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姜萍入围决赛之后,让我们聊聊天才

日期:2024-06-2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从确保参赛者公平的角度看,初赛第一名的徐啸宇来自北大,且获得决赛资格较多的也是北大学子,为何没人跑到北大门口直播?北大周边也不见“北大北大,盛产学霸”的蹭流量广告。
主笔|姜浩峰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2024年度的决赛于北京时间6月22日24时结束。本届决赛共有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选手入围。接下来将进入专家组独立阅卷阶段。由于此前,江苏涟水中专女生姜萍入围决赛,使得此次比赛格外引人注目。

  6月23日,一名刚参加完决赛的选手向媒体披露,“决赛还是比较难的,主要是因为专业性太强了,大多数东西都没学过”。《新民周刊》记者了解到,此次决赛,确如赛前披露的,为线上个人闭卷赛,决赛分为五个赛道,题目包括解答题和证明题。选手可任选一个赛道,赛道一旦确定,不可改变。根据阿里达摩院赛前通知所披露的信息,获奖名单将于8月公布。

上图:姜萍入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


  以初赛名次来看,排在姜萍之前的11位参赛选手:有六位来自国内高校,非北大即清华;另五位参赛选手则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统统都是世界知名学府。排在姜萍之后,从第13名直至第25名,除了北大、清华以外,也出现了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知名高校,第26名是上海民办华育中学的邓乐言,接下来再出现来自上海的学校的参赛选手,则为第28名,来自复旦大学的鞠沐辰……

  从初赛排名来看,姜萍确实成了这项赛事的一个新闻爆点。不少媒体前往她就读的学校涟水中专采访,而一些播客甚至以捷足先登的心态跑到校门口天天直播;甚至有人去深挖她的家庭背景等等情况。涟水城内,街头滚动播放大红喜报,实则是商家蹭流量的广告;“涟水不大,盛产学霸”竟然成了一句旅游口号,还真有人跟着导游的小旗子去寻访一番。接着,却又出现一些人在网上对姜萍的质疑之声,甚至质疑她的老师王闰秋。

  此际,在决赛开始之前,人民日报客户端出现一篇评论文章,标题为《对姜萍最好的关心就是不打扰》。《新民周刊》记者采访了多位关心此项数学竞赛者,其中有资深的高中数学教师、专业人士,也有曾经参加过各种全国数学竞赛的中年人——哪怕退隐江湖许多年,其仍然称,相当赞成“不打扰”。从确保参赛者公平的角度看,初赛第一名的徐啸宇来自北大,且获得决赛资格较多的也是北大学子,为何没人跑到北大门口直播?北大周边也不见“北大北大,盛产学霸”的蹭流量广告。在决赛之前,该让参赛者拥有差不多的比赛氛围——这一点要求并不过分吧?


兴趣加上好老师是成功之道


  “姜萍能够在初赛阶段脱颖而出,就该好好享受决赛。无论她决赛成绩如何,我认为她都已经是一名成功者!”曾在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担任数学教师多年,亦担任班主任多年的夏阳老师对记者如此说道。在他看来,姜萍以中专生的身份获得初赛第12名,并不令人感觉奇怪。

  “我看了相关报道。我的感觉,姜萍本人一定是对数学有极大的兴趣的。否则她不可能在老师的建议下先后学习了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谢惠民的《数学分析》、劳伦斯·C·埃文斯编写的《偏微分方程》。”夏老师说,“我觉得,如果兴趣在此,哪怕就是一个农民,而不是学生,也是有可能获得数学方面的突破的。当然,助力突破的,应当还有好老师!”

  回看过往岁月,比如17世纪法国数学家皮耶·费马、20世纪苏联数学家盖尔范德,都堪称自学成才者。在夏老师看来,如今的姜萍,如果初赛的比赛成绩是真实的,则也有些自学成才数学家的影子了。当然她还拥有了王闰秋这样一位同样痴迷数学的老师。王闰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言,自己今年也和姜萍一样报名参加了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不过初赛名次没有学生姜萍高——排在第125名。对此,王闰秋说:“我觉得这挺正常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唐人韩愈写作于1222年前的《师说》中这句话,在当代由王闰秋说出,不觉令人再次感到有了一种光耀世界的感觉。作为发掘出姜萍的老师,王闰秋对数学也十分热爱,已连续3年入围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决赛。回顾自己的数学之路,王闰秋称,在初中阶段,自己的数学成绩很一般,曾经想放弃。“后面因为中考也会要去考,所以开始下功夫学习。高中阶段,优异的数学成绩给我带来了‘面子’和‘快感’。”王闰秋说,“直到进入大学,我才发现真正热爱数学的人,是不应该为了面子而学数学的,必须要有足够的热爱和足够的专注才能走得更远。研究数学就像走迷宫一样,需要自己一步步去探索,从无数条道路里最终找到最正确的一条。”

上图:王闰秋接受媒体采访。


  作为江苏大学数学专业2020届硕士毕业生,王闰秋为何选择入职涟水中专,而不是一所高中呢?这确实是一些网友等的疑问。记者通过多方了解,获得一些信息——苏北地区包括涟水,在江苏全省来说经济上并非发达到靠前的位置,但在办学,特别是初高中办学方面有独到之处,对师资要求也是颇高。尽管在江苏大学师承数学科学学院卢殿臣教授时,王闰秋就展示出对数学难题的特别热衷,可相对来说,他在刚毕业时,未必有机会入职优质高中。不过,因为姜萍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初赛中的表现,使得王闰秋也引起了不少高校的关注。譬如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基教处处长,教育学博导王健教授,以及上海师大教务处副处长、数学博导储继峰教授就已经向王闰秋伸出橄榄枝,表示愿意为他提供免试攻读教育学或数学博士的机会。

  在夏老师看来,以上海为例,不少孩子家长会让小孩学奥数。“有的孩子学出了一点成绩。这时候,如果有一些优质学校专门出卷子,就能选拔出一些符合要求的孩子,录取后参加集训。”在集训后,进一步出卷,进一步提高。在高中阶段,当孩子继续怀有对数学的兴趣的前提下,继续增加难度,甚至增加带有研究性质的内容。

  亦有曾带领学生参加国际数学竞赛的资深老师称,集训后参加竞赛,本质上和竞技体育有相通的地方。学科竞赛的题目,从内容和难度上都远远超出课堂教育,对于参与这项活动的学生来说,通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脑力劳动,而最终解决某道困难题目,是一种思维训练的途径。通过比赛,以及备战训练,能发掘出逻辑和思维能力出挑的,或者说适合此类数学比赛的选手。但绝大多数参加竞赛的选手仍都是普通人,只是在某些方面的表现比同龄人的普遍水平要好一些而已。

上图:姜萍目前所学专业是服装设计。


  夏老师认为,姜萍以中专生的身份,能够冲到初赛第12名,殊为不易。且看姜萍的成长之路。当初初中就读于义兴中学的姜萍,中考分数达到了621分——哪怕在高考大省江苏,这都不算一个很低的分数,是可以上普通高中的。然而据她父亲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说,由于自己在打工,收入不高,姜萍和她的姐姐就自我选择到涟水中专学习,可以得到奖学金,也因此自我放弃了就读高中的机会。换言之,姜萍的各科学习基础其实不差。但夏老师认为,更要看到大多数参加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学子,不仅仅是基础不差,而是受过高中系统教育后名校在读的大学生,其参赛之时,背后有着专业的“训练师”在进行培训。而王闰秋虽然自己也参加该项比赛,但仍不算专业的“训练师”。“王闰秋、姜萍两人的比赛表现,或许证明了汉代戴圣在《礼记·学记》中写道的‘教学相长’。”夏老师说,“我的教学生涯中,曾经遇到过一些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的学子——他们哪怕是同班同学,可由于毕业后去往不同的高中,数年后,很明显在一些优质高中任教的老师,在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等等方面要领先于他的在普通学校任教的大学同班同学,哪怕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和各项质素差别不算太大。目前看,尽管姜萍和王闰秋‘栖身’于一所中专,连普通高中都不算,但在这里他们相遇,可能造就了一段教学相长的佳话。”

上图: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至于中专生是否有能力在高等数学等领域有所精进,其实早有例证。比如生于1910年的华罗庚,论学历——1925年从江苏金坛县立初级中学(今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毕业,考入中华职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再没有拿到过任何学历文凭。也就是说,华罗庚终其一生,在学历上无非初中。而中华职校,实际上在日后中国的学历体系中只能算职业中学,比中等专业学校还低上半阶。不过,连就读中华职校的机会都不得不放弃的华罗庚,于1930年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1931年,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在此期间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由此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上世纪50年代华罗庚出版《高等数学引论》时,在自序中不仅提到这本教材参考过熊庆来的“高等算学分析”、苏步青的“微分几何学”、赵访熊的“高等微积分”(1949)等,也提到“在教学过程中深得教学相长的益处,其中不少是由于同学所提意见的影响,我把所得到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写在下面供同志们参考”。可见,在成为大数学家之后,华罗庚并没有忽视年轻学子、刚刚接触高等数学的同学的意见。

  记者也听一位目前在某高校理工类专业任教的副教授称,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本科毕业时,分配到一所中专任教。后来该所中专并入他现在任教的大学。“我的感觉,总体来说,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任教的那所中专的学生,初中学业水平,特别是数理化水平要高于目前我任教的这所大学的本科生的高中阶段。毕竟,90年代初那批中专生,他们中许多是县里中考的头部群体,甚至有县里中考第一名进入我们这所中专学习的——因为当年考入中专,就能得到城市户口甚至干部编制。我记得有位来自江苏省高淳县的吕姓学生,他在中专四年级时,不仅数学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还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过了大学的高等数学——他也就是自己在自习课上翻翻书,有不懂的请教下老师,就过关了。看上去很轻松。吕同学当年考的理工类专业,我不知道他后来是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取得高等教育文凭,但当时他的数学自学能力震惊到我。还记得有位安徽考入我校中专的张姓女同学,也是通过自学考试,中专还没毕业就取得了大专学历,后来又取得了本科学历,考上了研究生,现在是蚌埠知名度颇高的律师。”对于类似姜萍这样,中考分数达到高中成绩线,但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中专,甚至职校、技校就读的孩子,该副教授表示,只要自身有梦想,有兴趣,不妨去追梦一番。而夏老师提醒,在当下来说,努力追梦的同时,寻到真正的好老师,互相成就,确实很重要,起码要少走许多弯路。


奇葩异卉怎成才


  看到姜萍初赛入围的消息,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原教辅分社社长倪明心生感慨。“我的感觉,姜萍真是非常不容易的。目前在一些竞赛中,想要取得佳绩,不仅需要自身天赋,以及后天的努力学习,更要有名师点拨。”倪明说,“我就知道一个孩子——上海学生,在准备参加一项全国性的比赛。他的家长听说杭州有一位名师,愿意帮助辅导,就让孩子每个双休日坐着火车往返沪杭之间。这就需要投入不少额外的精力、金钱。”

上图:对大多数有数学天赋者来说,还是需要好老师栽培。纯自学,很难。


  倪明还提到,据他了解,一些在某些学科颇有潜质的孩子,其家长会保护孩子的成长环境。比如说不被外界打扰,其实也是营造一种成长环境。“姜萍太不容易了。好不容易取得初赛佳绩,别的参赛者主要精力花费在准备接下来的决赛上,或者养精蓄锐。而姜萍却因为在外界看来成绩爆冷,而要面对媒体,甚至要面对一些人的质疑。我不知道决赛前她是不是被这些质疑所影响。”

  倪明回想起自己求学阶段——曾经也遇到过一位老师,不仅自身教学水平出类拔萃,还很注重发掘好苗子。那位老师当时从全校十几个班里精心挑选了十几个孩子,都是数学拔尖的,晚上到他家里补课。“我们同学住得可不近,有三四位同学住在他家里,而另外的同学结伴住到附近同学家里。要知道,那时是没有‘补课费’一说的。” 倪明说。“如今的情况和当年的当然不一样。比如在升学招生选拔的流程上,我们越来越讲究用考试来保证公平。但每一个孩子的天赋不同——不仅仅是天赋有高低不同,哪怕都是有较高的数学天赋,气质、秉性也不相同。” 倪明说,“比如有的数学家当年做题快,而也有的数学家就是慢慢来的。如今有的考试,做题时间是一样的,那么,在同样的时间段内,也许一个慢热型选手就被扼杀了——也许这个选手会解出更难的题。”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教育业界人士告诉记者,除了正常的升学考试之外,一些竞赛等等,确实有选拔优秀人才,或者有潜质人才的作用,但前提是比赛要保证公平。

  姜萍冲到初赛第12名,确实很神奇。现在所有关心和怀疑她的人都在拭目以待,想看看8月揭晓的决赛成绩到底如何。主笔|姜浩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