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小店里,挖掘城市的“宝藏”
本期封面文章,《新民周刊》旨在提出一个问题,发起一场“游戏”。
问题是:我们为什么爱上海?游戏是:寻宝魔都。
先来看这则要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这段话,变成了2020年6月23日召开的十一届上海市委第九次全会的主题。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上海为自己确定了“五个人人”的城市努力方向——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享有品质生活、切实感受温度、拥有归属认同,具体可以体现在什么地方?
其实,对这座城市的老百姓而言,有着“最日常的生活”的上海,才是柔情缱绻万般缠绵、又热气腾腾光焰万丈的永恒的家园。
何谓“日常的生活”?就是细微处缓缓流淌的东西。比如,黄浦江水吟唱的曲调、黄梅季江南的烟雨蒙蒙、阿姨爷叔嘎三胡辰光的吴侬软语,以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能满足“开门七件事”的、阿拉家门口的小店。
站在平民布衣的“群众视角”,宏大叙事也许会被忽略;但,所有宏大叙事皆发轫于群众视角下“最日常的生活”,因为,“最日常的生活”,最能表现社会的根本形态——品质、温度、归属,“当时只道是寻常”,略一思量,便是惊叹。
那些家门口的小店啊,既是城市的日常,也是城市的宝藏。
3,2,1;寻宝之旅,现在启动。
父辈的江南小店回忆
南方人张忌今年即将出版的新书《南货店》,从上个世纪物资匮乏的年代说起,一直讲到社会变革之际大环境与个人内在撞击的汹涌澎湃,堪称为“小店”作传的同时,更致敬了于一方水土朴素生活着的芸芸众生。主人公秋林被分配到南货店,因豆腐老倌的一碗豆浆得到安慰,因三个老师傅的经营绝活感到定心,由此,他走入了供销社系统的小天地中,也在人来人往间见识了世情百态。
小店要“规矩”:不好拿着笤帚往外扫,假使旧社会这么干了,老师傅肯定会拿板子打侬手心的——财气都被扫出门了。虽然新社会不搞封建迷信那套,但是顾客进来了,侬朝外扫地,也不礼貌,难道准备把人家扫地出门呐?要经年累月打磨、修习后的“基本功”:粗草纸装白砂糖,包出三角包、斧头包,卖相必得有棱有角,且“转折处有一粒糖漏出,就算不合格”。除了三角包的棱角,总“馋”着小店的死忠粉们,还念念不忘茶杯里的陈皮丝、店门框上的深浅凹槽、铜角蹭得如金子般的紫檀算盘……对一切物品的周密观照,构成了粗糙而纯真的岁月里,关于“充裕之权力”的全部想象。
《南货店》里边写了很多跟“吃”搭界的内容,作者坦言,“吃食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我特别喜欢小说里把吃写得有仪式感。吃东西肯定构成了生活的基础,如果吃东西出了问题,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不错,喫饭问题,是顶顶重要的问题,而肚皮刚刚填饱了几分,胃里头住着的那个鲜格格的小人,又贱兮兮地跳出来叫嚣:弹子糖!山楂片!炒米花!!桃酥饼!!赤豆刨冰!!!奶油雪糕!!!撒泼打滚、满场乱窜,其欲求之难耐、其情状之放肆,恰似瘾君子病症发作,非尝上一口,方能缓解阵阵钻心蚀骨的痒。
一位老爷叔暨上海滩零食十级爱好者,向《新民周刊》记者饱含深情地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弹子糖应该是一分铜钿五粒的;陈皮条一分可以买两根,每根大概一支香烟的长短;桃酥饼有五分、一角的,卖一角的整体大了一圈、还嵌着花生;卫生橄榄五分一小包,带点甘草味,拷扁橄榄甜、浓,属于档次比较高的,所以一小包就要卖一角。至于梅花蛋糕,偏‘奢侈品’,一般只有喜事发生的时候家长才帮你买。等到天热了,小朋友就眼巴巴地守在盖上棉被、放着棒冰的箱子周围,拼命地找啊找,希望发现断裂的或者缺了一块的‘残次品’,买便宜货。哎,还有,老早医院配药,装在玻璃瓶里,需付押瓶费,每瓶几分到一角不等。药吃光了,把瓶子还回去,钱自然也就退给你了。我有次自作聪明,偷偷把爷娘的咳嗽药水倒掉,想快点换到押瓶费买零食,结果神抖抖从小店回来,阴谋诡计东窗事发,零食被收没吃到不算,倒是吃到一顿火辣辣的‘竹笋烤肉’……”
南货店、烟纸店、杂货店,父辈的小店记忆,煮成了一锅稠得化不开的“腌笃鲜”,勾魂的香气,源于自带滤镜的脉脉滋养。他们梦萦着一个悠远或消逝的空间,亦因此幻入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他们收藏了有血有肉有价值的小店,即为收藏了百味杂陈,由舌尖直通心口、脑际的大历史。
“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
曾经的“前浪”们眷恋难舍的小店,靠老底子那股醇厚绵长的“上海味”出圈;而除了绕不开的“民以食为天”的诱惑,雁荡路“老法师”坐镇的修钟表的小店,虬江路琳琅满目的卖电子产品的小店,襄阳路沧海桑田的兜售服装的小店,文庙“乱七八糟”又暗怀异宝的各色书店……都聚拢了社区的活力,存续了城市的温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进入新世纪,年轻人们爱逛潮流小店云集的新乐路、DIY手创街闹猛有趣的大学路,爱去大众点评、小红书上热门推荐的网红店打卡——M50的“哦纱玳”,引希腊总理夫人慕名前往买新衣;长宁的“Uptown”“小路”,靠黑胶唱片让爱乐人烧钱无悔;徐汇衡山和集定期举办沙龙论坛,俨然“街区会客厅”——毕竟,上海的底色,是古典与西洋齐飞,怀旧与创新共舞。这座“时尚潮、国际范”的超级大都会,追风逐浪,永不“放过”任何一场狂欢的盛会。在收集复古家具的设计品店,我们穿越了时空,仿佛身临电影片场;在突出匠心精神的手作坊,我们拿着特意印上专属logo的作品,错觉自己的技艺堪比大师;在ACG主题的创意小铺,我们深深沉浸动漫、游戏的二次元刺激,彻底放飞,无拘无束……
2019年的一份官方数据显示,上海约有47.5万个商业网点。其中,分布在马路边上的小网点占90%,分布在特色商业街区和永不拓宽的马路上的小店约9400多家。而这些星罗棋布于魅力之都的个性小店,宛若一颗颗散落的明珠,既点缀了城市的风貌,亦能帮助你触摸到城市的肌理、捕捉到城市的灵魂;它们不仅呈现出生活的千姿万貌,同时,更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
当然,小店纵好,也面临着如何继续破局、探索的困境与挑战。电商、大商场的冲击,房租高企、房东和街区规划的变数,都似摆脱不掉的“紧箍咒”,令人头疼。幸而,保护特色小店,已经引起了官方的注意。2019年3月,上海市商务委官网发布消息:走访调研发现,特色小店的一些瓶颈问题,不乏租金和人工成本高企、缺乏综合性制度安排等外部原因,以及竞争力不足、邻避问题等自身原因。当年4月,上海推出支持海派特色小店发展的“十条举措”,包括完善特色主题街区布局,允许开展“外摆位”试点,鼓励举办街区集市,鼓励持有沿街商铺的国有网点在租金、租赁年限等方面照顾特色小店等。
《新民周刊》记者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各部门、各区积极行动,一年多来,“十条举措”取得初步成效。市城管局出台指导意见,支持轻食餐厅等特色小店推出外摆位;市商务委支持开展全市特色商业街区推选,发布了新天地等20条凸显海派风情的特色街区;市国资委支持东方集团为“年届二十”的瀚艺旗袍店提供新营业场所,并给予租金优惠;徐汇区成立海派特色小店联盟,编制《漫步衡复》小店导引;黄浦区制订特色小店实施方案,推出特色小店外摆位、街区集市试点导则。此外,政策出台后,社会各方饱受鼓舞,也热情参与:愚园路结合“愚园公共市集”打造,集合缝纫铺、修鞋铺、修锁铺等街边小店;豫园完成文昌街改造升级,在百余米长的小街引入汉字生活馆、文昌祈福店等10余家特色文创小店,年轻消费者比例大幅提升;消费者多为外国游客的守白艺术文创商店,在田子坊推出守白艺术上海客厅海派新国潮空间,沉浸式展现海派手艺……
专家提醒,街边小店系城市各类经济元素中较脆弱者,疫情之后,尤其要确保“十条举措”等再落实。有小店业主称,近期“五五购物节”的消费优惠,以及夜生活节等主题活动,主要针对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圈,街边小店难以“无缝”匹配。对此,专家建言,小店经济牵涉民生与就业,一方面,政府还应更精准地施策,使城市的高楼大厦和小街小巷融洽和谐。目前,社区层面的“小商业”尚可再提升,制度环境也不妨更宽松些。另一方面,街边小店须调整自身定位和预期。小店的功能拓展很重要,要思考如何为社区的“生气”做贡献。且伴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小店要主动适应并转型,“现在市长区长都出来带货,小店主的经营意识得跟上”。
寻宝之旅,爱上海的理由
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表示:“像我这代上海人,都记得那种开在弄堂里的烟纸店,买盐、买酱油、买卫生纸什么的,便当。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型超市、销品茂等崛起,许多小店就被‘吃掉’了。可实际上,‘大’与‘小’,绝非此消彼长、互相排斥,而是功能互补、形成配套的关系。小店是能够发挥一种‘城市韧劲’的作用的,比方说这次疫情,附近设若干日常用品购买点的小区,附近有小菜场、小商店、医药卫生站的小区,居民的切身体验,肯定要好得多了,对不对。”
在诸大建看来,小店是“人民城市”供给环境里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他认为,人民城市之“people”,有三大关键。其一,for people。人民城市的目标,总是“为了人民”。其二,of people。人民城市必须服务于人民的根本诉求,必须兼顾不同年龄、不同来源、不同层次的人口。其三,by people。人民城市谁来建?人民。这座城市的一切项目,应该是政府、企业、社会公众都积极参与的,人民城市讲究治理的水平、治理的艺术,非常多元化,而人民始终是主体。“我觉得整个理论的核心,是for people、of people、by people这三个‘people’,回答了why(人民城市为了什么)、what(人民城市是什么)、how(人民城市怎么办)这三个问题。一旦你明白了理论的核心,再来看上海的小店,自然就能观察到,小店的目的,正是人民城市的目的——为了人民。小店的内容供给,基于人民的需要。”
展望小店的未来,诸大建指出,人民想去的地方,即为小店考虑扎根的坐标。“如苏州河贯通工程年底有望基本实现,以风景道串联更大区域,那么沿线开一些咖啡馆,开一些服务市民、游客的小店,相得益彰,岂非美事。”
从前我们玩探秘类游戏,故事的最后,往往是勇士斗败巨龙、英雄觅得瑰宝、智者收获箴言。而本文这场“寻宝魔都”游戏的尾声,相信大家已然自我归纳总结出了“我们为什么爱上海?”的答案——从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到始终坚持、现今强调的“人民至上”,人民的上海,不仅有精心绘制的蓝图,更有随处可见的细节。城市的付出丰饶似海,人民的爱意,则因此情深似海。
大马路、摩天楼固然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标配,绿荫掩映下的小店肆,却反显海派韵味的真章。人民的城市着意扶助人民的小店,人民的小店着意回应城市的人民——这样的上海,才是宝藏的上海,才是“享有品质生活、切实感受温度、拥有归属认同”的,充满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