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萨迦文化“碰撞”上海舞台
一束光打在唐卡面布和画师加央手中的笔尖上,笔触精细到旁观者难以察觉其运动轨迹,但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如修炼般的绘制,最终会成就出一幅令人惊艳的唐卡画作。
这里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厅,“江河汇流遍弘海内——西藏日喀则萨迦唐卡艺术展”于6月10日这一天开幕,展厅内人流如织,加央应邀在现场为上海的观众们展示唐卡绘制的方式。
年轻的加央盘腿坐在地毯上,他的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次仁旺加半蹲在一侧凝神观看。师徒二人专注的神情仿佛有一种魔力,外界的嘈杂在两人的身边消失了,参观者顺着次仁旺加的目光,走进古老而神秘的唐卡艺术世界。
上图:西藏日喀则萨迦唐卡在上海展出。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河汇流 遍弘海内——西藏日喀则萨迦唐卡艺术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市徐汇区艺术馆同步展出萨迦唐卡艺术作品73件。
与此同时,在上海城市的地下,一辆涂装有日喀则萨迦古城与武康大楼图案的地铁列车来回穿梭,连接起两处展场;在徐汇区的正大乐城和日月光商场,连续4场“汇爱萨迦 申生不息”旅游推介活动如期而至;30位日喀则萨迦民族舞蹈演员在徐汇影剧场上演非遗“索舞”;还有萨迦的中学生与徐汇区的中学生展开足球友谊赛……
由徐汇区和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共同组织的“汇爱萨迦”文化旅游交流月系列活动,在黄浦江畔掀起了西藏萨迦文化的热潮,而文化活动的背后,还有上海市对口支援萨迦县近30年的精彩故事。
2023年,上海市合作交流办以“在灿烂阳光下”为主题,与对口帮扶地区开展多种形式、多层面的文化交流,来自对口帮扶地区精彩纷呈的文化作品,贯穿全年陆续登上上海舞台。
珍贵唐卡首次集中亮相
横贯中国东西的318国道,起点在上海人民广场,终点是西藏日喀则。萨迦县距离日喀则150公里。
遥远而神秘,是我们普通人对萨迦的第一印象。萨迦全县平均海拔4400米,农业是经济支柱,人口约5.7万人。这里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发祥地,拥有萨迦寺和萨迦古城两个4A级景区。
萨迦也是西藏唐卡文化的重要传承地。萨迦在历史上曾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在藏族唐卡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图:萨迦古城。
“唐卡”系藏文音译,是一种绘制或刺绣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历史悠久、画派众多,影响力遍及海内外,堪称“西藏的百科全书”。2006年,“藏族唐卡”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在上海展出的唐卡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来自萨迦寺所藏的17件《八思巴画传》珍贵复制品。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览将持续至8月10日。
八思巴也是“凉州会谈”重要的参与者。1244年,萨迦宗教领袖从萨迦寺出发,历时3年、跨越近2500公里抵达凉州(今甘肃武威),代表西藏地方与元朝中央政府举行会谈,并颁布《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结束了西藏长达400多年的混乱局面,标志着西藏从此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实现了国家统一。
明清之际的萨迦唐卡艺术家从“凉州会谈”等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中取材,创作画传30轴。《八思巴画传》完整描绘了爱国高僧八思巴生平,包括随萨迦班智达远赴凉州、首次谒见忽必烈、两次进京、按照中央政府要求在西藏建制封官等事迹。
按照萨迦寺的寺院传统,需要3位僧人打开5把锁,才能一睹《八思巴画传》真容。
本次上海的展览精选《画传》中的17轴,采用高精度技术进行复制,沿用传统卷轴形式装裱,这些珍贵唐卡作品是继1986年结册出版后首次在国内集中亮相。其中,《萨班和八思巴赴西凉图》《八思巴首次谒见忽必烈图》等作品,既是唐卡艺术精品,更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此外,展览还展出当代萨迦唐卡精品力作50余幅。以次仁旺加为代表的萨迦艺术家们传统创新,《凉州会谈》《金桥联姻》等作品充分展现了当代萨迦唐卡的艺术风采。
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沈佳梁向《新民周刊》介绍,上海第十批援藏干部萨迦小组努力推进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与当地共同推介萨迦的文化和旅游,“汇爱萨迦”系列活动除了到上海,后期还会到西安、长沙等城市开展,希望暑假里有更多的市民和学生通过“汇爱萨迦”系列活动,不仅接触西藏艺术文化,更能了解国家一统、民族团结的宏大历史。
展出活动后,在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协助下,援藏萨迦小组还计划在国际艺术品交易周,通过专业拍卖的方式,将现代唐卡作品推荐给艺术品收藏家,而拍卖部分所得将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上海举行的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是艺术品交易的专业平台,萨迦现代唐卡艺术品将通过上海的艺术交易平台,推介给全世界的艺术收藏者。
全社会资源推动萨迦发展
古城萨迦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和社会发展变迁中,孕育了独特、丰富、灿烂而神奇的藏地文明,被誉为“雪域敦煌”“帝师故里”。
萨迦辖区内有国家4A级景区萨迦古城、萨迦寺,有卡吾温泉等旅游休闲景点,有唐卡、藏香、银器、面具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萨迦县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萨迦古城文化旅游区,建设了一批文化旅游综合服务配套项目,包括:富氧酒店、精品民宿、游客服务中心、历史文化展览馆、萨迦博物馆等。
1994年上海市开始对口支援西藏,至今两地已有近30年的深厚情谊,对口支援工作对萨迦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上图: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次仁旺加(左一)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厅为观众介绍唐卡艺术。
沈佳梁介绍,2022年7月,第十批援藏干部萨迦小组到藏后,认真开展调研,深入了解萨迦县基本情况,并制定了“四个一”的三年工作规划,即一城(萨迦古城)、一区(扯休现代农业园区)、一业(藏草药产业)、一品(“汇爱萨迦”援藏品牌)。
“四个一”中的第一个“一”,针对文旅产业。
萨迦有独特的藏族文化旅游资源。沈佳梁介绍,萨迦古城到现在为止保存了比较原始的面貌,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开发。萨迦还有一些超过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这些非常珍贵的历史瑰宝,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有规划的修缮和开发。
援藏干部萨迦小组通过学习和调研充分挖掘萨迦古城的历史底蕴,推进古城文旅产业升级。“我们计划引入上海市徐汇区历史风貌区保护的工作思路和专业团队,协助萨迦县制定古城文化旅游专项规划,建设一批精品展览馆、文化交流空间、精品民宿等配套设施。同时,加强与携程等旅游平台公司的合作,加强游客引流。”
沈佳梁表示,徐汇区在历史风貌街区保护和历史建筑修复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专业团队引入萨迦后,将为萨迦旅游品质提升带来智力支持。
当然,作为农业县,萨迦目前主要的经济支柱仍然是农业,因此,促进萨迦农业产业发展也是上海援藏工作的重点,第二个“一”就是高原现代农业。
萨迦县扯休乡海拔相对较低,交通便利,拥有国家级的“扯休现代农业园区”。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园区的作用,上海援藏干部加强与中科院“国家队”级团队合作,开展藜麦等现代高原农业项目合作,提高亩产经济价值,实现农牧民增收,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战略。
藜麦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在都市里被追求健康和减重的人们奉为健康美食,市场需求量日渐增长。萨迦的藜麦种植兼顾了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当地带来新的农业特色。
援藏干部萨迦小组工作规划的第三个“一”,是积极发展藏草药产业。在开展藏草药普查工作的基础上,萨迦规划超过3万亩土地,开展藏草药种植。上海援藏干部支持萨迦加强与上药集团等公司合作,试点开展藏红花等高经济价值品种的种植,并打通深加工产业链,提升藏草药产业经济产出。
藏草药在藏区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同时,上海的企业也需要藏草药作为产品原材料。
上海对口支援西藏是中央决策、国家战略,但援藏不仅是政府的工作,援藏事业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在前几批徐汇援藏干部工作的基础上,徐汇区总结经验,打造“汇爱萨迦”援藏品牌。“汇爱萨迦”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为全社会参与援藏事业的平台,品牌的打造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各援藏项目的系统性和整体感,在扩大影响力的基础上提高援藏事业的效能。“希望通过‘汇爱萨迦’援藏品牌,让更多人了解沪藏两地人民彼此的深厚情谊,也吸引更多人和更多项目参与到两地交流和公益援助中。”沈佳梁说。
萨迦和上海,尽管存在5000公里的地理距离,但因为援藏事业,两地却成了最亲密的伙伴、挚友。
上图:涂装有日喀则萨迦古城与武康大楼图案的上海地铁列车。
文化交流,促进沪藏情感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借助文化交流,密切沪藏之间情感的交融,不仅是上海对口帮扶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
6月18日晚,第十八届珠峰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上海青年昆曲艺术家张冉为雪域高原的观众献上《牡丹亭·游园》,江南的婉转唱腔响起在海拔4000米雪域高原。
而后,佩戴“蓝面具”的藏戏演员登场,表演者是西藏藏戏团团长、西藏首位“梅花奖”得主班典旺久。
两种对比强烈的艺术形式在同一个舞台上展现,完成了绝妙的艺术对话,也给观众带来特别的感官享受,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
这场精彩的演出由上海援藏干部牵线搭桥。张冉受上海文联、上海新文艺工作者联合会委派,以文艺志愿服务的公益形式参与本次珠峰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的表演。
据了解,今年还会有多场艺术交流活动,在上海和对口帮扶地区举行。记者|黄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