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丛生 想说爱你不容易
阅读提示:行业乱象层出不穷,再次引发人们对网约车的关注。乘客和业内专家都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监管,别让乘客为“安全漏洞”埋单。
撰稿|蒲 琳
作为一种新兴出行方式,网约车一直被看成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民众带来方便,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自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宣布网约车合法化以来,各地所制定的地方细则纷纷落地。但这些日子,包括笔者在内,有不少网约车用户有这样一种感觉,一方面网约车越来越贵了,“甚至比出租车的价格还高,还不如扬招”。另一方面,网约车司机绕路、骂人、随意取消订单,乘客维权难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行业乱象层出不穷,再次引发人们对网约车的关注。乘客和业内专家都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监管,别让乘客为“安全漏洞”埋单。
不认路、接错人
笔者自认为是一名网约车的老用户了,自从滴滴面世之初,便用它叫出租车了,“记得那个时候优惠比较多,车费比扬招便宜,而且叫的都是出租车,也比较放心,还可以在App上预约第二天的行程。”
后来,身边的小伙伴们都用起了优步,并表示,虽然是私家车,但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兼职”,“车子新,服务好,有时还可以碰到不少有趣的司机。”在他们的强烈推荐下,笔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转投了优步。起初,笔者也曾担心安全问题,但几次体验都很不错,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享受到了更多服务,“有的司机会准备水、雨伞,还有手机充电器。还有时要带狗出门,优步司机也不会拒载”。
再到后来,各大平台纷纷推出了拼车业务,在试用了一圈之后,笔者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优步,“但一般是在不赶时间的情况下”。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好的体验逐渐消失,叫来的车不是荣威550就是比亚迪秦,而微信朋友群里开始出现了各种对网约车的不满。比如,滴滴不加钱根本叫不到车;优步的车子臭,拼车太绕路……其中,最明显的感受是“外地司机越来越多”,所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认路”。
某次,笔者在斜土路靠近南丹东路叫了一辆优步。地图显示,司机正沿着斜土路向西行驶。为了保险起见,笔者还是跟司机通了个电话,明确告知对方自己在斜土路上,应该在下一个路口左拐,才能继续沿着斜土路开。司机“哦”了一声便挂了电话。但接下来,笔者在App里看到该车“果然”继续直行开到了南丹东路。
更有甚者,笔者在环贸IAPM叫车,司机先是表示不知道“环贸”,当被问及所处位置时,该名司机直接回答:“好像是‘Jing’阳北路(实则襄阳北路),这个字我不认识。”好不容易接到笔者后,也是一路不认识,跟着导航绕了好多路。最可笑的是,该司机还厚颜无耻地要求:“记得给我五星好评哦!”下了车,“习惯性好评”的笔者默默给了他一星。
除了司机不靠谱之外,事实上,有些乘客也是挺让人无语的。前些天,朋友就给笔者发来一段小视频,只见画面中的司机在隧道里“单脱手”,对着手机一路骂着“带器官”的脏话。细问之后,原来是和朋友拼车的乘客始终说不清身处何处,找了15分钟的司机最后没好气地取消了订单,不想这乘客不依不饶打电话来理论,于是两人隔着电话“从八佰伴一路骂到老西门”。完了,司机还不忘跟朋友说:“姑娘,你别怕,这人就是个SB。”
对骂是小,人生安全是大。还有些乘客的安全意识让人更“捉急”。
“喂,你好,优步司机,请问你在哪里?”某个周五晚上10点多,和朋友聚完餐的笔者用手机叫了一辆优步拼车后,接到了司机的电话,“哦,看到你啦!”
还未等笔者说完,电话那头已急急忙忙地挂断了电话。尽管略有不爽,笔者还是下意识地四下张望了起来。十几秒后,在三四米远的地方,笔者看到了对得上尾号的那辆车,便向该车走去。而这时,只见一个女孩拉开后排车门,上了车,随即车子便“扬长而去”,留下了车后“一脸懵比”的笔者。
“师傅,你怎么还没接到我就开走了!”笔者立刻给司机打了电话,总算有惊无险地上了车。可事情到了这里还没完。当司机还在纳闷优步怎么把分别去黄浦和宝山的两个不顺路的人拼到一块儿时,后座女孩的电话响了起来。原来,商场门口叫优步的人太多,女孩上错了车。
“不核对车牌都敢上车。”女孩下车后,笔者不禁佩服起她的“勇气”。“不看车牌的人多了去了。”司机轻描淡写地接话道。
“幽灵车”频现
由于网约车市场准入门槛低,行业水平参差不齐,不时出现注册接单车辆与实际行驶车辆不一致、司机骚扰乘客、乘客的联系方式泄露等问题。尽管非溢价时段的价格优势仍旧明显,但随着网约车服务质量的每况愈下,吐槽和抱怨的频率可谓是更加频繁了。
“不论是滴滴还是优步在接到投诉后,一般都是表示歉意,根本没有实质性处理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滴滴司机违规现象的不断出现。”笔者的一位朋友如是说。
9月,优步“幽灵车”更是频现全国各地。所谓“幽灵车”,是指司机接单后,没有联系乘客、也没有车来接乘客,但行程却很快开始又很快结束,乘客被莫名扣款;更令人不满的是,点开这些“幽灵车”司机的头像,都是惊悚的画面。
笔者也不幸中过招,虽然事后通过客服追讨回了扣款。同时,优步公司也发布声明这是司机恶意刷单,优步将持续通过技术手段打击该类行为,并积极收集各类证据,转交公安部门,将不法分子绳之于法,以确保平台的公平、公正,充分保障乘客和司机的利益。
但正如大多数网友质疑的那样:优步对于司机的审核是否太过“潦草”,这种头像也能通过审核?不到一分钟的行程显然不正常,优步的系统怎么会允许司机频频扣款?
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地区有3万余名司机购买、使用这种作弊软件,致使网约车公司损失600多万元。
而8月15日,深圳市官方更是发布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全市网约车司机中,共有2231人身份异常,其中40人为全国在逃人员,758人为涉毒前科人员,1433人为全国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479人的驾驶证状态异常;在车辆方面,发现有6170辆车状态异常,其中有664辆达到报废标准。
事实上,在网约车市场上,还有很多其他违规行为。“扎针”是最常见的刷单方式。
有网友就曾在网上爆料,他的朋友H是一名优步司机。某日,当H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宝山区后,决定回浦东张江的家里洗澡睡觉。司机在路边抽了一支烟,手机上没有新单子进来。这意味着他很可能要空车回家。他扔掉烟头,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QQ,在刷单群里吼了声:“还有护士没休息吗?病人求扎针。”
之所以叫“扎针”,是因为乘客用App里的针头定位自己位置的行为,类似护士扎针,所以这群辅助车主刷单的人被称为“护士”,司机自然就是“病人”。
H得到了群里护士的响应,并告诉其自己所在位置。护士根据这个地址定位扎针,发起订单。很快,H就收到了订单,他开着空无乘客的车子,朝浦东的家里开去。到家里后,优步App里的行程也随之结束了。他通过支付宝把车费返还给护士,同时自己也小赚一笔:拿到了补贴,以及自己达成单数后,优步还会给予的奖励。
笔者曾在某购物网站搜索“滴滴、刷单”。显示的结果里,就有店铺的产品信息中介绍道,该店铺可以解决优步司机端的多种问题,包括由于外地车牌、车型不达标、没驾驶证、保险过期甚至是报废车辆、驾驶员超龄等原因不能注册、账号的洗白以及激活等。
据了解,北京、上海两地法院分别就网约车刷单案进行宣判,涉事人员因诈骗罪最高获刑一年。
因此,身边好多同事都说还是出租车靠谱。但你以为出租车就真的安全了吗?
某天赶时间的笔者毅然在非高峰时间选择了路边扬招。上车说了目的地后,这位司机大哥一路插着耳机,哼着小曲,一副“车神”上身的感觉,载着我上演了一出“生死时速”——全程几乎不踩刹车,在车流中来回变道,遇到慢车就狂按喇叭。最离谱的是,当黄灯亮起,交警对他作了停车手势之后,他竟仍然猛踩了一脚油门,闯了过去。
所以,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出粗车,不靠谱的,终究是人。网约车公司要想发展,必须对司机准入加强审核和监管。
价格不优惠,用户流失
自滴滴、优步宣布并购以来,涨价的消息就从未停歇。
乘客为何青睐网约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其价格和服务。当初各大网约车平台的“烧钱”补贴大战,确实让人心动,但是补贴停止之后,乘客在选择上可能更倾向于服务。但现在滴滴与优步平台合并后,逐渐缩减了各种优惠幅度,相比出租车,网约车的价格优势正在减弱。
事实上,最近逐渐减少使用甚至彻底告别网约车的用户并不是个例。一方面是因为网约车市场违规现象频发以及多个恶性事件,甚至是刑事案件,拷问着乘客安全;另一方面,网约车平台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逐渐收窄也较大程度上导致了乘客与司机的双双流失。
笔者自己就已经很少使用网约车了,一般会选择公交车或地铁出行:“其实,‘幽灵车’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最多是有点麻烦。现在不用网约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贵。”
相对于优步补贴收窄,滴滴更是直接修改了计费方式。有报道称,滴滴客服对记者表示,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计价规则。以广州为例,滴滴快车在该城市的价格已由“每公里1.4元、每分钟0.45元”涨至“每公里1.6元、每分钟0.55元”。原先出租车要听证才能涨价,而网约车现在涨价“没商量”。
但有网约车业内人士称,网约车价格上涨是市场动态调节的结果。“在此之前,网约车平台大量补贴用户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状态。虽然目前补贴收窄导致了司机和乘客的流失,但这是价格回归理性的过程。价格回归理性后势必会造成忠诚度较低的用户的流失,这也是市场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该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网约车市场的未来将会有两大发展方向。首先是继续提升用户用车的服务体验;其次平台的重心将从个人用车转而倾向于企业用车,“企业用车将可能成为网约车市场下一个发展目标”。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