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镖师往事

日期:2024-06-1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作为中国镖局岁月的最后一位传人,1973年,98岁高龄的李尧臣最终在北京去世,翩然带走了一个属于镖师的侠义时代。
记者|陈 冰


  “龙门镖局,镖镖必达”。2003年,一部名为《龙门镖局》的轻喜剧曾经风靡全国。作为小说、影视剧中的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一家镖局,堪称“史上”最著名镖局。

  事实上,从“标行”“标船”“镖局”出现在文字记载中到1921年北京“会友”镖局彻底关门,中国传统保镖业风风雨雨走过了三个半世纪,只是历代史郎侍官几乎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让后人很难从“精英者”正统史料中寻觅到半点蛛丝马迹,仅能从稗官野史中淘得半星斑迹。

  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生动地描绘了官役们如何押运“生辰纲”“花石纲”——青面兽杨志为了报答梁中书的知遇之恩,奉梁中书的命押送给蔡太师的生辰礼物。这种官兵押送财宝的形式,大概就是之后传统保镖业的雏形。

  清中期以来,在小说《施公案》《彭公案》《永庆升平》中,就已经出现和镖局相关的记述。清末《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等侠义小说问世,镖局更是与侠义文化相结合之后,新派武侠小说进一步演绎出成体系的镖局行动指南,这使得镖局故事深入人心。

  在武侠小说抑或是古装电视剧中,镖局总是个藏龙卧虎之地,镖师们也拥有着很高的出镜率,但他们往往不是主角,甚至连配角都算不上,似乎功能只是作为常见的NPC(即非玩家角色,指的是电子游戏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为身为主角或者配角的大侠出场铺路。

  如果说镖局是现在的快递和安保公司的集合体,那么镖师就是400年前的快递小哥和保安大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一探那个随镖局兴衰的江湖时代究竟是如何谢幕的。

上图: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同兴公镖局的镖车。


镖局的兴起


  真正的镖局源于什么时候,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

  有一种观点认为,镖局起源于明清的官方后勤物流体系。“镖局当起源于明代的标兵,镖局之‘镖’原本作‘标’,镖局则当作‘标局’”。“标兵”一词今天也常用,原意是指将领亲自率领的精锐士兵,这些精兵常伴武将左右,将领往往会把押送军饷等重任交给这些亲信之人。

  随着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布匹沿着运河北运,运河边有习武传统的山东临清等地出现了职业化的民间标兵队伍,人们称之为“标客”,他们押送的布匹被称之为“标布”,护送的船只被称之为“标船”。《大明会典》记载,万历二年(1574),“题准各处随粮轻赍银通解漕司,内将三分给运官,其七分选定解官,秤验明白”过后“装入标船,星夜越帮前进”。

  《金瓶梅》中写到西门庆开设了“标行”,并以“标船”运送货物。《金瓶梅》成书时间大约在隆庆至万历年间。故有人认为镖局产生于“隆庆至万历年间”。

  认为出现在“明末清初”的一派则是依据清人所撰《坚瓠集》中说在明朝正德年间出现了“打行”,万历年间扩大,明末盛行。

  “打行”顾名思义就是一群武艺高强的人提供的保镖服务。据说“打行”常以铁拳头作为“商标”,证明自家镖局铁拳厉害。而这样的行当和镖局十分相似,被认为是镖局的源头。

  有文献记载、有名字可考的第一家镖局,诞生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中后期),叫“兴隆镖局”,创办人是山西拳师张黑五。近代学者卫聚贤的《山西票号史》考证,号称“神拳无敌”的张黑五通过官府,上奏乾隆皇帝,得了圣旨,在北京顺天府开设了第一间镖局。因此,张黑五算是有据可查的镖局行业的祖师爷。清代镖师走镖之时,往往会吆喝的口号“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其中“合吾”二字,就是“黑五”的谐音。

  其实,镖局由清代的山西人创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因为明末清初之际,山西商人已经是华北最活跃、最有实力的商帮,每一年都有无数的商货与白银进出山西,必须有可靠的标客押运、护送。另外,山西民风尚武,是形意拳的发祥地,盛产拳师,且许多山西拳师都有给晋商当保镖的经历。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既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大量晋商需要安全的长途物流),又有充分的供给资源(山西拳师很多),山西镖局便应运而生。今天人们到山西平遥古城旅游,还会发现平遥城内,随处可见的无非是两样东西:票号遗址,镖局遗址。

  无论镖局的创始人是谁,什么时候创立的,其实都不影响镖局的性质。

  镖局就是以武装或者武力为手段保护物品的商业机构。那么哪些东西镖局会押运呢?押镖的种类非常多,包括一般的金银、商品,还包括信件、票据、粮食、物品,甚至包括人,也就是保护人身安全。

  比如清朝中期,随着山西票号的诞生,镖局的一项业务就是送银票。到了清末,票号衰败,镖局就顺势改变了业务项目,主要接一些物品以及保护人身安全的镖。

  镖局不仅有运输押送业务,还承接其他业务,像是看家护院、坐店、保镖、汇款等。这时镖局更像是一个现代的安保公司,提供专业的安保服务。很显然,镖局是私营性质的商业营利机构,不是政府设立的机构。镖局需要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以及按时缴纳税款。镖局行业也有行业的不成文规定,比如不接妓院和赌场的业务。因为他们声名狼藉,又充斥各种不法行为。万一牵扯进这些行业的内部纷争,往往麻烦无穷得不偿失。所以正经镖师不会接受此类雇佣。

上图:山西平遥古城华北镖局博物馆。


镖师的江湖


  俗话说,“无镖师不镖局”,镖师就是镖局赖以生存的命脉和保障。能成为镖师的人,基本上是武艺高超的人。不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至少也得会拳脚功夫。扎实的功夫是保障雇主的坚实后盾。

  镖局凭武艺专门保护雇主的钱财或人身安全。其业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运送金钱货物,即走镖;一类是看家护院,即坐镖。前者根据护送的镖物不同,又分信镖(顺路送信)、票镖(票号银两)、银镖(现银)、粮镖、物镖(货物)、人身镖(保护旅客)六类;后者根据保护的目的不同,又分为护院(守卫宅院)、坐店(保护商铺经营不被骚扰)、守夜(保护商铺夜间安全)。

  有时,大户人家的女眷也需保护。但旧时碍于男女大防,双方总要保持距离,一旦出事多有不便,因此古代曾出现过女镖师。女镖师一般是习武世家之女,受雇后入住内宅,专门负责大户人家女眷的安全。若要出行,也沿途护卫女眷。不过,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即使男女镖师一起执行任务,男镖师也不会把女镖师当成同行,双方也会刻意保持一定距离。

  在小说和影视剧中,镖局行走江湖,靠的是镖师的武艺,劫道的一出来,往往都会被打得屁滚尿流,然而实际上镖局想要扬名立万,镖师的武艺只是一方面,而且还是很次要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威信。在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就有描述,北京的镖局每次只出动一两个镖师,哪怕是押送几十万两银子,这一两个镖师,也足以让银子顺利到达目的地。只因为江湖相传有这个规矩,大盗不作兴害镖局的。镖师出门喊出口号,大家彼此打个招呼,大盗是决不动手的。能够长久生存下来的镖局,往往和路途上有实力的土匪豪强、三教九流都有一定的交情,也会送上一定的红包充当买路钱。

  显然,镖师的工作能力并不靠武力体现。清朝末年的华北危机四伏,但往往只要靠一两个镖师就能顺利完成押送巨额财富的任务,其中所谓的“江湖规矩”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最有名的镖师“大刀王五”就留下了千里走镖、无人敢犯的威名。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出身直隶沧州武术世家,以侠义闻名于世。当事人记载,“大刀王五”“乃设镖局于京师,以保运辎重为业,立‘子彬旗’(王五字子彬,又作子斌),数千里无警也”。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上奏谴责李鸿章和李莲英,落得革职回乡的下场。安御史虽然“以言获罪,直声震中外,人多荣之”,但京城谣传李莲英非常记仇,猜想安御史“中途必死”。听闻安维峻老家远在甘肃,出于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大刀王五”主动提出护送安维峻回乡,“车驮资皆其所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镖师们行走江湖充满了公关智慧。不论是在外面押镖还是在城里保护雇主的财物和人身安全,镖师始终都是先和解,尽量能把事情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然,真正需要动武的时候,他们也会武力值拉满,以命相搏。

  镖师们凭借守信、重义、不畏生死、洁身自好等等这些可贵的职业道德赢得了雇主的信任、社会的好评。会友镖局,在京城可谓是头一号的大镖局,这源自他们的真本事。李鸿章当年进京,为了避免慈禧的猜疑,不敢带手下,就是请会友镖局的镖师护卫他在京师的安全。

  叶伟伟在《镖局兴亡及镖师素质探微》一文中写到,会友镖局曾有一个叫赵致元的镖师,人称赵师傅,当会友镖局歇业后又创立少林武会。他的事迹广为流传。“穷混混康某月黑天手持笤帚假冒手枪在陈留道劫道。赵师傅夜经此路被劫,转瞬间康某被赵击倒在地,手臂断了,‘枪’也没了,赵师傅也不吭声扬长而去。第二天康某上门求医,谎称不小心摔坏的。赵也不说破,给他接好断臂,送还一把笤帚,叫他往后做点有本的生意。海宝山赶车马惊了,把他摔下车来,一条腿压成‘烂柿子’,经赵师傅细心治疗,没留下点残疾,海宝山家里穷,赵师傅连个‘钱’字都没提。一条街谁穷谁富,找他看病就是两种待遇,那就是‘穷人吃药,富人拿钱’,以致赵师傅身后没留下什么产业,留下的是人缘和高尚的医德。”


一个时代落幕


  民国初年秩序崩坏,乱世之相已现端倪,土匪的规模更是远远超过了镖师们的想象。土匪们攻破县城,杀伤百姓的案例时有发生,甚至其中的土匪巨寇直接被各路军阀封官。大者如刘镇华、刘茂恩兄弟的惯匪集团,先后被曹锟、吴佩孚委任官职,势力大时曾围攻西安城长达8个月,幸有杨虎城、李虎臣两位将军守城,直到冯玉祥军前来支援,危机才慢慢化解。在强大的土匪团体面前,再想单靠一两个镖师就能安全护送金银细软,无疑是痴人说梦。就这样,当年威风八面的镖师团体逐步走向衰落。以此为背景,清末的相声艺人创作了《倭瓜镖》,描述武艺不精的冒牌镖师骑着牛走镖,遇到贼人使出一出“夜战八方藏刀式”,一刀砍死了胯下的老牛,受到他人耻笑。

  京城八大镖局聚集地前门大街旁,一座西洋大楼落成,这就是至今尚存的前门火车站。庞大的火车头碾压着冰冷的铁轨,火车从数百年镖师走过的土路旁疾驰而过,汽笛声震耳欲聋,熟悉江湖规矩的镖师目睹这一切,不免露出苦涩的神情。老舍的小说《断魂枪》是这样描写京城镖师面对现代文明的惶恐的:

  “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

  “走镖已没有饭吃了”。然而在几百年镖师荟萃之地,北方各大传统武术之乡,镖师世家的子弟们面对时代冲击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纷纷投身到爱国运动中,成为抗击敌寇的先锋。当时,走镖数十年,从未失手的迷踪拳第六代传人,天津著名镖师霍恩第在回乡务农后将毕生绝学传于后人,他的次子叫霍元甲。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学校。

  不再走镖的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创办“天津中华武士会”,让形意拳发扬光大。在会友镖局走镖二十余年,给慈禧祝寿舞过剑的李尧臣,在北京会友镖局解散后,年近花甲之际开设了一家武术茶社,以传授后人为生。他在擂台上揍过日本人,痛心于国家危亡,自创了“无极刀法”,传授给29路军,给日军造成了相当的伤害,“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歌词,传唱至今。

  作为中国镖局岁月的最后一位传人,1973年,98岁高龄的李尧臣最终在北京去世,翩然带走了一个属于镖师的侠义时代。

  从张黑五创立第一家镖局,到会友镖局的关闭,中国镖局的发展历史不过短短百年光景,从盛极一时沦落到世间绝迹,其兴衰成为晚清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世间再无镖师,一个时代谢幕了。(参考文献:陈宝良《中国古代镖局的起源及其兴盛——兼及标兵与镖局之关系》、郭万乐《关于古代镖局的几点评说》、孔详毅《镖局、标期、标利与中国北方社会信用》)记者|陈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