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限奶令”背后
大陆客抢购奶粉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香港的其他矛盾。
记者|苏庆先
3月2日下午,刚飞到北京的香港记者江迅一下子就被口水和板砖包围了。
他说,在当晚的餐叙上,一帮北京朋友对港府的禁奶令颇为愤愤不平。有人恨恨地说,奶粉限制也就限制了,可为何还要监禁两年?以入刑威胁大陆背奶族,既无良心,也没道理。还有人说,香港以立法形式限购奶粉且处以重刑,严重损害了香港自由港的市场形象。
这场口水讨伐源自上月末香港特区政府的一个决定:从3月1日起,16岁或以上人士每人最多可带1.8公斤奶粉出境,以一罐0.9公斤的奶粉换算,即相当于两罐奶粉。任何人若违反有关规例,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罚款50万元及监禁两年。
3月1日法令实施第一天,香港海关共截获10宗违规个案,涉及53罐奶粉,被捕者包括8名香港人和2名内地人。消息传来,网上舆论立刻炸了锅。网民压倒性的意见是:香港隶属中国版图,大陆的孩子缺奶了,香港同胞送一批奶粉过来都是应该的,居然还出台如此不近人情之法律,实在令人不快。
言下之意,面对区区几罐奶粉,特区政府未免小题大做了。
在江迅看来,香港限奶和自由经济完全扯不上关系。因为不仅仅是香港,甚至欧美等国都限制中国大陆人购奶,难道它们也破坏了自由经济之法则?“其实,很多人没有到过上水和粉岭,对情况完全不了解。”
江迅提到的“上水”,位于香港新界北区,是香港最北面的市镇,邻近深圳罗湖。这个地方他去过几次,每次看到都挤满走私奶粉的“水客”,几乎人人一个旅行箱,箱里塞满了奶粉,“人山人海,走路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当地居民叫苦连天。”
除了上水,在毗邻的粉岭、将军澳等区,也有水客聘请老年人通宵在店铺前排队抢购奶粉,扫货后运往深圳,高价销往大陆市场。
而奶粉“水客”现象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各大品牌的进口奶粉在香港市场的售价约为内地市场的80%,而“水客”运回大陆通过网店销售的差价却大得离谱。以“金装美素佳儿”(六个月大婴儿用)罐装奶粉为例,香港市面售价为283港币(约227元人民币),而在大陆淘宝网上,该品牌的水货奶粉最高售价标到500元人民币,价格翻了一倍多。即便如此,由于香港销售的奶粉配方一般与欧盟相同,很多内地妈妈不惜高价购买。
“水客”的猖獗,导致香港奶粉供应紧张,不少香港父母担心孩子断奶,为买奶粉四处奔走。一些商贩趁机抬高物价,有些抢手洋品牌加价逾四成依然供不应求。不少港人喊出“港人港奶”的口号表达不满。
与香港一水之隔的澳门也面临同样难题。今年1月28日,澳门特区政府启动婴幼儿奶粉配售计划,持有登记卡的一岁以下婴儿家长每月最多可购五罐奶粉,以解决因“水客”扫货而引发的奶粉供应紧缺问题。
大陆客抢购奶粉在一定程度上还激化了香港的其他矛盾。江迅说,一些所谓“泛民主派”政治团体借机大掀风浪,进而挑动市民反对内地与香港的融合。特区政府担心港人不满情绪进一步积累,弄得局面无法收拾,只好让大陆孩子受委屈了。
媒体人王志安在个人微博上指出,目前国内乳制品行业和国外的差别主要在原料奶上,数据有两项:一是蛋白质含量,二是菌落数。前者和饲料有关,中国人均草场的数量少得可怜,不可能如新西兰那样饲养奶牛;后者和散养模式有关,取奶后如果直接灌装冷藏,菌落数就低,散户取奶后再送到奶站菌落数就高。这两项暂时都无法根本改变。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