在建沱江大桥整体垮塌事故就是由于湘西自治州政府在沱江大桥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要求州计委、州交通局补办、倒签有关文件,赶工期向“州庆”50周年献礼所导致。
  为了杜绝这一现象,2009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强调“严肃工期调整”,“严禁领导干部不顾客观规律随意干预工期调整”。
  “追求高度、速度、长度背后的原因是发展的急迫性,赶超心理太强。”章友德研究发现,中国能够保持30多年的高度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区域竞争,而区域竞争则表现在高度、速度、长度甚至夜晚的亮度这些指标上,成为区域性政府竞争的主要内容。
  发展的急迫性、政绩上的好大喜功再加上腐败夹杂其中,事故的发生在所难免。“而宜居度、安全感、幸福感,才应该是考核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章友德认为。
  对于追责不到位的问题,章友德的观点是,承包商对质量的保障应是终身制,而政府职能部门则是城市基础设施义不容辞的责任主体。
  “哈尔滨连续发生多起路塌事件,却没有明确责任主体承担责任,这是一种推诿。”他认为责任主体不明细,重大事故发生无人担责,等于鼓励、纵容其他工程继续犯错误。
  每一次自然灾害、不确定事件的发生都是对城市运营机制的检验,通过这个检验不断提升、改善运营安全保障水平。
  “运营安全是城市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考核工作的指标,显然群众现在是不满意的。”章友德建议应该把公众对基础设施的不安全感作为驱动城市管理者改变政绩观的动力,改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百姓期待着“步步笃定”。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