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闹市繁华早日复现
“先扫一下场所码,再穿上鞋套。” 10时左右,在位于静安金融街的瑞潮美发店门口,老板杨璇就迎来了当天的第一位客人。
而在8公里之外的上海久光中心,10时不到,大宁路入口处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按照相关防疫指示要求,这里已将“数字哨兵”布设到位,并张贴好了“场所码”。同时,工作人员反复提醒着排队等候的市民,提前准备好72小时内有效的核酸证明等内容。
随着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初夏的上海正在慢慢找回往日的生机和活力。尤其在端午节小长假期间,上海多个CBD商圈恢复了消费活力,商业氛围日益浓厚。
但对于小店的经营者们,6月1日只是一个开始,要恢复到往日的光彩,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疗伤”。无论如何,接受采访的美业(美发、美容、美甲)店主们正在努力着。两个月,上海从春季进入了夏季,他们的心情也似经历了一场换季——有过迷茫,仍有焦虑,但却都心怀希望。
安全是“第一中的第一”
进店前,杨璇除了让顾客穿上鞋套和扫场所码之外,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等步骤一步都不会落下。而这还没完,进店后,杨璇还会让顾客先消毒双手,再做抗原检测,无异常后方可落座。进门处的服务台上,她还放置了包括N95口罩、手套、消毒剂、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备用。
“对我们服务性行业来说客户是第一位的,而在所有的‘第一’里面,安全又是‘第一中的第一’。我就想着自己平时也会起来做个抗原自测,那顾客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下,这样大家都会比较放心。曹家渡街道在得知我的想法之后,也为我提供了抗原检测试剂。”杨璇告诉《新民周刊》。
5月22日,上海静安公布了一批理发洗染保供企业名单,根据疫情防控动态情况,逐步通过线上预约、线下错峰限流开放。瑞潮美发在名单之列。
在提交了一系列材料完成复工手续之后,5月25日,杨璇就带着行李来到了店里,一直到6月1日0点,踏着点才回到家中。“因为很多小区还是实行封闭管理,我也不能给小区添麻烦,就索性住在店里,实行闭环管理,每天做1次核酸和1次抗原检测。”
在经过一天的打扫、消毒和准备后,5月26日,瑞潮美发迎来了正式复工的第一天。杨璇记得当天的第一位顾客看到店内防疫措施做得如此全面细致,非但没有觉得繁琐,反而更放心了。
“我的店是2019年年底开的,2020年年初就遇到了疫情。当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门口的鞋套机就是那个时候买的。”杨璇告诉记者,令她感动的是,有的客人仅仅是去车里取个东西,回来也主动又套了一次鞋套,“他们的防疫意识可足了”。
记者在点评上也看到,有客人在5月27日这样写道:“作为美发保供点,瑞潮的防疫可以算得上业内教科书。目前采取预约制服务,在严格的防疫要求下让每位客户都能安全放心。”
杨璇表示,6月1日之前,店里主要服务于周边持有出门证的居民;之后,主要就是老客人了,“他们得知我复工后,也是第一时间打来电话预约”。
店里采取分时段预约,一个时段只接待1位顾客。“如果是烫染,就要花费两三个小时,这期间整个空间也是只留给这一位顾客。我们和顾客也都是全程佩戴口罩。”杨璇说,复工后每天从10点到20点,她基本都没有停过,“目前,店里就只有我一个人。还有两位发型师很快也将返岗”。
据介绍,店内操作台、共用设备和美发工具等均实行“一客一消毒”,同时还使用了一次性消耗品,避免交叉感染。每位顾客离开后,她都会对他们接触过的区域及时消毒。
学过形象设计、服装搭配、化妆等相关美学专业,同时也担任过服装周后台造型总监,杨璇最终选择了从事美发行业,“因为这个是刚需,每个人都会需要打理发型”。在上海给别人“打工”10年后,收入已非常稳定的她毅然选择创业,“学管理、找店铺、招人,需要操心的事变多了,但这是我想要做的事,我就会坚持”。
但眼下,杨璇也坦言,从3月中旬停业到复工,等于整整三个月没有营收,但人工和房租仍然需要支付,“这里我签了三年,从来没有拖欠过房租。其实这三个月的房租,我也已经交了。因为是私人房东,准备谈谈看,能否尽量减免一些”。
美发店,杨璇还会坚持开下去。在她看来,上海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城市,“只要你有智慧,又肯努力,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换作以前的杨璇,可能经过这次疫情就回去“打工”了,但她现在心态平和了许多。“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不全是为了赚钱。我有手艺,也有资源,接下来我还想多招几个人,把生意做起来,目标总是要有的,认认真真当一个企业来做。”杨璇希望,“瑞潮”这个品牌有朝一日能从静安走向全上海。
慢慢做,总会好起来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租金可以说是所有实体店经营者都会遇到的挑战,如果是租借在国有企业的商场内,还会有一定的租金减免,但如果业主是私企或外资,则要看业主本身的策略了。如果是私人房东,想要减免租金就比较困难了。
还有一些承租人并不是和房东签订租房合同的,而是通过“二房东”甚至“三房东”,即使补贴下来了,受益人只会是第一承租人。
再加上小店业者的现金流实力普遍不强,很多小业者的资金只能支撑两三个月。
“这两天就是在慢慢‘还债’。”That Girl的老板阿高开玩笑道,“平时我们的销卡和续卡率都挺高的,但两个多月没开店,现金流肯定有很大影响,所以目前我个人先垫付了一个月的房租,还有两个月没付。我的房东人挺好的,也没有催我。他自己是经营饭店的,也有一批员工等着发工资。租出去的店铺,很多人也都还没付他房租。大家都不容易。”
除了欠了两个月房租,阿高口中的“还债”还指老客人的眉毛与指甲。“老客人一直在问我们什么时候开,不光是头发,眉毛也都长了、没形了。”阿高告诉记者,6月2日复工后,每天基本从开门到关门没停过,修眉的客人相对多一点,“但根据防疫要求,要保证店内的人数,再加上我们自己的体力,休息了两个月也有点跟不上了。总体一天服务的客人肯定没有原来多”。
2013年9月,阿高和另外两个女生辞职一起开了这家店,主营蜜蜡修眉和美甲美睫。三人从同事变成了合伙人。
生意还算不错的时候,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阿高清楚地记得,当时过完年应该是在2月初要上班了,但最后一直拖到2月底才复工。
“那一年病毒致病力比较高,大家还是挺害怕的。我们又开在居民区里面,外面的大门是锁着的。老实说,居民也不放心一直有外人进来。”阿高说,她们商量了一下当机立断,主动赔了违约金,最后搬到了现在的店铺,“虽然是商住两用的大楼,但至少有物业保障”。
但疫情这两年,因为大家不出国,国内旅游也减少了,其实对于美甲生意还是影响很大的。但阿高想得挺透彻的,“我们也不求靠它赚大钱,至少生活过得去”。
一直到这次疫情。从3月14日大楼进出要求越来越严格,来店的客人就越来越少之后,她们就主动不营业了。阿高坦言,虽然新闻只说浦西封控4天,她们却做好了两周的准备,但没想到这一封就是两个月。
“怎么可能不焦虑,我们这种就是手停口停。餐饮还能做外卖,我们必须客人到场。我们物业群里,有商户一直在问,我就时刻关注着群里的消息。”阿高说,5月31日物业终于通知6月1日可以复工了,但要商户先备案。
根据公开的复商复工信息,商户需要在向所在的街镇(园区)提交恢复经营申请书、承诺书、防疫方案和员工名单并经审核通过后,商业网点才可恢复经营。
“但我的公章在店里,6月1日前大楼不让进。这就又是一个死循环。”于是,阿高在家先打印了相关材料,盖章后就立即提交了,“审批倒是挺快的。6月2日,我们就正式复工了”。
好在美甲行业没有货物积压的问题,阿高店里也都是上海人,“至少家里不用付房租”。经过这次疫情,阿高告诉记者让她领悟到两件事非常重要,“第一,以后签合同一定要把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写进去;第二,最好找国企房东”。
而对于生意的影响,阿高表示:“老客人还是会继续支持的,但她们也会开玩笑,喊我们快点做,不想被封在这里。这说明大家心里都比较慌,疫情并未真正过去。更重要的是,我们一些外地的客人可能就在这次疫情后回老家了,会有客户流失。”
阿高也承认,自己并没有找回上班的状态,“人也是有惰性的,再加上家里小孩没有复学,还在上网课。我们大人都上班了,小孩怎么办?尤其像我这种一忙起来就没空看手机的工种,是没办法时刻盯牢小孩学习的”。
但在上海开出一家快10年的店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阿高说,她们都想守住它,“只要让我们开下去,慢慢做,房租总能还上的,生意也总会好起来的。毕竟我们的技术都还在”。
是挑战,也是机遇
“虹口店复工报备完成,做好卫生和全面消毒后,6月8号正常营业。”6月6日一早,Dream Studio皮肤管理的主理人Maggie给自己的客户群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宣布了店铺即将正式复工的消息,“相关申请,我们前几天就做好了。但物业规定今天才能进去,这两天一是要更换床单,彻底打扫清洁一番;二是也要给员工们重新培训一下复工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和防疫要求”。
虽然一直营业到4月1日浦西正式封控的前一天,但Maggie告诉记者,整个3月随着疫情越发严峻,防疫要求不断增多,营业额也比平时差了不少,“对我们行业来说,金三银四,这两个月是客人做护肤需求最旺盛的季节。因为春季本来就是皮肤比较敏感,容易出现问题的季节。这时候推出活动的话,一般效果都会不错。但现在显然错过了”。
另一方面,Maggie原本正在装修的新店也因疫情耽误了进度,“新店计划是5月开张,但现在装修还在进行中,有些订制的东西在外地运不过来,乐观估计最快也要9月才能开业”。
但比起杨璇和阿高,Maggie则幸运了许多——虹口店的私人房东直接减免了她50%的租金,而新店的租赁合同里写明了“装修期间无需付租金”的条款。
“新店我是一定会继续开的,会走高端路线,做一些轻医美的项目。而虹口店仍然主打亲民,适合大众消费。”在Maggie看来,疫情既是挑战,也会是机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将来的美容行业一定会需要更多科技的加入。这聚焦到美业市场的表现,就是客单价提升、复购频次的增加”。
有研究表明,女性的消费鄙视链中,服装、餐饮已经让位于了美业。而到2025 年,中国生活美容服务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375亿元,线上化率将提升6.4倍。
事实上,从5月16日开始,上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新天地、南京路步行街、静安寺……6月1日,上海闹市里的知名商圈地标纷纷恢复活力,各大商圈一边做好预防性消毒、人员防护、入场管理等各项措施,一边迎接顾客回归。
而作为上海经济毛细血管的小店,也在复工复产的道路上,积极地寻找出路。(记者 应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