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走进大山深处的碧桂园扶贫队: “极度贫困县”如何破局

日期:2020-10-1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镌刻在碧桂园集团总部大楼的企业文化宣言——“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诠释着这家民营企业的扶贫情怀。
记者|金 姬


  2020年2月开始,一场针对全国尚未脱帽贫困县的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如火如荼地展开。这52个县1113个村是否能在2020年底之前摘帽,成为脱贫攻坚决胜小康收官之年的关键。

  在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东乡县,一支20人的专职扶贫队伍帮助了全县229个村,东乡羊产业、刺绣产业、教育助学……各类扶贫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颇为显著。

  民营企业一直是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力量,在东乡县大显身手的这支队伍就隶属于民营企业——碧桂园。

  在远离东乡县千里之外的广东顺德碧桂园总部,一块硕大的电子显示屏,实时动态呈现了这家企业在全国的帮扶现状,点击显示屏,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进展一目了然。

  截至目前,碧桂园帮扶项目涉及全国16省57县,其中有4县91个挂牌督办村: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38个)、四川省昭觉县(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5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46个)。

  在公益领域深耕23年的碧桂园,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贫困地区实际,探索推进“4+X”扶贫模式(“4”是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是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镌刻在碧桂园集团总部大楼的企业文化宣言——“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诠释着这家民营企业的扶贫情怀。

  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共同谱写着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篇章。


东乡“老村长”新作为,发挥产业扶贫造血能力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作为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东乡县是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乡视察调研,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各族干部群众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力量。

  2018年5月,在东乡县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碧桂园东乡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项目部成立,组建了20人的专职扶贫队伍,全面帮扶了229个村(其中挂牌督战村38个)。同时,碧桂园通过党建共建、东乡羊产业帮扶、刺绣产业帮扶、教育助学等扶贫项目,累计助力近6000户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乡县,以“老村长”制度为基础的党建扶贫颇有成效。

  碧桂园按照“言传身教、鼓足干劲、树立志气”的思路,在东乡县寻找10名德高望众的“老村长”,统一招录为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队编外“公益岗位人员”,颁发“脱贫攻坚服务队队长”委任证书,兼任一线扶贫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开展宣传引导、励志教育、典型宣讲等思想扶贫工作,激发建档立卡户内生动力。

  龙泉镇荒山村位于龙泉镇北部,地域南北狭长 15 公里,在一道岭、两条沟上分布了15个社。在老百姓心中有着很高威信的前任村支部书记马保山,被推荐成为了碧桂园扶贫工作队编外“公益岗位人员”。作为党员,他从2019年底担任碧桂园“老村长”至今,作为致富带头人吸纳众多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先后在村里协助开展新冠肺炎防疫、配合入户调研及碧桂园帮扶项目宣传、“两不愁三保障”核查等工作。

  2020年4月初,在碧桂园集团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中,马保山凭借自己对村内贫困家庭情况的了解,第一时间将马中明、马如保等几户家庭的情况,告知了碧桂园驻荒山村工作队员张宗玺。马如保家生活条件艰苦,且缺乏内驱动力,只能靠种植收入来维持家用。驻村工作队员和马保山多次劝导,鼓励其参与东乡羊养殖,马如保仍有较多顾虑,担心不好卖。马保山当机立断地说:“只要你答应养,剩下的事儿我帮你想办法”,就这样马如保答应参与到合作社养殖产业中。5天后2只种羊送到了马如保家里,马如保迎在他家门口忙着收拾羊圈,为这些特殊的“宝贝疙瘩”寻找合适的居所,开心地说道:“有了这些种羊,今年我家又能增添8只小羊崽了,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为了能够让村里的贫困户增收,改变传统种养殖观念,马保山和碧桂园驻村工作队定期来到帮扶对象家里进行政策宣导,“大家要用好党的政策,抓住养殖红利,要算清楚养殖账,“发羊财”,千万要注意定期防疫做好监测,保障咱们东乡羊的优秀品质。”马保山在宣传最新政策的同时给父老乡亲找路子,践行入党时的承诺。

  马保山推荐贫困户参与的东乡羊养殖,是碧桂园在东乡推广产业扶贫的措施之一。

  在东乡有三宝——东乡羊和马铃薯、刺绣,这也是东乡的主要产业。问题是,入冬后是东乡羊出栏的时节,不过东乡早已“大雪封山”,羊怎么“出山”一直困扰当地养殖户,当地东乡羊没有形成冷链输送,让羊产业一度只能局限于当地。

  为此,碧桂园分别与高山乡布楞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坪庄乡坪庄村合兴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东乡羊养殖基地。通过碧桂园农业公司专家远程视频和现场指导的方式,协助东乡县建立东乡羊品质标准、品种标准、饲养标准和出栏标准。通过东乡县政府组织全县各乡镇养殖户到示范养殖场参观学习,带动全县东乡羊养殖合作社发展。通过消费扶贫完成约30000只东乡羊销售,帮助近6000名贫困养殖户实现近5000万元收入。

  与此同时,碧桂园联合甘肃省内农科企业,两年出资320万元免费为14个乡镇50多个贫困村5000多户贫困户提供马铃薯籽种和种植技术指导。碧桂园还大力拓展产业链,从深加工着手做文章,联合马铃薯淀粉企业开发淀粉产品,联合食品企业研发鲜薯条、土豆榴莲曲奇、土豆芥末海苔饼干等东乡土豆休闲食品,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初步形成东乡土豆品牌效应。

  东乡族女性受教育水平低,日常活动圈子狭小,再加上“上炕裁缝下炕厨子”的约定俗成,刺绣成了旧时妇女为数不多的乐趣。如何让东乡女性也能助力家乡脱贫攻坚,碧桂园给她们提供了一个方向——让东乡刺绣形成品牌、走向全国。碧桂园联合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开展东乡刺绣设计合作,请知名设计师进行产品、包装和品牌形象等提升工作。

  东乡达坂镇舀水村的妥梅香是当地少有外出打工、见过世面的东乡女性。她2013年曾在广东打工,2015年因父亲患重病返乡。2018年,妥梅香成为第一批参加碧桂园绣娘培训的“95后”学员,也是土本土商贸有限公司核心的团队成员。

  “以前没有工作,想买化妆品都是向老公要钱,感受不好,想通过自己双手赚点零花钱。我现在买衣服、化妆品,自己想吃什么,都是用自己的工资买。”妥梅香说这是她通过刺绣赚得工资后的最大感受。如今她每个月能通过刺绣手艺拿到2000多元的薪酬。自立让她在生活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她有了更多更美好的想法。

  当聊起有没有心愿时,妥梅香腼腆地笑着说:“大家都知道我们东乡的刺绣在起步阶段,我们都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帮助把我们的作品带到全国各地,我希望能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刺绣能力,生产出更多好看的东乡刺绣作品,让大家都喜欢,让东乡刺绣走出去。如果有机会,也希望像马箫箫(本土刺绣工坊创始人)一样厉害,开间刺绣合作社,带动更多东乡妇女一起做,不用外出也都有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还推动国强基金会旗下社会企业国华文旅和东乡土本土刺绣作社三方联动合作,共同推动东乡刺绣产业,截至目前,已采购、帮销近10万件刺绣产品,总价值近200万元。同时,通过开展刺绣技能培训,已带动超800名东乡族妇女家门口就业。

  难能可贵的是,今年碧桂园计划联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东乡县落地1个东乡刺绣产业枢纽,集生产、运营、培训、展示、交流为一体,打造为展示东乡文化和扶贫成果、东乡刺绣产业的示范和交流体验基地。


“粤菜师傅”来到大山深处


  四川大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有着“不到昭觉不算到凉山”的美誉。截至2019年年底,昭觉县仍有55个贫困村、3.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于2020年4月开始帮扶昭觉县三河村和署觉洼五村。据悉,这两个村分别位于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尼地乡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全村大部分为高原草场和山林,村民全部为彝族。经实地调研,碧桂园选派2名专职扶贫人员驻村帮扶,通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助力两村195户973人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大胆提出在昭觉培养粤菜师傅的建议。碧桂园总部所在的广东佛山顺德,美食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素有“世界美食之都”的美誉,双皮奶、伦教糕、大良崩砂、陈村粉、均安蒸猪、龙江煎堆……顺德美食不胜枚举。正所谓“吃在广东,厨出凤城”,顺德(别称凤城)的粤菜厨师也是早就名声在外。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碧桂园积极组织昭觉县三河村和署觉洼五村贫困户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帮助贫困学员掌握一技之长,并推荐其就业。

  与此同时,碧桂园响应国家“稳就业”号召,积极联动人社局等部门为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既能帮助企业解决用人需求,又能帮助贫困户稳岗就业。

  据悉,从2019年至今,碧桂园开设的“粤菜师傅”培训班已在顺德厨师学院、清远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等地方开班六十六期,累计吸引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江西等14个省份3337人参与,110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受益。


“极度贫困县”的产业扶贫


  “千山万弄行路难,出门背篓爬高山,云梯架在悬崖处,手攀脚蹬心发慌”,民谣中传唱的情况正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许多深山中的村屯在过去的真实写照。这里平均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缺少水源,村民靠天喝水,交通设施落后、地理信息闭塞,曾经被外界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2015年底,大化县共有92个村被列为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46个),贫困人口101905人,贫困发生率25.23%,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2018年,大化县被列为广西四个极度贫困县之一,其中有602户4369人列为极度贫困户。

  碧桂园来到大化后,立刻制定了针对大化情况的“4+X”扶贫模式。其中,肉牛养殖项目成为产业扶贫的经典案例。

  唐秀程家住大化县雅龙乡温和村弄温屯,是2018年底刚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共6个人,上有年过60岁的父母,下有两个尚年幼的儿子。唐秀程父亲因脑出血导致左半身肢体有点瘫痪,基本生活难以自理,大儿子6岁在上一年级,小儿子4岁正在上幼儿园,其爱人在家务农照顾老人和小孩,老人治疗费用和小孩上学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传统的勤劳农业耕种生活,让这个家庭生活变得异常拮据。

  2018年12月18日,碧桂园扶贫队员为唐秀程一家发放了一头593斤的扶贫牛犊进行饲养。经过10个月左右的精心饲养,扶贫牛已至1030斤,将牛出售后获得18000元。唐秀程说:“养大这头牛只花了9000元左右,最后赚了9000元”。在碧桂园的帮助下,让他看到了另一个走向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了更明确的期望。问到后续还会不会继续养牛,唐秀程斩钉截铁地答道,肯定要养啊,这么有赚头的事咋能不继续干。

  据悉,碧桂园2019年帮扶120万元购买了360头优质牛犊给温和村和胜利村建档立卡户养殖,通过“联建联养”的养殖模式,解决三个村约303户1212人的家庭收入来源问题。目前,碧桂园捐赠的扶贫牛犊已经发放290头,剩下70头根据各村建档立卡户脱贫情况针对性发放。2020全年计划继续捐赠60万元帮扶胜利村养牛产业养殖300头肉牛。

  与此同时,碧桂园也为大化县推出了消费扶贫。

  2020年1月,情暖八桂·碧桂同行——2020年碧桂园扶贫公益晚会在南宁顺利举行,各界爱心人士助力销售大化县扶贫农产品10万元。2月,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碧乡公司与广西扶贫基金会联合启动抗疫助农“保供给,防滞销”的专项采购行动,在大化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采购七百弄鸡、旱藕粉等价值30.9万元的扶贫农产品,通过广西扶贫基金会定向支援都安瑶族自治县防疫一线。

  不可否认,碧桂园在大化县的“4+X”扶贫模式,正在让这个“极度贫困县”换新颜。


新疆伽师:政企合力助脱贫


  伽师县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的国定贫困县。

  近年来,广东佛山通过“政企合力”,坚决助力伽师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展现佛山担当。2019年5月,总部位于佛山的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已捐赠资金805万元对伽师县进行帮扶。

  在碧桂园推行的“4+X”扶贫模式中,教育扶贫是其中的一大特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还依托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书海工程”项目为公益平台,发起“书送祝福 筑梦青春”活动,向新疆伽师县19所中小学,捐赠价值150万码洋爱心图书5万册。此外,通过捐赠支持中山大学对口帮扶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项目。

  据介绍,阿亚克兰干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7.9%,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赠建设了约1000㎡村农贸交易市场,用于集中交易当地农特产品西梅、恐龙蛋等水果;新建约200㎡“老年幸福园”;购买文化室投影设备、托儿所床、被褥、饮水设备等配备;为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捐赠了篮球场6个篮球架、小舞台等;同时为60户贫困户庭院改造,每户补贴2000元;开展村委门口场地硬底化建设,村民自己投工投劳,对其补贴材料费用10万元。

  因伽师县贫困程度深、面广、基数大、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目前全县仍有71个贫困村15322人未达到脱贫标准。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伽师县将与喀什地区其他三个未脱贫的县一道,实现2020年脱贫摘帽目标。同时,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还支持了71个未退出贫困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等工作,并对未退出贫困村给予补助。


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事实上,碧桂园的“4+X”扶贫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这源于这家企业从1997年就开始做公益事业的深入思考。

  民营企业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扶贫多以捐款捐物的间接参与为主,主要原因是缺乏直接参与扶贫的好机制。多年来的扶贫实践,碧桂园深刻地感受到,要倍加珍惜党和政府给予的信任和支持,倾情倾力做好工作,在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为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直接参与扶贫提供具体样本。

  碧桂园发现,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输血”扶贫,而不触及贫困根源,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此,碧桂园紧紧围绕“人”这个关键因素,开展“3个3”工作,即三个寻找计划(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老村长、深度贫困户),聚焦三类人群(村支书、返乡扎根创业青年、乡贤),实现三个一万目标(帮助1万名贫困大中专学生找工作、扶持1万名返乡青年扎根农村创业、资助1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通过扶志、扶智、扶技、扶富,激发造血活力,孕育涵养新时代乡村人才大军,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同时,碧桂园进一步把公司化的规范管理引入扶贫工作,打造制度化的扶贫工作模式;用好扶贫“四库”(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库、产业项目资源库、就业岗位资源库、专家智库),为脱贫攻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施“五个一”规范将“4+X”扶贫模式标准化,为广大有志于扶贫事业的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一套可操作的现成方案,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的伟大事业中来。

  碧桂园在帮扶贫困地区的同时,还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这就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可持续的扶贫机制,科学谋划、整合资源、精细管理,努力实现贫困户、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多方共赢。为此,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各界社会力量共同发起“社会扶贫共同体”,汇聚70多家企事业单位、媒体、公益组织和个人代表的社会资源,有效对接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共同参与精准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广袤的乡村,正因为碧桂园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记者 金姬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