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介乱象揭秘之—收费陷阱
照例是在浏览器页面打下“taisha.org”,照例是页面无法显示。期望奇迹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半个多月过去了,奇迹终究没有出现。看着自己早前截屏的“18年耕耘,40万案例,假一罚万”字样,和“中国首家A股上市留学机构”的宣传标语,申请去德国读医学博士的刘同学,还没有回过神来。
“我的留学申请材料,本是递给‘太傻留学’的。委托合同也是和‘太傻留学’签的,钱也付了。但今年2月份,忽然发现,我根本没办法办签证,也没法联系学校。”刘同学说,“原本认为是一时的问题,可突然媒体爆出‘太傻留学’玩完了。我就去查,查下来,我的材料根本不是递给太傻,也不是太傻留学品牌原本网页上介绍的所有者——澄怀科技有限公司。”
原来,自以为委托太傻办理留学中介的刘同学,其申请留学的材料经太傻之手,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传递给了一家叫做同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机构,帮他申请学校的‘陈老师’,也是同呈的。刘同学得知这一情况,自感自己如同被倒卖的肉鸡一般,而更悲催的是,因为倒卖者出了问题,肉鸡成了炮灰。
像刘同学这样因太傻留学出现问题,而暂时无法实现留学梦的人,组成了一个维权群,截至《新民周刊》记者发稿,起码有120人自称被太傻骗了。
“我的时间谁能挽回?我的钱不明不白就没了?真不明白是它太傻还是我太傻!”有受骗者如此自嘲。
是非法集资还是留学中介
申请留学的人们在群里探讨维权,就像无头苍蝇一般。其中不少人,还像刘同学一样,每天录入太傻原本的网页名称,希望奇迹出现。在维权群,甚至每天都有人问这样的傻问题:“太傻最新的网页链接是啥?”
对于太傻员工来说,早在今年2月下旬,就眼见着有人到公司搬电脑,这时候,他们已经知道——工资是别想领到了,公司也可能破产清算。太傻留学的总经理晏飞迟迟没有音讯,已经证明这家公司名存实亡。
“人家连工资都发不出了,咱们还想讨回交进去的款,想想确实异想天开了。”一位学生家长爆料称,“因为早前太傻的推销人员跟我说,要交十万块钱——如果考试成绩达到要求,就返还七万块钱。如果考试没有达到太傻承诺的分数线,则十万块钱全额退款。到了2018年9月底,公司和我签了退款合同。合同约定,到2019年1月29日之前,太傻会把费用退给我。此前,他们一直让我等,可到了1月底,我们再去联系太傻,发现原本和我们联系的那位老师已经找不到了。再过几天,我到北京天辰大厦办公点太傻公司,发现根本没几个人了,保安说,太傻公司在这里的租赁期限到2月底,之后,会有新的公司来入驻。太傻员工说,他们自己工资都没领到,建议我走法律程序。我就知道,坏喽。”
这位学生家长不是初接触社会的小白。她最初和太傻的推销人员接触时,对这一总额十万元,考过后退七万元的项目,颇有怀疑——这不是博傻吗?凭什么七万块钱要押在太傻呢?但最终,两个原因促使她做出选择这个项目的决定。“首先,太傻中介不是家新公司,公司自称成立于2001年,那么至今也有小20年光景了。虽然早期是个BBS,但逐渐做出了点名声,总部在北京,在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处都有连锁。我想想,这么大企业,有工商执照,又说是A股上市公司,又和老牌网站中华网签署了战略协议,这能骗到哪儿去?更何况他所服务的对象都是准备出国留学的,也算高智商人士。”这位家长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另一方面,我也横向比较过。正常收费确实是三万元左右。但万一考不过,这三万元就白白扔水里了。而太傻的推销员告诉我,先交十万元,过考可以往回退七万,不过考全额退,这对消费者是个保障,我又想想,有道理啊!”
更有甚者,太傻给到的宣传册宣称,如果在太傻直接交费,根本不是三万元,而是六万元。当时,他比对“交十万退三万”和“一次性交六万”两种选择,自然选择了前者,于是立即给太傻打款十万。“现在回头想想,即使太傻没有倒闭,这预交十万元的情况,是不是属于非法集资的一种啊?只怪自己被他们忽悠进来了!”这位家长说。
《新民周刊》记者注意到,尽管已经垮台了,但太傻确实经营多年,其所谓的“全额退款”保障不像是一锤子骗款行为。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留学中介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此类“不成功便全额退款”,是许多大小中介都喜欢推出的“中介产品”。“比如交十万,不成功全额退,成功退三万。你以为中介会竭尽全力去赚这三万块钱?根本不是!”该资深中介说,“问题是我的客户又不是你一个人!我首先要做的是拼命打广告、做宣介,让更多孩子和家长知道我,信任我,交钱给我,把留学的事儿托付我!一旦我有了足够多的客户,我吃饱了撑的在每一个客户申请上消耗时间精力和资源吗?对不起,没那事!”
根据他的经验,国外高校录取中国学生的事情,又不是中介可以左右的。比如学生的GPA(平均绩点)、雅思或者托福成绩、本科或者高中学校背景,甚至学校当年的录取比例等等,都影响到人家是否招此生源就读。从商业行为上分析,中介一定会选择把更多精力放在希望更大的客户身上,争取赚到全款。而那些资质较差的客户,中介不会去浪费时间的,甚至把材料往抽屉里一扔,到时间退款就是了。毕竟,每一个客户身上几万元钱押着,起码小半年,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流动资金!
收钱以后中介会做什么
刘同学此前交给太傻的款项近五万元。“在太傻出事后,我发现,他们拿了这笔钱,却根本没办事!而是把我的材料交到同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而现在,我根本不知道找谁去!”
据太傻员工此前透露,刘同学申请德国医学博士的项目,本是太傻和德国校方的第三方合作机构对接的。5万元钱确实是太傻收的。但太傻和德国的第三方公司出现矛盾,这事就黄了。自称由肉鸡变成炮灰的刘同学,此前拿到过电子版的录取通知书。但因为太傻出现危机,他拿不到德国方面导师的联系信息。
除了倒卖肉鸡以外,收钱以后,留学中介会做些什么呢?
一位2017年秋季读研的陈同学告诉记者:“我当年也是走的太傻中介去申请研究生留学机会。但整个过程简直不堪回首。”原来,陈同学在委托太傻以后,太傻的“老师”在把她的推荐信发到英国巴斯大学时,出现了失误,把她的推荐信里的教授邮箱写错了,具体情况是——把她本科教授的邮箱写到别人的申请表,而在她的申请表里的邮箱又是从别人的申请表里复制粘贴来的。陈同学后来拿到了9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唯独巴斯大学发给她的是拒绝信。“我认为就是太傻的失误造成巴斯大学拒绝我。”因为留学成功,太傻必须退还一部分费用。可2017年时,太傻的规定是——2017年10月15日到12月31日,本人拿着护照到公司完成退款手续。“这摆明就是人为制造障碍啊。等于合同里的陷阱。我那时候都开学了,怎么从国外来公司完成退款手续?并且,他又不是说马上退款立即生效。”陈同学说。
回顾整个留学申请期间的情况,最后陈同学得出结论——太傻给她换了三个“老师”,证明人员流动很大,而主要的申请工作都是她自己完成的。实际上,如果申请不到院校,太傻倒也不用背什么责任,只需要履行退款手续。而后来她申请到的不是理想中的巴斯大学,却因为确实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而不得不根据合同支付费用给太傻——这笔钱,太傻躺赚。至于退款,陈同学好歹父母在北京,几经交涉,终于在2018年初退到了款。
探看如今的留学中介市场,会发现,中介行业乱象频仍。包括知名中介在内的大大小小中介,或多或少存在员工跳槽频繁的现象。所谓中介从业者,根本没有太多的专业标杆可以衡量。与国外高校联络,文书通篇语法错误的有之,单词拼写错误的更不鲜见。对于学校推荐方面,则绝大多数中介只会向家长、学生吹嘘学校的排名,而很少考虑学生本科阶段的专业,或是高中时期的兴趣点。
对于中介行业从业者来说,套路是这样的——在入职以后,根据公司的产品品类,比如白金飞跃计划A、B、C云云,索引几个看上去还不错的国外高校,然后,就把碰运气的活儿交给学生本人了。更有甚者,包括太傻在内,工商注册上显示的——澄怀科技有限公司,只是咨询公司,而非留学中介公司。
爆仓的原因是什么
原本,类似太傻这样的咨询公司做留学中介生意,挂羊头卖狗肉也好,躺赚也罢,总体来说,倒也平稳运行多年。然而,自打2017年1月国务院取消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以后,冒出来不少从事留学中介的机构。许多人认为,留学中介服务行业的门槛降低了,包括原本似乎偷偷摸摸“无证经营”的中小型从业者,也大大咧咧入市,做广告的做广告,巡回推介的巡回推介,加剧了行业竞争。
太傻等大机构的“蛋糕”被抢夺争食了。外加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后,收紧了移民政策,总体上说,留学资质没有早前那么宽松了。
有公开信息披露,太傻留学因广告投放而产生大额预付款,2018年未能回款,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
那么,国家取消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是否是太傻倒下的最后一推呢?显然不是。
首先,在取消审批后,国务院强调,教育部要会同工商总局研究制定相关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指导和服务。国务院还强调,要发挥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作用,教育、工商等部门要在相应职责范围内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但确实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民周刊》记者注意到,在取消审批以后,有一个留学中介机构“必备的资金”的规定,是有变化的。在教育部1999 年发布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中写道,申办中介服务业务的机构应当具备 4 大条件,除了“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或教育服务性机构”“有熟悉我国和相关国家自费留学政策并从事过教育服务性业务的工作人员”“与国外教育机构已建立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以外,第四个条件是——有必备的资金,能在学生经济利益受损时保障其合法权益,按协议予以赔偿。
而此后颁布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中,对“有必备的资金”,做了具体规定——其数额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在审批权下放至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后,这一金额还根据不同地域作了不同规定,有的省市将此数额规定在100万元。然而,随着国家取消审批以后,各地逐步启动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备用金的清退程序。这造成了一些留学中介机构的盲目扩张。在扩张以后,一旦出现疏漏导致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太傻留学这样拆东墙补西墙都无法维持,最终崩盘的局面。未来,在此领域,该如何补强,有关部门该想出办法了。
目前看,留学市场是片蓝海——2017年,全球留学生人数达到了452万,其中,中国人首破60万大关,达到60.84万,占比13.4%。而这60多万中,按中介一次花费平均3万元计算,全年出国留学中介花费达180多亿元。如何让这一市场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具体办法以及落实上,是该动些脑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