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眼防”八十载,风雨兼程,“公益”闪耀
中国唯一一所省市级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迎来了80华诞。80个春秋,它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取得了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成就。
80年前,致盲性传染病——“沙眼”曾十分猖獗。1942年,“盖氏沙眼防治所”在上海福州路应运而生,为了阻击疾患肆虐立下战功。这是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前身。当历史车轮驶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沙眼”早已退潮,新的眼部疾病谱及其挑战随之而来。眼防人秉持公益精神,敢拼敢闯,率先创建慢性非传染眼病防治融合服务体系,以防治融合推进白内障手术。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白内障致盲被有效控制,由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以及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病成了新时期致盲的“危险杀手”,于是从“近视防控”入手开展致盲性眼底病早期干预研究,屡获突破。他们在全国率先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社区居民视觉健康管理服务,上海50多家社区试点建设了标准化视觉健康智能管理医院(VIMC)。居民在“家门口”测试,只需20秒钟眼健康报告就出来了。它的神奇还在于,改变以往单病种防治,实现糖网病变、青光眼、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等常见致盲和视力损伤性眼病的综合防控,且更精准、更持续、成本更低、覆盖面更广。
为了有效阻止儿童青少年低视力、屈光不正、弱视、眼球震颤等“后天性视觉障碍”的蔓延,他们与教育部门高效联动,实施了一系列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项目,传统保留的有“二要二不要”、眼保健操,近年新创的有“‘目’浴阳光,预防近视”主题活动。后者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包括亲子定向赛、户外音乐节等大型线下户外趣味科普活动,以及多场k歌大赛、绘画大赛等系列线上活动。他们还创办了“大眼仔电台”“大眼睛科普馆”“眼底世界科普巨大书本”等令人耳目一新的项目。2020年至2022年,他们依托上海开展第五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联合多部门共同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智慧精准综合干预示范模式创建项目”,研发“明眸APP”及监测户外活动智能腕表,建立“家—校—社区”联动智慧精准综合干预示范模式和可推广复制的标准化方案。这一覆盖全市300多万儿童青少年、堪称全球最大数字化屈光发育档案体系,使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管理再度登高。
“公益”二字闪耀在他们的发展史上。记得上海市第二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所有项目终期评估时,他们实施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项目荣获最高评分。该项目不仅为上海郊区贫困老人提供白内障免费治疗,还多次远赴西藏、青海、贵州等老少边穷地区,通过开展“技术传帮带”等活动,将医者仁心播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当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他们于第一时间吹响战“疫”号角,有序、精准、高效地展开“互联网就诊”“明眸直通送药”“线上义诊”等各项便民项目。2022年春季,他们推出的“明眸送药直通车”,极大地满足了彼时禁足在家的无数患者需求。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不少白内障患者病情已到了“拖不起”阶段,他们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一方面严格遵照防控流程,有序安排每日手术数量;另一方面,他们急患者所急,主动安排双休日加班。
近年,他们还勇于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了互联网上“就医链”,使遍布上海的患者远程摁摁手机键盘,便能在医生端“小程序”、微信、语音留言等得到智能分诊导诊、智能院内导航、智能识别通行、获取电子票据、智能诊后管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等服务。他们在多学科协同作战(MDT)方面也勇于创新,譬如,2019年推出的“近视防控联合”特需门诊,突破传统诊疗理念,由公共卫生医师与临床眼科医生联手开展“双医生制”出诊,针对儿童青少年个性化近视预防和治疗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周期管理。他们的青光眼医师与临床药师联合门诊、高度近视MDT联合门诊等也获良好口碑。
谈及事业发展,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院长邹海东、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高玮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要坚持“临床立院、研究兴院、教学强院”理念,以学科、人才队伍和数字化转型为发展支撑,以提升临床能力为核心,推进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撰稿|萧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