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数字人类的信息化生存

日期:2020-12-0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以指数速度发展的数字革命,标志着第三次文明来临。可持续性转型需要在这个新时代下发展、实施,这个时代被称之为数字人类世。
撰稿|非 虫


  “中欧班列的回程货,是个老大难问题。”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李牧原说道。在不久前举行的由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举办的“中俄中欧班列发展前景视频会议”上,李牧原提出,数字化服务是中欧班列不断升级提效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电网这三大场景的应用来看,智慧交通领域的变化,格外引人注目。

  交通作为连接城市的纽带,是城市兴衰的决定性因素。智慧交通也远远不仅仅是城市交通一个领域的“智慧”。万物互联,智慧城市的未来,是城市管理服务能力的提升,是新兴社区管理、旧城升级,是民生之改善、城市效率之精进,是新业态之出现,科技之城、绿色之城之来临。

  一座智慧城市,献给愈加聪明的居民。


数字之路


  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将“世界工厂”中国的货物带到了欧洲以及世界各地。从义乌到西班牙马德里,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还有从成都、郑州、武汉、苏州、广州等约50座中国城市发往欧洲十多个国家近50座城市的列车,终究遇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装满了货物的列车发往欧洲以后,经常无法满载回程,甚至空驶回程的情况亦有发生。

  即使从中国发往欧洲的班列,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譬如从义乌发货到欧洲某些城市的货物,和从郑州发往欧洲某些城市的货物,事后才发现,如果重新编组,可能货主能更快收到货物,运输成本也更经济。

  在李牧原看来,如果能够厘清欧洲方面对中国货物需求的细分变化,同时了解中国市场到底需要哪些欧洲产品,然后通过大数据管控,就能够进一步理顺运能,不致浪费。

  11月18日15时5分许,载有100标准箱的“跨境电商欧洲专列”在义乌西站发车,该班列由全国11个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共同组货,是全国首列多省跨区域合作的中欧班列。这一班列车的开行,标志着中欧班列从中国发往欧洲的货物,开始组货方式的数字化转型。这些货物,在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后,预计12月4日抵达比利时列日物流多式联运货运场站,货物清关完毕后,将分派到欧洲各国。《新民周刊》记者了解到,如果按照以往的组货方式,这些货物大概率将搭乘不同的班列,在不同的时段进入欧洲。至于班列回程方面,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譬如有的列车装不满货,有的列车只能装一些低附加值货物充数。运气不好的时候,更是只能空驶回国。但如今,在引入数字化服务以后,情况将彻底改变。

  李牧原说,现在越来越多非传统海运的新增货源进入中欧班列。一部分班列公司开始在欧洲设立办事处,作为回程货的揽货点,部分解决了一定的贸易平衡问题。另有一部分的数字平台企业加大了回程货的补贴。但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货物从中国运到德国杜伊斯堡,再通过杜伊斯堡把空集装箱调到鹿特丹、汉堡、不来梅,甚至马拉斯、莫斯科等,然后再在这些地方装货回中国。由于终端需求不同,这样的调派在所难免。然而,如何更精准的调派?11月6日,俄罗斯铁路公司第一副总经理谢尔盖·帕夫洛夫表示:“引入货物数字化手续办理技术,将使中欧铁路运输更具吸引力。”简而言之,通过数字化平台揽货,进行跨境集装箱分派,加速集装箱运转并提告了利用率。

  当然,比起技术的手段来,各国之间的法律规章不同,引起的鸿沟仍需填平。“中欧班列数字化服务的重要任务首要是实现运输单证的电子化,其次是实现在铁路合作组织与国际铁路货物运输政府组织之间的单证统一。”李牧原表示,目前,欧洲使用《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公约》(CIM),而俄罗斯、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使用《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SMGS)。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给市场经营主体带来不安全感。而在中俄等国之间,这种“不安全感”已经几乎不存在了。“2020年根据INTERTRAN技术,已经从中国宁波港经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到白俄罗斯运输集装箱。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完全无纸化的多式联运。”帕夫洛夫说。

  中欧班列的数字化,仅仅是铁路行业数字化的一个小断面。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伯施则预测,铁路移动装备的发展和5G、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的创新,将在两方面赋能铁路移动装备。在智能运行方面,目前已经在动车组采用实时以太网进行车载设备联网运行,实现有司机监控的无人自动驾驶。在智能运维方面,利用5G技术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可以实时传输车上的监控信息到地面,构建动车组的数字孪生平台,进一步开发智慧运维的各种场景。


衣食住行再革命


  与中欧班列支持货主买进或者卖出货物不同,扔垃圾是一个物品丢弃的过程。在上海,自2019年7月实施《垃圾分类条例》以来,在一些小区,名为“猫先生”的APP就已投入应用。比起施行定时投放垃圾的小区来,联网“猫先生”的垃圾桶,可以24小时开放扔垃圾。居民只需下载APP注册,就能通过扫描二维码和刷脸的方式,开启垃圾箱门,将已分类垃圾各自投放进桶,还可以在网上商城兑换物品或在自动售卖机兑换零钱。

  数字之路,让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找到转型方向。譬如在广东顺德,一家名为“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200种各式菜品——葱香大虾、秘制叉烧、腊味煲仔饭,最快20秒就可以出餐。顾客通过手机点餐。餐厅使用机器人炒菜,AGV送菜小车在头顶云轨上送餐。整个过程实现了数字化生产与服务。类似的案例,在国外也不鲜见。一些国际连锁餐饮品牌已开始使用机器人作为主力劳动力。譬如卡利堡,已引入安装汉堡机器人,美国一家名为Chowbotics的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可以在触摸屏上做沙拉。随着5G时代的到来,带有AI技术的机器人餐厅将越来越普及。

  在今年9月15日举行的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重庆一家服饰公司基于AI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站在3D人体数据智能测量系统前,通过三维扫描仪扫描,仅仅三五秒钟,电脑便扫描和生成了特定姿势的人体模型,同时推荐出了多套合身的西装方案。

  如果顾客对电脑设计的方案感兴趣,不仅可以在展厅感受,还可以通过APP软件把个人数据带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裁衣不再需要量体,只需选择心仪的样式、花纹,即可下单定制。

  至于出行,车联网时代正在来临。尽管真正的互联网汽车还没有普及,但基于目前的互联网技术而搭建起来的打车应用程序,近年来已经有逐步取代传统出租车的趋势。当然,这并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未来,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的融合,将是一些城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的方向。

  当车联网时代真正来临时,一台汽车将如同一台手机,或者一台PC平板、手表、耳机等终端产品一样。如今,华为和沃尔沃的一些合作,已经实现了在座舱环境下,手机和汽车的连接和关系越来越紧密。除了汽车的基本驾驶属性之外,一些家居、娱乐、工作、社交功能能在汽车空间中实现。通过人工智能(AI),消费者能在手机端领略汽车内的百万应用。坐进车内,手机上的地图可以直接投射在车上;手机上开了一半的会议或者听了一半的节目可以在车内平滑接入,甚至可以用车里的摄像头在车内和家人视频或者将沿路风景的视频时时与家人分享;在车内用语音控制家里的智能设备等等。

  再看社区治理——在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智能化社区治理已经逐渐展开。譬如上海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最近提出——让“数字跑腿”替代“群众跑腿”。具体来说,就是积极探索社会救助与线上“一网通办”相结合,社区工作人员利用各类救助政策、组织和人员,为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寻求救助帮扶提供便利、指导和支撑,实现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之所以能够实现“政策找人”,实际上就需要网络大数据支撑。在开展 “数字跑腿”之前,仙霞新村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依托“上海民政业务数据库”,积极开展民政数据治理、开放共享和资源挖掘应用。据悉,上海市民政局已向市大数据中心归集养老、救助、经济状况核对、婚姻登记等共计10个系统、27张业务表、1786万条数据。由此,政务服务数据才能在后台跑腿,为“一网通办”业务推行打下了基础,同时避免了“证明我爸是我爸”等尴尬情况的发生。

  上海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也尝到了大数据“一网统管”的甜头。在以往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因信息传送通道闭塞,由居委会、民警、社区医生组成的“三人组”一旦接收到报警信息后,必须亲自上门核查,此举不仅消耗人力物力,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到来时,曹杨新村街道及时为“三人组”配备了连通“一网统管”大数据的手机政务微信系统,打通了信息屏障后,“三人组”能实时在手机上查看居家隔离点中每位住户的人员资料、测温情况、垃圾收集情况和消毒情况,做到实时有效监管。

  社区治理的数字化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行业数字化”。在今年9月下旬华为面向交通行业市场正式发布综合大交通解决方案时,华为企业BG全球交通业务部副总裁王国钰专门提到行业数字化问题。他认为,未来,每一个人、每一件货物、每一个交通工具、每一个业务流程,都将数字化。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手机APP端的电子身份证、健康码等的应用,如今已经非常普及。

  无论中欧班列开启数字之路,还是机器人餐厅、AI裁缝,包括已不是新生事物的网约车、智能垃圾桶、健康码,都能让人感受到——这是个衣食住行再革命的时代。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一份研究报告《数字革命与可持续发展》指出——

  “25万年前智人新物种出现,7万年前人类经历第一次认知革命,掌握语言,使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1万年前冰河时代后进入全新世,新石器的应用促进作物种植和驯养动物,反过来又促使村落形成,第一个小规模社会和早期文明出现。两百年前,工业革命使全球经济互通、网络全球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这个新兴的时代被称为人类世。上世纪50年代,以指数速度发展的数字革命,标志着第三次文明来临。可持续性转型需要在这个新时代下发展、实施,这个时代被称之为数字人类世。” 王国钰认为,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数字人类世正在加速发展,人类将达到物理元素和数字元素的联接,数据成为“第五元素”,万物皆数,信息无处不在,永不枯竭。(撰稿 非虫)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