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供暖,太天真的话题
每到初冬寒流来袭时节,关于南方供暖的问题便随寒流一并如期而至。在支持与反对方各执一词的对垒中,不乏对南方地区集中供暖可行性的探讨,而一些能源专家也开始提出,集中供暖并不是南方冬季采暖的最优选择方案。
魔法攻击
2013年岁首,三湘地区迎来一片瑞雪纷飞。伴随着赏雪品茗的浪漫,“南方是否应该供暖”也再次成为了网上热议的话题。
网上流传有专家表示:“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身体的不适应。”这样的言论很快引来南北人士的共同拍砖,有北方人戏称:“恭喜南方人提前进化,变得更加耐寒,适合残酷的野外生存。”而多数南方人也不无气恼地调侃,称“扛得住”暖气。
在一些高档别墅区,业主在自家的院子里安装了私人小锅炉,用于单户采暖使用。上海一些建国前的老建筑里,至今仍保留着供取暖用的壁炉和热水汀。由此可见,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的人们,真的不像专家们所说的那样,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
一些秦岭淮河沿线的南方市民表示,在阴冷潮湿的冬季,他们并不是没有取暖需求,而是由于电器取暖或自行安装地暖的高昂费用,而不得不忍。针对南方地区的湿冷冬季,有网友做出形象比喻: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衣服穿厚点就可以了,而南方冷却是魔法攻击,穿再多衣服都没用,得有抗性!
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规定,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
近年来,有人提出,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中原地区的冷空气不断南下,早已把雨雪分界线推到了秦岭淮河以南。许多南方省市持续出现低温雨雪天气,在冬天最冷的一个月里,室内平均温度低于0℃,遇到极端个别的降雨、降温天气,室内温度甚至会长时间在0℃以下。
对此,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从供暖期上来看,北方一些特别寒冷的地区,每年可能会达到210天供暖期,有些地方会达到180天,北京可以达到120天的供暖期,在山东等地可以达到大概90天的供暖期,但是南方有些地方恐怕都到不了60天,有些地方甚至可能只有40多天的供暖期,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为了一年里45天的供暖,让他们像北方一样交每平方米30元取暖费,更多的老百姓肯定也不愿意。况且,在南方人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需求。有人认为需要,家里人有老人,一定要供暖;有人认为你真要给他装了集中供暖,他反而觉得没有必要,晚上回家用电褥子就可以解决了,而且一些人也习惯这样的生活。在各个需求者要求不一样的情况下,强制搞集中供暖,没太大的意义。
穷耗能源
早在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提出之前,北方地区高耗能的供暖模式,就已经被一些能源专家所诟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也表示,目前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尝试并没有进行过严格论证,不应盲目推广。
采访中,江亿算了一笔账:我国长江以南有采暖需求的城市,居民采暖以电暖器、热泵空调等为主,目前其采暖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6到8度电,按照发电能耗折合为2到3公斤标准煤,而北方集中供热地区的采暖能耗达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标准煤,做得好的也在15公斤标准煤左右。按南方地区近年来有采暖呼声的武汉、长沙、重庆、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城市住宅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每平方米多5公斤标准煤,总额就将增加2000万吨,而我国目前城市建筑运行能耗为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增加了城市建筑总能耗的4%,可怕极了。
江亿指出:“有些代表、委员看似‘为民请愿’,但要全局考虑问题。”
同时,相比能源方面的耗费,很多业内人士也提出,南方若要像北方一样,在这么大的一片疆域里,全面建立起取暖管道、供暖泵房等基础设施,也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销。不仅如此,传统的南方住宅建筑外墙还涉及到保温加厚等问题,这也是供暖计划中必须考虑的细节。如此算来,此项计划开销之庞大,应不亚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无论是从财政、人力还是从资源的角度考虑,这样的想法都太过天真。
近年来,一些南方城市,开始率先尝试集中供暖。2005年开始,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其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2012年12月初,武汉东西湖区与神华集团就热电联供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神华集团将投资55亿元,在东西湖建设两台共70万千瓦热、电、冷联供机组,供暖范围150平方公里,涵盖市民100万人。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扬州、南通等长江沿线城市都已实现部分小区的集中供暖。
即便地方蠢蠢欲动,但主管部门对此的态度却毫无松动。在2012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主管城镇供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表态称,不能把集中供热盲目地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这对能源消耗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