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考古”扑克牌

日期:2024-03-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从可考的纸牌形态史来看,许多人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其中,才将国际通行的纸牌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四种花色加大小王、54张牌的形式。
主笔|姜浩峰


  “我可不精通掼蛋的呀。”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伊始,上海市桥牌协会秘书长赵冰说出这句话。

  赵冰向记者介绍,同样是使用扑克牌进行比赛,但桥牌比赛只需要一副扑克54张牌中的52张就可以了,大小王是不需要的。而掼蛋就需要整副扑克牌都上阵,且一般一副扑克牌是不够的。

  在阿德里安娜·伯恩哈德(Adrienne Bernhard)所著《扑克牌背后的故事:工程学、设计和历史》一文中提及,“1867年,大小王首次出现于美国扑克牌中,到1880年,英国纸牌制造商也开始效仿”。在伯恩哈德看来,当初在美英,很少有纸牌游戏用到大小王。但他的说法至少表明,扑克牌作为一个游戏载体,玩法一直在变化、增多,张数也曾变更。

  “扑克”,即英文Poker的中文音译,意译为“纸牌”。在英文中,Poker一词的本义是playing cards(玩卡牌)。

  追溯扑克牌的历史,有不少学者、爱好者认为,其起源于东方。回顾人类科技发展进程,英国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汉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提出,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也正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李约瑟提出,造纸术、印刷术让中国人发明了桥牌。

  如果从“纸”去回溯——造纸术、印刷术诞生的国度,亦是最先在人类社会城市化突破10%的国度,诞生出纸牌游戏,看起来确实非常自然……


叶子与花色


  伯恩哈德曾写道,中国人认为纸牌最早起源于12、13世纪南宋时期从中国传出的叶子戏。

  那就不妨探看一下中国古代所用纸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2012年秋,《新民周刊》记者曾前往北京专访当时世界麻将组织秘书长江选旗先生。江选旗给记者介绍过他的一些见闻。据他称,位于日本千叶的麻将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块中国明代马吊脚木版。这块木版上有筒子、索子、万子三种纹样,还有第四种纹样“拾”——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扑克牌,无非黑桃、红桃、梅花、方块,也是四种花色。有说法是源自法国:黑桃代表军人、红桃代表牧师、梅花代表农业、方块代表工匠。然而,四种纹样与四种花色,未必是巧合!

  这块木版大约仅存原样的四分之一,但清晰可见表示了“万”的“贯”,以及“贰拾”“叁拾”“肆拾”“伍拾”“陆拾”“玖拾”。江选旗介绍,由这种雕版可以印刷马吊脚纸牌。有人认为,其是麻将与扑克的共同祖先。只不过玩马吊脚时,丢下牌来,听不见声音,所谓“无声落叶”;而后从马将牌逐渐演变为麻将牌,数目翻了近四倍,竹子骨头等制作,一玩稀里哗啦乱响,那就不是“无声落叶”了。

  粗看马吊脚的牌面,与麻将确实有类似之处。据称,其“马吊脚”的称谓,源于这种游戏如马有四脚,缺一不可。如今人们邀约打麻将,会称“三缺一,就等你啦”,其实与“马吊脚”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一副马吊脚,共四十张牌,共有四种花色,打时,四人入座,每个人各先取八张牌——“以大击小而现出色样,及余八叶冲出色样,出奇制胜,变化无穷”。如此行文,其中“八叶”无非现代汉语“八张牌”的意思。也就是说,明代盛行的马吊脚,无非“叶子戏”的一种玩法。

  何所谓“叶子戏”?换成现代汉语来说,其实就是“纸牌游戏”,如果将之意译成现代英语,或可用Poker!

  有关叶子戏最早的记载,来自唐代光启二年(886年)进士苏鹗所著的《同昌公主传》:“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夜则公主以红琉璃盛光珠,令僧祁捧之堂中,而光明如昼焉。”这段故事,讲述的是唐懿宗李漼长女同昌公主嫁给了韦保衡以后,驸马爷家中的夜生活。作为当时关中望族京兆韦氏子弟,韦保衡于咸通五年(864年)进士及第,官至起居郎。起居郎的工作,主要是编辑、记录皇家日常生活。五年以后,韦保衡迎娶同昌公主,被授银青光禄大夫、驸马都尉,后来一路加官进爵——直至拜相。

  唐时如此显贵之家,夜生活就是玩纸牌。当然,照明工具是红琉璃盛光珠。无疑,从比韦保衡晚廿余年进士及第的苏鹗所作记叙来看,在同昌公主嫁于韦保衡以后的那段时光,叶子戏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玩法,可以令富贵人家在长夜里掌灯玩耍,弄不好一坐上牌局就得消耗个把时辰甚至更久。

  由此也不难推断,叶子戏的诞生时间,应该早于咸通年间——也有说法,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遂亦即僧一行,于开元年间发明叶子戏,以供玄宗与宫娥玩耍——从僧一行,到僧祁,似乎唐皇室或者显贵玩游戏时,总有僧人随侍。而大抵僧一行只是叶子戏某种玩法的设计者。

上图:天津杨柳青《叶戏仕女图》。


  回顾中国历史,纸张是在东汉时期发明,堪称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使得人类在大致相当的空间里的信息承载能力比之竹简时期有飞跃性的增长;而到了唐代,纸张价格已经大为降低,更多读书人已经用得起纸。所谓“叶子”,则是读书人所用便签,或者就是如今所说书签——夹在书中用的。随着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又是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使得便签上可以印刷一些纹样,渐渐地,纸牌就从这些便签中诞生了。即便纸张价格已经降低,然而,这时候的叶子,特别是成套的叶子,也就是纸牌,恐怕不便宜。作等价换算的话,恐怕要比如今的新款手机贵得多!只有驸马爷以及类似的权贵家庭玩得起——毕竟,玩牌是夜生活的一部分,还得插蜡点灯。当然,也正因此,在叶子戏的时代,就有了如今美剧《纸牌屋》所呈现的政治勾兑。

  史料记载,同昌公主去世后,驸马爷一路被贬官,直到贬为澄迈县令,后坐罪赐死。可见,公主去世后,大约韦保衡就上不了牌局也!只能被Pass掉。

上图:叶子戏是如今扑克牌的早期雏形,是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 


  叶子戏的玩法当然不会停滞不前。清代赵翼《陔馀丛考·叶子戏》曾写道:“马令《南唐书》:李后主妃周氏又编《金叶子格》,即今之纸牌也。”由此可见,宋代马令在编撰南唐旧事时,不仅注意到后主李煜“少而聪慧,善属文,工书画”,注意到其被俘后作“小园昨夜又西风,不堪翘首月明中”,也注意到其在位时宫闱游戏,仅叶子戏都能编成一本书。至元代编撰宋史,则在《艺文志》中记载了几部有关叶子戏的著作,说明这项游戏在宋代越来越趋于复杂。及至明清时期,马吊脚这种打法开始盛行。《红楼梦》第四十七回曾写到贾母斗牌,“鸳鸯见贾母的牌已十成,只等一张二饼”。老太太玩的可不是麻将,而是马吊。而后,第七十三回又写到宝玉因绣春囊之事被吓着了,贾母震怒而发起调查,竟查出下人聚赌,于是一把火烧了赌具——其中不仅有骰子,也有马吊,亦即纸牌!当然,这一游戏工具,在明代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载体。著名画家陈洪绶当时绘有《水浒叶子》,印刷出版,行销各地。作为纸牌的一种文化衍生品。老莲之作,哪怕是印刷品,谁有舍得用来当牌打呢?


换脸却不离其宗


  伯恩哈德也曾写道,除了中国人以外,“世界上许多地方都自称扑克牌是自己的发明成果”。从可考的纸牌形态史来看,并非一蹴而就,许多人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其中,才将国际通行的纸牌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四种花色加大小王、54张牌的形式。与此同时,各种其他形式的纸牌,也还在世界各地流传……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当代人伯恩哈德、20世纪的大学者李约瑟来,19世纪法国的东方学大家莱麦撒(Abel Remusat)曾考证:“欧洲人最初玩的纸牌,以形状、图式、大小以及数目来看,皆与中国古代所用的纸牌相同。”

  如今来看,西班牙纸牌的一种规则,起码在数目上来看,与中国古代叶子戏一致——40张牌。其分为4种花色:分别是硬币、杯、剑及棒。如果从符号学的角度去探看,其与马吊脚纸牌的筒子、索子、万子、拾是可以互换的。这就如同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或者“将、帅”被将死算输棋,或者“国王”被将死算输棋;一个在棋盘格子的交叉点上行棋,一个在棋盘格子内行棋;一个有楚河汉界,一个没有河界;一个“将、帅”是孤家寡人,一个则有护佑“国王”的“王后”。然而,抛开这些具体的称谓,亦即东西方观念的细微差别,其实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在总体游戏规则中颇多相通之处——两军对阵、将死对方为胜。甚至有研究者认为两者同源。

  而探看东亚文化圈,诸如朝鲜半岛上的象棋游戏,看似与中国象棋特别相近,但其也一如国际象棋那般没有楚河汉界。双方“首脑”既不是“将、帅”也不是“国王”,而是“楚、汉”,且开局时放在九宫格中心位置——一眼可见,高丽象棋源于中国而又与当代中国象棋规则略有不同。同样道理,中日韩三国的围棋规则也一度不同,而在20世纪中后期又开始逐渐统一——其中,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应昌期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多次赴日本棋院商讨规则,为如今中日韩等国可进行围棋国际比赛,为围棋运动快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再比对纸牌,其从起源地流传到世界各地,随着时光的推移,必然会由当地文化对之浸淫。也就有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意大利纸牌每副78张牌、德国纸牌每副32张牌、法国纸牌每副52张牌,而西班牙纸牌每副40张或者48张。也就是说,同在欧洲还不能统一纸牌张数。直至1847年美国厂商在扑克中加入大小王的设计时,国际性扑克才渐渐统一为四种花色加大小王共54张牌为一副的构成。

上图:古董扑克牌。


  国际扑克牌协会(IPCS)前主席、荷兰人热尤斯·范·德格勒(Gejus Van Diggele)先生曾说过:“学者们和历史学家对扑克牌的确切起源存在分歧,但他们普遍认为扑克牌是由东方向西方进行扩散传播的。”何所谓分歧呢?主要是三种意见——第一,有专家举欧洲14世纪的一些文献称,纸牌系由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撒拉逊人带入欧洲;第二,印度人发明了纸牌,由游牧民族带到了欧洲;第三,1292年,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把许多中国物品包括中国纸牌带回了欧洲。

上图:国际扑克牌协会(IPCS)前主席、荷兰人热尤斯·范·德格勒。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蒙古人西征,将纸牌带到欧洲,并流传开去。

  细究这四种意见,实际上仍证明了纸牌是出于中国的。毕竟,在中世纪,有太多中国物产是通过阿拉伯人而转至欧洲的。哪怕起源“印度”,不妨看看1338至1353年,意大利人约翰·马黎诺里在教皇派遣之下率领使团到达中国,他称中国北方为契丹,称中国南方为蛮子,又称“蛮子”为“最大印度”。“当年欧洲人所谓‘印度’,实指中国。”历史研究者李岳伍称,“有一幅1375年出品于加泰罗尼亚(Catalan)的地图,是当时欧洲所知世界的总体概貌。就是此图,在中国的东面、南面示意性地画了许多岛屿,南部的岛屿中题写‘印度群岛海,海中有7548个岛屿,长着香料’。当然,这个印度群岛,欧洲人又称之为‘大中国群岛’。”

  如今的普通扑克牌,每个花色的3张人头像“花牌”J、Q、K分别为Joke(侍卫)、Queen(王后)和King(国王)的首字母。比如方块K代表恺撒大帝、红桃K代表查理曼大帝、黑桃K代表以色列首任君主大卫、梅花K代表亚历山大大帝……都是一种文化附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坊间还曾流传过港台流行歌曲明星扑克、世界名车扑克等等。

  赵冰告诉记者,小学的时候看到大人打扑克,有争上游、八十分等等。其实这些玩法大抵是纸牌在欧美改头换脸之后,“洄游”中国以后的一种游戏创新。上初中时,赵冰参加了正式的桥牌训练,并于此后喜爱上了这一运动。如今,大学读法律专业的她,已经将桥牌运动当作职业。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成长,场上并肩作战,场下注重交流。我希望能有更多朋友投入到桥牌,以及各种以纸牌为工具的智力运动中。”赵冰说。而记者所见,在四川、重庆等地,仍有老人热衷玩一种名为长条牌的纸牌游戏,仔细看,那无非就是古已有之、传承至今的叶子戏、马吊脚……主笔|姜浩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