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13路:“辫子车”变身记

日期:2018-07-1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上海的无轨电车营运规模曾经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作者|姜浩峰
记者|姜浩峰

  如今的13路中山公园终点站,有点闹中取静的意味——躲在龙之梦后门的公交枢纽。虽然是带着“小辫子”的电车,但13路从这里开出时,小辫子是收起来的。电车就像汽车一样跑在马路上。

  直到到了曹家渡即将进入长寿路路段的时候,此地有个捕捉器,自动将“小辫子”捕捉到架空线上,13路电车又恢复了昔日上海无轨电车的派头,神兜兜地往新客站、老北站和提篮桥方向驶去。

  
火车站在变13路不变
  
  最早的13路无轨电车,是从1960年10月8日开行的,终点站分别是提篮桥和曹家渡。在此之前,这条线上跑了十几年公共汽车。
  1960年代,从上海出发的“支内”“知青”大军,许多人就是坐着13路电车到达北站,然后赶往祖国各地的。出发的列车停靠在老北站,也就是如今的上海客车技术整备站。等许多人回到上海时,火车站已经改了地址——1988年,上海新客站落成启用。好在即使多年没有回家的游子,此刻也是找得到回家的路的。从老北站到新客站,对于13路电车来说,仅仅两站路而已。
  上海第七棉纺厂80届技校生陆建云有记日记的习惯。在一篇日记里,他记录下青春时期自己乘坐13路电车的经历,那是一次团支部组织溜冰活动之后。“我和刘一起走, 因为我们是同路,要乘13路电车。她住在老北站,我住在蕃瓜弄,都在天目路上。我们在车站等了一刻钟,还不见公交车来,车站上不一会儿聚集了很多等车的人。我们只能边等边说话,又不知过了多久。13路电车终于慢慢地开了过来,车还没有停下来,大家都跟着车往门口拥。车停下来,门一开,不等车上的人下来,大家就拼命往车上挤,我先挤了上去,刘跟在我后面,上车之后她再挤到我前面。到了第一站之后下车的人多了,我们才松了一口气,慢慢地挤到了靠窗的地方。”
  因为经过火车站,当年的13路电车似乎永远都是高峰期,不容得给年轻人的小情小调一丝丝机会。

  “13路电车的票价是4分、7分、1角和1角3分。”当年家住曹家渡的朱颜回忆,“我经常到13路电车站调度室附近去,因为那边有新兴馆、寄售品商店、正章洗染店、胜利日夜商店、收废品店、布店,很闹猛。”


依然是电车的样子
  
  13路电车的两个终点站,都曾经改动过。
  1982年因提篮桥交通整治,原本位于海门路的提篮桥终点站,改到东大名路原19路终点站。
  2002年,13路曹家渡终点站曾延伸到中山公园,可到了2005年又恢复到曹家渡。
  2010年4月1日,随着一度社会力量办公交开行的从中山公园到提篮桥的922路停运,13路终点站恢复到中山公园。但一度,13路改为了汽车。
  据统计,上海无轨电车系统在1994年达到数量上的巅峰期,当时拥有电车线路20多条,营运车辆986辆,载客量占市区公交客运总量的30%以上。上海的无轨电车营运规模曾经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之后,随着一些线路改用汽车,到2012年,上海正在运营的无轨电车只剩下150辆左右,仅为巅峰时期的20%。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市政建设需要,将公交电车架空线拆除;另一方面,一些电车容易“掉辫子”造成交通拥堵。
  情况从2014年开始好转。
  上海巴士一公司王建青车队长告诉《新民周刊》记者:“2014年7月,我们13路和其他一些电车线路一样,引进了新型的可以降杠杆的电车。”这种新型电车的车身长12米,比一般传统公交柴油车更为环保,外观与无轨电车无异,车顶也有两根“辫子”,但电机、电控、电池等配置又与纯电动车完全相同。在行驶途中,该车型既可以像无轨电车一样利用架空线网一边行驶一边快速充电,又可以像纯电动车脱离线网运行8-10公里。
  王建青对无轨电车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上了年纪的上海人对于行驶在上海街头的无轨电车有很深的印象,其中像SK 561、SK 562系列都是很经典的,虽然普通市民未必能叫得出它们的型号,但是只要一看到图片就会感到很亲切。”如今看到依然是无轨电车模样的新型电车,王建青颇感欣慰。
  “我们13路的驾驶员,同样有公共汽车的驾照,电车和汽车执行的安全标准是一样的。”王建青说,“但我们对电车驾驶员也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开车要稳,在有架空线的路段更要尽量开直线,这样当车子驶入架空线路段,‘小辫子’就会自动被捕捉器捕捉到。”在没有架空线的路段,脱网后,新型电车仍能跑8到10公里。无疑,这样的无轨电车,让上海保留了一道靓丽的都市风景线。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