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拈花一笑”,能否让“太湖明珠”更闪亮?

日期:2019-11-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从大的范围而言,也和无锡同属太湖流域。两个区域之间的生态发展本来就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它们之间的治理方式也应该共享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作者|王 煜



太湖明珠,这是无锡为自己打造的城市名片;拈花一笑,美好寓意的背后是文旅与生态、区域一体化的融合。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获批,绿色发展的理念在长三角进一步深入人心的当下,启动建设不久的大拈花湾项目,能否以上述示范区为榜样,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文明的同步发展,让明珠更闪亮?


  

文旅与生态保护融合

 

20196月底,无锡市主要领导、江苏省水利部门和水利部相关领导一起挥揪铲土,为大拈花湾项目奠基。一般人最直观的认知中,这个计划投资200亿元的大项目,是无锡拈花湾文旅项目的升级版。然而,它被赋予的内涵,远远不止如此。在无锡当地的规划中,大拈花湾项目不仅是无锡文化旅游升级的标志性工程,更是一项美丽太湖湾区的生态工程、锡宜一体化实施的先导工程、太湖治理和转型发展的示范工程。

要了解大拈花湾,先要从拈花湾说起。无锡,向来是长三角区域文旅出行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地。无论是自然山水的鼋头渚、蠡湖、锡山惠山,还是人造景观的三国城、水浒城、灵山,热度从未消减。

近年来,当文化旅游逐渐从传统的景点线路游转变为休闲度假游、全域旅游,无锡的灵山集团也在考虑如何让人们不只是到景区匆匆一日游,而是能留下来住宿,从而让文旅体验更多更深。于是,他们在灵山脚下的太湖边又开辟出一个主打禅意体验的小镇,既然在大佛附近,就取拈花一笑之意,命名为拈花湾

同样是由灵山集团打造的新项目,取名为大拈花湾,地点在距拈花湾直线距离3.6公里、隔湖相望的宜兴周铁镇竺山湖地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计划2025年建成。

灵山集团董事长吴国平这样畅想大拈花湾:它将再造生态基底,重现千亩芦苇随风摇曳、碧波荡漾、白鹭翩飞的诗意画卷。大拈花湾是一个绿野蓝天、水清鱼乐的美丽湖湾,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周铁镇在历史上曾经是宜兴的化工重镇,化工企业一度多达153家。在上一轮化工企业关停潮中,关停了109家。2018年,周铁再一次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8家。按照计划,今年周铁要再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0家,到年底仅保留4家,让太湖一级保护区基本建成无化区

退圩还湖工作在开展中。例如,竺山圩面积6360亩,1969年开始围湖造田,50年间形成了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000多人,业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这些土地将逐渐还给湖区,结合大拈花湾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太湖水环境,打造湿地公园,构建太湖生态廊道。

近年来,在临近的其他地市已经对所属的7公里太湖岸线实行开发的情况下,周铁为了保护太湖水源地,没有在自身的22公里太湖岸线做过一点开发。从关停化工企业到退渔还湖、退圩还湖,周铁积累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接下来,这里计划依托大拈花湾的建设,通过发展来继续做保护。

在大拈花湾项目的规划中,周铁的镇域资源将得到深入挖掘,该镇旅游与历史、文化、农业多元素将融合一体。1.02平方公里历史街区,以往不大为人知晓,将来会成为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宜兴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宜兴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宜南山区,虽然资源上较为丰富,但在业态上偏于低小散,旅游业做大做强缺乏大项目引领。

大拈花湾项目落地后,有望颠覆宜兴旅游格局,不但弥补太湖西岸没有旅游项目的空白,还将进一步推动宜兴全域旅游发展。

大拈花湾的设想要实现,必须打通拈花湾所在的无锡马山镇与大拈花湾规划地宜兴周铁镇之间的快速通道,即宜马快速通道。今年1月,这条快速通道得以开建,也让整个大拈花湾项目的落地显著加速。它是无锡宜兴一体化的突破口项目,让大拈花湾成为整个大无锡地区乃至长三角区域共享的文旅和生态产品。

除了宜马快速通道,连接无锡太湖新城和马山镇的湖底隧道也在建设之中,随着交通的改善和旅游景区的建设,融创文旅城、灵山景区(含拈花湾)和宜兴的大拈花湾项目将连成一体,无锡的文化旅游产业、锡宜一体化将得到显著推进。

  

对标示范区协调统筹

 

大拈花湾在无锡热火朝天地建设的同时,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在近期又有了新进展:10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11月下旬,《总体方案》全文在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

在《总体方案》中,示范区被定位为新标杆、新高地、试验田、新典范。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陈雯看来,《总体方案》的亮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把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机制和生态绿色的生产生活体系相结合;其次,在体制机制方面,一体化示范区将建立理事会+执委会+发展公司三层次架构,与两区一县构成了纵横协同的机构管理方式。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向《新民周刊》记者表示,示范区从大的范围而言,也和无锡同属太湖流域。例如,示范区内的太浦河,是太湖的一条重要的出水、泄洪通道。两个区域之间的生态发展本来就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它们之间的治理方式也应该共享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他表示,太湖具备明显的公地属性,而又在行政上被划分为多个地区管理,这就和示范区一样,需要建立一体化的协统机制,对整个太湖的生态保护和各类开发进行统筹。例如,整个太湖岸线,究竟总体应该开发多少、保留多少,以及细化到每个区域应该如何分配,这不应该由单个行政地区关起门来自己研究决定和实行,而应该放到一个大的协同平台上共商共议。平台决策出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发展,具体的工作任务再分配到各个地方去执行。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会造成每个地区承担的任务难度不同,这就需要生态补偿机制来平衡。

实际上,太湖的生态管理和示范区的建设难点都在于范围内的行政区域打破行政边界约束,建设命运共同体。示范区执委会制度的边界与责任职权如何界定,它能否成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试验。

而无论是示范区内的青浦、吴江、嘉善三地,还是太湖范围内的各地区,最重要的是如何实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这是一个需要长久磨合的命题。

包存宽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修复空间、良田要做加法,那就意味着一些城市建设空间要做减法。

他表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不少城市发展速度都是用不断扩大建设用地的方式实现的。新的发展思路下,我们肯定要控制建设空间,人要从青山绿水边退出,更集约地聚集到城镇中去,这样才有可能腾出生态空间。

例如在太湖岸线边的,除了居民点,还有企业、楼盘,政府究竟是不是有魄力让这些产业退出,怎样合法合理地让它们退出,这是考验执政者智慧的一个命题。包存宽说。

大拈花湾要以生态引领文旅,示范区要把以水为脉、林田共生的优美环境转换为发展优势,如何实现?

陈雯指出:生态经济与大工业开发不一样,它不靠资本大规模投资,而是激发本土内生活力,由当地社群参与共同创造。它可以在尊重保有江南水乡生产生活形态基础上,使当地生活品质得到很大提升。

她表示:如果说以前的发展模式是招商引资,靠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来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尝试倒过来的一种新的路径:把本地的热情和创造力激发出来,塑造一个受人欢迎、有亲和力的环境,以此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包存宽则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非要想办法对自然进行保护式开发,其实,能留出一些自然保留地,让其自然发展、自然修复,也是一种睿智的选择。

正如无锡市作协原副主席、作家吴翼民在一篇文章中所表达:拈花湾的禅意,或许并不在人为营造的抄经、禅行的体验中,而在湖光山色的自然里,在优秀生态环境带来的阵阵蛙鸣中。拈花湾如此,大拈花湾也应如此。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