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名校喊你上学了!
阅读提示:优秀的生源才是一所好大学质量的保障。不少人认为,农村生计划就是降低农村生的入学门槛。也有人质疑,这样对其他学生是否也会是一种不公平。
记者|应 琛
高考在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那些寒窗苦读的农村学子来说,高考中的1分之差往往就意味“命运的转折”。
“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这样的梦想看似宏大,其实也能很具体——它就在每所学校每年的招生录取中。
近日,名校牵头,定向招生,全国95所高校陆续公布了专门针对农村学子的自主招生计划。其中,清华的“自强计划”最高可降60分录取,北大“筑梦计划”的招生线则最低可降至当地一本线。
在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比例下降、引发社会对“寒门难出贵子”热议的语境下,这些“计划”无疑是一种理性的纠偏,此举无疑也给了农村考生更多“靠知识来改变命运”的机会。
眼下,距离高考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批优秀的农村学子能否因为“好政策”顺利走出寒门,成为“贵子”。同时,如何守好自主招生关,把农村中真正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寒门生真的少了吗?
知识改变命运。
向来,接受高等教育是弱势阶层向上流动的最主要渠道,在较大程度上维系着社会公平。对于农村学子来说,高考可以说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一直以来,这些正能量的例子一直被作为模范,鼓励着后来农村学子奋斗不止。
但在媒体的报道中,近年来这条路似乎并不顺畅,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陷入“难入名校”的困境,寒门子弟与重点高校有渐行渐远之势。有数据显示,我国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下滑,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年将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三大专项计划,以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
记者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看到,目前所有95所高校已全部公布其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部分高校今年还将增加计划招生人数。
在北京,清华大学“自强计划”今年将实行个人自荐,同时增加计划招生人数,约为清华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约170人;在上海,复旦大学2014年入校贫困本科新生人数达到550多人,大部分来自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复旦承诺,今后每年招收贫困农村考生将不低于500名,这个数字相当于全部招生计划的18%。
此外,各高校新鲜出炉的招生计划中,都对农村优秀学子开放了多类别专业,部分名校还称将对入选学子加强后期培养,给予系列优惠政策。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李煜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尽管个别数据显示名校中农村生比例有所下降,“但从学术研究来看,好像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并没有很强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
相反,李煜表示,前几年一本名为《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49-2002》书中提到,作者李中清和他的团队对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00年前后的本科生学籍卡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史实,其中就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基础教育逐渐普及和精英大学潜在生源规模的扩大,精英教育的生源构成相对之前大为开放。1980年代后,两校学生的城乡来源比例基本未变,未出现农村生比例大幅度的下降,在家庭背景(父母职业)方面,50年来工农子女始终保持了相当比重,即便在改革开放后也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工人子女的比例在1990年代还上升了。
另外一个数据来自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 2013年第12期题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阶层差异分析——基于1982-2010年我国16所高校的实证调查》的文章。从该文的数据来看,近30年来,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总体上一直在缩小。就不同类型高校而言,重点高校的入学机会差异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入学机会差异自1982年以来一直处于缩小的态势。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优势阶层家庭的孩子进入名校的几率绝对高于工农子弟家庭的孩子很多倍。”李煜坦言,目前高等教育的确存在家庭背景的入学差异,“我们不必纠缠现在寒门是不是比20年前更难出贵子了,阶层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是不是恶化了。但不论如何,家庭背景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本身是要去纠正的。所以现在教育部有这样的规定,从根本上来说是好事,因为本来农村孩子入学概率的确是比较低的。”
记者发现,较之去年,今年将继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招生倾斜力度。这主要表现在,今年重点高校可适当降分录取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录取优惠由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不等,清华大学最高可以降60分录取。
记者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了解到,该校2015年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数为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2%,凡是通过学校选拔测试的候选人,高考录取分直接降至一本线,即最高可降80分录取。
李煜告诉记者,高等教育非常重要,它承担着培养人才和社会筛选这两大功能。
“如果只有好的家庭背景的孩子能进好的大学,到后来就意味着你父母好,未来,能占据社会比较好的位置的还是你的孩子。这样的情形我们称为社会不平等的代际传递。”李煜解释道,“这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不是好事,所以我们要鼓励流动,家庭背景不好的孩子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社会精英阶层。”
在他看来,高校采取的对于农村生的优惠政策,是国家出于社会公义和公正的目的,对弱势群体采取的一种基于庇护的补偿性措施。
防范“农村版高考移民”
然而,优秀的生源才是一所好大学质量的保障。不少人认为,农村生计划就是降低农村生的入学门槛。也有人质疑,这样对其他学生是否也会是一种不公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主任王斌华告诉记者,其实不然,高校是用相同的优秀理念选拔农村生,“我们挑选的也都是优秀的农村生。报名条件里,我们要求考生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成绩与英语成绩排名、一模考试的总成绩与英语成绩排名均在全年级前5%以内。之后,符合条件的考生还要参加我们的选拔测试,只有通过的人,才能享受降分录取的政策。”
事实上,高校在自主招收农村学生时,会采用和城市学生不一样的评价试卷、面试内容,另外会更关注对农村生的过程性评价,发现其潜能。这是对人才进行更科学的评价和选拔。
不过,王斌华也坦言,由于外语院校的特殊性,很多农村生都达不到相应的英语水平。
在国外,大学就用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来校正招生公平,促进学生注重多元发展。可以说,教育是社会公正的调节器。以美国名校招生为例,通常美国名校的自主招生评价指标有16项之多,其中包括地区教育因素、家庭教育,来自教育薄弱地区、贫困地区的学生,可获得加分评价。因此,大学招生给社会留下的印象是,在同等申请条件下,大学更青睐贫困学生,不像我国高校,有很长一段时间,留给社会的印象是“嫌贫爱富”。
但要做好农村生自主招生,还必须注意两点。其一,怎样确保招生评价公平公正,其二,怎样让实惠真正落到农村生身上。
先看看这两则招生新闻:4月13日,内蒙古招办做出决定,取消了54名考生2015年高考报考资格。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高考移民”。另据4月16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某自治区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内地高考大省有时会低100分左右,成为高考移民目的地。从2009年至2013年,该地查处高考移民每年都在1000人左右。
近年来,无论在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还是在农村生自主招生计划中,都出现过有当地权势家庭把学生户籍迁到农村,以此侵占农村生机会的情况。
因此,根据教育部规定,报考“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的考生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本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考生户籍、学籍资格审核办法由有关省(区、市)研究确定。
沪上参与高校均表示,招生全过程都接受监督。东华大学招办明确表示,申请材料中存在虚假内容或者隐匿可能对考生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事实的,一经发现,取消继续参与后续认定工作的资格;已经获得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认定资格的,取消认定;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王斌华也表示,上外会对考生的报名申请材料进行评审,根据考生学习成绩综合排名,并在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审核确定的符合户籍、学籍资格条件的考生范围内择优选定。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了让更多寒门学子享受到更多教育资源,我国重点高校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中学的支持。2014年,北大录取新生中农村户籍占18.5%,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11.9%,均为近年来最高。而清华从2011年实施“自强计划”,目前已录取农村贫困地区学生115名,来自全国105所中学。
“寒门出贵子”指日可待?
曾经有一名农村寒门子弟在考上清华大学后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初入清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当时就落了泪,说是“压力和自卑”。对于农村生来说,能否进入重点高校是一回事,入学后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出类拔萃又是一回事。
“我们的大学毕竟是扩招了,所以绝对机会和数量肯定是增加了。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阶层流动的渠道肯定比以前宽。”李煜分析道,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学扩招改变了原来“一考定终生”的局面,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就是成功。“扩招后,大学生多了。但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为每年毕业的那么多大学生提供合适职位的能力。大学毕业后,想像原来那样轻松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肯定是难了。再加上家庭背景不好,社会关系网,包括综合能力又处于劣势,即使你北大毕业,劣势可能还会带到就业的过程中去。”
其实,无论是降分还是扩招,都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长远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是个系统工程。在时代发展中,农村教育欠债太多,留下问题也不少。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还得进行系统性改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补足农村教育这块短板。
对此,李煜也表示,现在对农村生的倾斜政策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现在观察到的所谓的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不平等,根本上不是高考体系,而是基础教育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思路上造就了这种不平等。”
“首先是基础教育,我们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而且这个不均衡程度比以前还可能有所扩大。现在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集中在城市,在沿海,在所谓的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李煜说,“第二,我们从原来的应试教育,变得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从教育目标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对孩子来说,特别是对农村家庭背景不好的孩子来说,强调素质教育可能反而会更弱化他们的竞争力。原来可能就读三本书,穷孩子也是这三本书,我背得比你好,考得就比你好。现在素质教育的背后需要家庭的投入,包括环境。不管是音乐,艺术,包括眼界,动手能力等,占有这些资源的是城市中产阶级和以上阶层的孩子。”
李煜强调,家庭背景差的孩子缺少能够替换和弥补的办法,这是一个非常矛盾和纠结的问题,“教育是为了出人才,当然不希望是一群只会背书的孩子,强调素质教育是对的,但要寻找更多的办法,或者更大的投入,去帮助那些家庭背景不好的孩子提高素质。”
教育公平关乎学生的权益,家庭的希望,绝不能止于浅层次上的改变。
链接:各校农村生招生方案
清华:实行个人自荐,最高可降分60分
清华大学2015年的“自强计划”招生主要有三大特点:首先,实施范围扩大,省、校共同把关。按教育部有关规定由各省区市确定具体实施区域,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及县以下高中进行招收;同时,首次引入生源地政府部门进行资格审核,省、校共同把关,做到信息公开和程序透明,初评结果、认定结果及录取结果全过程公示,接受各方监督。其二,招生计划增加,实行个人自荐。增加自强计划招生人数,拟认定人数约为清华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区别于往年的中学推荐,2015年“自强计划”将全部实行个人自荐,并向申请自强计划的学生开放7个专业类共26个专业。优惠分值不低于30分,最高可降分60分。其三,加强选育衔接,促进教育公平。
北大:“筑梦计划”主要面向边远地区
北京大学“筑梦计划”规定,获得北大“筑梦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最高可获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具体降分幅度由北大本科招生专家委员会确定。
此次招生主要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要求申请考生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为了让农村考生有更多的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大学2015年大部分招生专业均向该计划开放。
复旦:量身设定了“腾飞”培养方案
复旦招办主任丁光宏认为,农村学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贫困农村的学生,其学习条件、周边环境,肯定是比城里的孩子差。许多农村学生不仅平时得不到补课,还经常下农地干活。从这个角度看,在“腾飞计划”中,复旦破格录取了部分分数较低的农村考生,恰恰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高校招生不能只看分数,而是平衡各地的实际情况,给予各个地区学生平等的入学机会。
复旦为包括“腾飞计划”之内的所有贫困地区新生都量身设定了“腾飞”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农村学生单独自主招生480人
同济大学2015年“筑梦计划”招生方案,将对农村学生单独自主招生480人。
同济大学招办表示,认定为2015年入选“筑梦计划”的考生,同济大学将在高考录取时分别给予同济大学在当地模拟投档线下20、30、60分,且不低于考生所在省份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予以录取入选专业(类)的优惠政策。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