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固化:哈佛到底有多不公平?
阅读提示:越有钱越努力的确成为了一种趋势。讽刺的是,一些家庭用经济实力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宽的视野,也有一些家庭,通过行贿为孩子购买进入名校的资格。
作者|周 洁
随着中国人对于国外名校的关注逐年上升,人们已经越来越熟悉中外名校对于申请者能力的不同要求。相较于“一考定终身”的中国高考,哈佛、耶鲁这类顶级名校并没有明确的分数线,而是要看每一个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再酌情录取。但一旦需要“综合考虑”,“酌情录取”也就意味着录取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操作空间。比如说2013年有一则新闻,美国华人学生王某把哈佛大学告上法庭,理由是哈佛不公平,他的SAT成绩非常好,几乎甩掉了99%的考生,其他各种社会活动所获得的奖项也很多,甚至还参加了奥巴马就职典礼上的合唱团,但除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外,没有第二家常春藤名校愿意录取他。
这种现象并不罕见,那些学生甚至还因此建了一个网站,名字就叫“哈佛不公平”。这些名校到底怎么进?里面上学的究竟都是哪些人?名校的招录取中又有多少灰色区域?
作为大陆学生最爱的留学目的地,近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美国各大名校,关于2023届本科生的常规申请录取结果已经全部公布。其中,哈佛的录取率再创历史新低:43330名申请者中,只有1950人拿到了入学资格,录取率仅为4.50%。
在中国学生录取率方面,今年哈佛录取了6名中国大陆高中生,相比2018年减少了三位,6位录取生有一半来自北京。与此同时,哈佛录取学生中亚裔比例却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申请哈佛的亚裔美国学生人数上涨了5.1%,录取占比也从去年的22.7%上升到了25.4%,首次超过白人学生录取率。有评论认为,这可能受到哈佛亚裔歧视诉讼的影响,当然,哈佛方面则认为这都是正常的数据变化。
不过,除了哈佛之外,大陆学生的受欢迎程度下降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有媒体统计,在“哈耶普斯麻”五所名校中,2023届录取生中大陆仅占37人,相比去年48人的结果来看,下降幅度非常明显,麻省理工学院今年的预录取更是“全军覆没”。
录取率的持续走低,并不是大陆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因为除了大陆学生的考试高分之外,美国的顶尖大学更加重视申请者的“软实力”,如领导力潜质、社会责任感等等。
从录取数据来看,那些更有希望被录取的中国籍高中生往往提前在美国的高中就读,如此,他们不仅更早适应美国文化,也有更多机会参加美国高校认可的学科竞赛、社会活动和科研项目等。而在被名校录取的大陆高中生中,来自北京和上海的学生数量也是名列前茅,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当然,不论是提前赴美读高中还是在大陆申请美国名校,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一切也几乎无从谈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承认这一现象的确存在,他对《新民周刊》表示,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的确能够享受更多的资源来达到进名校的条件。
在BBC的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中,这种贫富差距导致的受教育差别更为显著。私立学校的招生条件中,父母不仅要出得起高昂学费,孩子的成绩也必须达到优秀,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满满当当各种行程;但公立学校的孩子们,8点起床,3点放学,放学后可以一直打电脑游戏到吃晚餐。
长此以往,私立学校的孩子越来越优秀,而公立学校的孩子自然面临着一轮一轮的淘汰。
越有钱越努力的确成为了一种趋势。讽刺的是,一些家庭用经济实力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宽的视野,也有一些家庭,通过行贿为孩子购买进入名校的资格。
“钱才是真正的平权行动!”
3月,美国爆出史上最大的高校招生丑闻。随后,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在媒体上表示,“美国人民认为精英阶层破坏了教育系统,侵占了他们的利益,这种看法并不完全错误”。
美国的大学极其注重体育,运动队的强弱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的荣誉和名声。为了提高运动队成绩,不少主教练有招收体育特长生的特权,为了提高校队成绩,不惜给予全额奖学金招揽体育人才。
有特权的地方,腐败也更容易滋长。丑闻被曝光后,一名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在网上发表了评论:“原来钱才是真正的平权行动!”
事实上,作为世界一流的名校,无论是哈佛还是耶鲁,他们太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人想去他们的学校,这就给了他们很大的选择权。有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此次招生丑闻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并且,他提醒道:“这起丑闻并没有涉及美国最最富有的人,他们可以直接给大学捐楼,给学校捐上亿美元的捐款,这些人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这起案件涉及的是相对比较富有的人,这些人可能没有足够的钱去捐楼给大学,但是却可以花五六百万美元去运作。”
此前,美国资深媒体人丹尼尔(Daniel Gordon)写了一本书《录取的价格》(The Price of Admission)。其中有一个案例谈到了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作为一个美国房地产“富二代”,早在他读高中时,他父亲就开始为大学做准备,承诺向哈佛捐款250万美元,分十年付清,每年捐款25万美元。自然哈佛也对他敞开了大门。
据该作者介绍,对普通申请者,哈佛的录取率是20人里选1人(5%)。但对于豪门贵族,进入哈佛的比率远超50%。
进入名校的3种途径
“美国是个有严重阶层区分的国家,各社区按房价自然分开,公立中小学的经费主要由所在学区的房产税而来,这意味着富人区的学校更有钱,可以请更好的老师、用更好的设备、有更高的教学水平;学生们其实是在跟自己同阶层的人一起上学。”
他指出,各阶层的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完全不同。尽管人总是有主观能动性,但真正能突破阶层的孩子,其实并不算多。所以,有人这样总结道,在中国,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区别普遍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和升学比例的多少,只是“量”的差距;但在美国,不同学校的教育,却代表着不同阶层的“质”的差别——美国培养出了大部分连3乘5都需要计算器的普通群众,也培养了一小撮引领整个人类飞升的社会精英。
万维钢曾介绍美国高中生进入名校的三种途径,第一条是有特长,尤其是体育特长,如击剑、滑冰、打高尔夫球。这些特长的存在往往能把有钱的家庭挑出来,“能否进入这些学校上学,不在于你上学时将要花多少的学费,而在于你上学之前能在这些特长训练上花多少钱。”
第二条则是家长是校友。美国名校有一句话叫做“一代藤校,代代藤校”。萨默斯曾坦陈:“我们招收校友的孩子,这是我们建设我们自己社区文化的一部分”;第三条路则是捐款。校友捐款是这些私立学校很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香港的慈善家陈乐宗,一次性给哈佛大学捐款3.5亿美元,第二年学校招收华人学生的比例就提高了一倍。
当然,名校在作出选择的同时也深知,如果不能对申请者一视同仁,一味从一个阶层录取生源,那么死水微澜,与真正的人才失之交臂,名校也会逐渐沦为二流。
为此,从社会到学校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但制度漏洞、权力寻租的情况可能发生在任何一所学校,而招生程序寄托着年轻人和家长们对公平和正义的期待。
大洋彼岸,除了学校内部程序调查,美国司法机构也介入高校招生丑闻,涉案的斯坦福大学帆船教练被辞退,校长和教务长在学校官网上作出回应。其他7所高校也作出回应,涉案人员被停职或开除。
名校被寄予更多期待,但也不必神话它。正如新华社的评论指出,守住教育公平的底线,仅靠“名”字靠不住。
事实上,美国名校的毕业率出奇地低,比如斯坦福大学2011级的本科生毕业率仅为76%,这意味着四分之一的人拿不到文凭。再比如,哈佛的毕业生去的地方可谓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不是什么挣大钱的地方。
而毕业于北上广的名校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人选择离开大城市,选择基层工作就业。
对于这些现象,熊丙奇向《新民周刊》表示,教育公平首先是要理解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素质教育并非单纯的减负,而是像陶行知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体验生活,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其次,教育公平不能只盯着名校,而必须拓宽选择,让各类教育平等发展,“地方本科和职业院校作为大部分学生接受教育的机构,不再把大学分为三六九等,没有来自社会的评价标准,那么名校情结也就不会影响教育公平。”
链接: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事件
2016年7月末,梨花女子大学突然成立了一个“未来life学院”。进入这个学院,比其他学院容易,要求低得多,学费要贵得多。这使得学生不满,她们认为这是校方敛财的方式。
然而这时候,有位大小姐还在网上炫富,说自己的一匹马就要十亿韩元,并且说其他学生是loser,要怪就怪自己的父母没本事。
于是网友一扒,发现这位大小姐叫郑维罗,是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亲信崔顺实的女儿,在2014年以马术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梨大。而在此之前,梨大的体育特长生项目中,并没有“马术”这一项,这仿佛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于是,学生们纷纷表示抗议,在学校游行示威。校长找了几千名警察镇压,学生们觉得校长背后肯定有人。而后,韩国电视台JTBC记者徐福贤从崔顺实废弃的办公室里,在她助理丢弃的箱子翻出崔用过的平板电脑,发现里面有200多篇机密文件。
其中44篇是朴槿惠的演讲稿,内容不仅涉及朝鲜半岛危机等国家机密,甚至还有崔的批阅修改纪录。
最终JTBC台长孙石熙批准播放,JTBC电视台揭露了这场轰动全球的丑闻事件,把所有文件完整地呈现给所有韩国人。
确凿的证据让朴槿惠政府难以搪塞过关,迫使朴槿惠隔天公开向国民道歉,并最终把崔顺实和朴槿惠送进了监狱。(节选自微信公众号“假装在纽约”《韩国记者真是一个让人佩服的群体》一文)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