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光明使者”
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接班人
72岁的李老伯,家住浦东新区一处老公房,小区面积不大,老年人居多。每天早上6点,李老伯都会做同一件事情:打开门口的奶箱,取出两瓶光明鲜奶,和老伴共进早餐。十年来,李老伯夫妇俩一直保持“喝鲜奶”的习惯,从未间断。
在李老伯吃早餐前三小时,这瓶鲜奶还存放在浦东新区的一处奶站仓储中心,等待配送。配送它的人,便是光明送奶员。你未必知道,漫长的夜色中,送奶员们凌晨两点多爬起床,蹬上送奶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周而复始,始终如一。
这支分布在15座城市、数量达5000人左右的送奶员队伍,不仅让光明乳业全国首创的“光明随心订”特色服务为城市里的千家万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更支撑起光明乳业向消费者的郑重承诺——“鲜奶入户最后一公里”。
而在光明乳业的保鲜链条上,不仅仅只有送奶员这一个角色,还有冷库管理员和牧场饲养员,他们,都是每一瓶鲜奶送达客户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上图:光明牛奶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经历了复杂的冷链运输,要存储、保鲜、冷藏,对物流、仓储等各个环节要求极高。
保鲜“最后一公里”
凌晨两点,上海这座城市的灯光完全暗了下来,人们还在熟睡当中,送奶员欧阳青龙以最快的速度起床并洗漱完毕,骑上电动车出了小区大门。他要前往十公里外的浦东新区一处奶站,用时半小时。一路上,夏日的凉风,吹醒了他的睡眼惺忪。
两点半的奶站灯火通明,与来时的空旷街道形成鲜明对比。26岁的欧阳青龙手脚麻利,动作娴熟,他先是换好工作服,再预冷奶车,将长方形的冰板放入,进行保温,锁鲜,确保温度合格。3点钟,冷库管理员到岗将冷库门打开,欧阳青龙按照公司的分发表格,核对牛奶品种和数量。
只见他从仓库里一件件提货,一次能提七八箱,由于光明乳业是全程冷链,奶制品的温度一般在4℃左右,为了保证牛奶的新鲜度,欧阳青龙几乎以最快速度搬运至奶车上,货品多时,他用手推叉车运送,前前后后搬了好几次。最多半小时,今日配送牛奶全部装满了送奶车。欧阳青龙骑上送奶车匆匆告别,奔向不同的随心订用户。
上图:光明随心订送奶员欧阳青龙与同事一起在社区开展推广活动。
“通常我会按照品种装车,比如光明优倍200ml的牛奶订的客户比较多,就放在靠近车门的地方。”欧阳青龙告诉《新民周刊》,自己负责方圆5公里的200多户订奶客户。为了与上班高峰期的业主错峰使用电梯,他优先选择其中一个有电梯房的小区,接着,剩下四个老公房小区,再按照路线配送。
凌晨6点,天蒙蒙亮,路上车多了起来,欧阳青龙送货中间从不休息,目标是7点之前将所有牛奶送达完毕,据他统计,自己一晚上跑五六十公里,步行数达两万以上是常态。由于送奶员是在最后一公里将牛奶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人,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光明使者”。谈及如何机缘巧合进入光明,欧阳青龙还有一段特别的故事。
原来,欧阳青龙成为一名光明送奶员,受到了岳父岳母杨桂英夫妇的影响。杨桂英夫妇也是光明送奶员,2000年工作,至今已经坚持送奶23年,风里来雨里去,很快就要退休了,女婿欧阳青龙主动提出接棒送奶,他说,一开始只是想和老人多些共同话题,后来,真正去做了才发现,这份工作既普通又不普通。
“不仅仅是送奶,还要考虑到顾客的满意度、送奶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老人家长期日夜颠倒,坚持23年,蛮不容易的。”岳父岳母的职业精神无形中也带动了欧阳青龙的工作热情,在他心里,岳父岳母退休后,这最后一公里,不能从他这里断掉。
五年时间,欧阳青龙成了用户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有些老年用户看到小伙子辛苦地跑上跑下,会热情地和他聊天,鼓励他。有一次,有一位订奶用户许阿姨,是位独居老人,每月都会到点打电话给他,叮嘱他上门收取订奶费。可能老人比较孤独。欧阳青龙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份工作的价值。“即便是一件小事,也是一种期待吧。”
“这几年,送奶工作虽然单调重复,但我不能辜负用户的期待。我会保质保量,用最快的速度,让牛奶在最合适的温度,送到客户的奶箱里去。”越来越多的光明使者们,不仅用心保证用户喝到新鲜牛奶,更将光明正能量带给每一位用户。
他们有火场中逆行救人的童洋洋、勇救落水儿童的蒋成立、拾金不昧的付永刚、李娜……他们用凡人善举彰显着光明温暖。光明随心订是全国最大的送奶上门平台,目前覆盖全国110多个城市,日均送奶上门配送超180万户,连续五年荣获“上海品牌”认证,现已升级为鲜食宅配平台,力求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完善的购物体验。
守护“冰火两重天”
事实上,光明牛奶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经历了复杂的冷链运输,要存储、保鲜、冷藏,对物流、仓储等各个环节要求极高。冷库管理员王业超正是送奶员们的“上游保障员”,仓库外36℃高温,仓库内-20℃左右的超低温,为了保供,这个冷库青年天天“冰火两重天”。
7月下旬,正是上海一年中最热的时候。36℃的高温,烈日炙烤着大地。
上午10点,位于浦三路的光明乳业旗下领鲜物流康桥物流中心内,不时有大大小小各种吨位的冷链车出入。司机擦拭了额头的汗,将载有奶制品的冷链运输车停在指定位置。仓储中心门口,90后冷库管理员王业超站在烈日下等候冷链车。
上图:目前,领鲜物流(上海区域)共有900多名员工,冷藏运营车辆300多辆。
王业超在风扇下吹去身上背上的汗珠,套上棉大衣和棉帽,一头扎进仓储中心收货。掀开仓储中心门口的棉帘,酷寒的空气扑面而来,王业超必须迅速适应这个温差的转换,很快,他引导冷链车将车尾对准其中一个小门,打开车厢背后的门,就可以卸货了。
“这是冷藏库,温度在三四度左右。” 冷藏库里堆满了一箱箱货物,穿过这些货物,冷藏库里还有一道电动门,打开便是冷冻库,门口电子屏幕上显示着里面的温度:-23℃。因室外温度与车厢温度差异较大,为了避免产品“脱冷”,光明领鲜物流自主研发了“移动式门帘”,有效降低了车厢温度“脱冷”现象,提升了冷链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运送来货时,王业超就分好了冷藏和冷冻的产品,放好后,每两小时记录一次温度,严格保证各类产品在规定温度内。“冷饮要达到-15℃,冷冻车厢要达到-18℃,冷藏是0到6℃。”王业超一边解释,一边匆匆拿出入库温度记录表,给送货的驾驶员填写。
有时候赶上中午饭点,大家会先把货物收进来,放在冷藏库,但为了减少放置在冷藏库的时间过长,影响牛奶质量,通常他们会卸完货放置好,再去吃饭。“如果冷藏库稍微达不到标准,温度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会变质。”王业超说,现在他对品种非常熟悉,看一眼图案或颜色,就能知道是什么货,快速分好就能有效确保奶制品的新鲜。
目前,领鲜物流在“车辆提前预冷”“冷库装车前测温”“抵达终端后测温”等内部环节将标准规范流程操作提升到更高的级别,确保所有环节都有温度记录,可追溯。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光是收一次货,王业超就要在冷库内外的“冰火两重天”里穿梭三四次,来回一次仿佛穿越夏秋冬3个季节。因为冷冻库的冷气和室外的热气“碰撞”,导致冷藏库的地面总是湿漉漉的。冷热交织下,走出冷冻库的王业超眼镜镜片上也蒙上了一层雾气。
王业超说,2016年他以配货工的职位招聘进来,后来成为冷库管理员,刚开始他对“冰火两重天”的温度特别不适应,很容易感冒,一旦感冒因为长时间待在温差大的环境,痊愈的时间就特别长。后来,跟着师傅们,王业超总结出一套经验:宁愿热不能冻着,千万不能感冒,因此,即便是在烈日下,他也穿着棉衣,还在鞋底垫着棉垫。
就这样,逐渐适应到非常熟练,王业超一坚持就是9年。据了解,目前,领鲜物流(上海区域)共有900多名员工,冷藏运营车辆300多辆,基本实现了在当日销售截单后6小时内,完成各个区域配送中心产品的调拨分拣装车,并在次日0点后陆续发车启运,直到当天所有配送任务完成后返回,配送耗时不超过8个小时。
从销售截单到产品送达终端,领鲜物流最快实现“16小时”完成乳制品配送。
养好每一头奶牛
一瓶牛奶,除了冷链配送,最重要的是奶源,奶牛养得好,奶源自然质量高。
8月20 日,在上海金山光明牧业种奶牛场里,副场长董帅帅正在给奶牛降温喷淋,冲凉解暑的操作让奶牛感觉十分舒适。不仅如此,在牧场里,奶牛还可睡“单间房”、持“身份证”上岗,吃“限定套餐”、实现智能化挤奶。
走进干净宽敞的牛舍,一头头黑白花奶牛正悠闲地或站或趴,耳畔不时传来奶牛浑厚的“哞哞”声。董帅帅告诉《新民周刊》,奶牛属于温带动物,夏天怕热,喜欢凉爽,最适宜的生活温度在5℃至15℃。因此,一到夏日,给奶牛防暑降温就成了牧场一项重要工作。
记者注意到,一排排牛舍进行了合理密度的科学规划,同比降低了10%。牛舍内会定时开启颈架式喷淋装置,牛舍上方还有一台特制风扇为奶牛送去清凉。为了保证所有奶牛都能冲凉洗澡,董帅帅还会引导每个牛舍的奶牛,穿过一条长长的过道,到达专设的集中淋浴区域,等待喷淋后再回到牛舍。
“一般温度达到20度开始喷淋,15秒一次,根据温度调整间隔时间。”一些刚出生的小奶牛,还被安排在条件较好的“单人间”,每头牛之间被栏杆隔开,大家都各自舒适地趴窝在自己的“小床上”,小床厚度差不多是15到20厘米之间。牛床垫料厚度、干燥度与洁净度,需要每天检查调整,确保奶牛们有足够的躺卧休息空间。
奶牛不仅住宿环境很好,吃的也是“营养套餐”。记者看到,奶牛几乎是24小时不间断采食的,食槽里一直供应饲料。董帅帅说,奶牛是怕应激的动物,一般会使用同一品牌的饲料,不会轻易更换饲料,针对高温天气的营养食谱里,还增加了优质草料和奶牛每日所需蛋白质和淀粉。目的不仅是口味更好,也保障了原奶品质和产奶量。
上图:上海光明牧业金山种奶牛场副场长董帅帅巡视牛舍防暑降温设备。
自从2016年入职以来,工作7年,董帅帅越发觉得这份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术支撑,还需要各项综合能力,奶源的品质与安全尤为重要,需要付出比其他工作更多的细心与耐心。董帅帅虽然大学主修畜牧兽医专业,科班出身,但书本知识与实践仍有一定差距,吃苦耐劳的他,从基础员工到成为营养师,再到成为场长助理、副场长,在光明乳业他的职业生涯不断加持蜕变。
目前,金山整个牧场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几乎每头奶牛的耳朵上都戴着一个黄色“耳环”,上面写着一串数字编号,而脖子上也都同时挂着一条蓝白色的“颈带”。“耳环”相当于奶牛的身份证,给奶牛起代号名字,管理起来更规范,寻找起来也更快速。
至于“颈带”,其实则是一条智能项圈。这个项圈虽小,但能实时记录奶牛每天的反刍、采食、活动量、呼吸频率等,这些数据都会非常清楚地记录下来。根据这些智能化的信息,牧场人员就能根据数据来判断奶牛健康,随时进行相应处理。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牧场已经达到了对奶牛的精准饲喂以及智能挤奶。在配方处理上,对奶牛TMR(全混合饲料)制作及饲喂过程全程监控,对每一种投入原料实时监控,从而实现按配方制定投料计划;智能挤奶设备则采用了进口利拉伐80位转盘式的自动挤奶设备,只需要奶牛们整齐站立在转盘隔间中,自动按照流程挤奶,统一到达存贮罐中。
挤奶过程采用的是单真空模式,能更好地保护奶牛乳头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同时,转盘每个位点有相应流量统计装置,能够识别记录每个位点牛只挤奶产量等数据,为生产提供相关参考数据。据了解,上海金山的光明牧业金山种奶牛场是上海最大的牧场,目前承担着长三角地区的奶源供给,共有奶牛5000头。该牧场每年为上海市提供优质生奶近3万吨,是光明优倍、致优等高端产品的特供奶源地。
忙碌了一天,董帅帅热得满头大汗,采访结束,他还要继续巡查牛舍,他说,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守护好每一头牛的健康,是他们的责任,与用户喝上一口新鲜奶息息相关。撰稿|知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