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14年,他们被叫做“上海青”
从上海到果洛有多远?
从距离上算,两地相距2700公里;从海拔上看,果洛平均海拔约4200米,其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4%。
上海与果洛有多近?
上海援青建立的“沪果优品”品牌,让上海市民不仅可以在线下超市等渠道买到果洛美食,还可线上商城“一键到家”。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从这一年7月起,来自上海市虹口、长宁、奉贤、青浦、嘉定、黄浦6个区的上海援青干部人才一批接一批奔赴果洛,一棒接一棒建功高原,成了当地干部群众口中亲切的“上海青”。
自对口支援果洛以来,上海坚持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原则,目前已累计实施援建项目1023个,其中2024年实施项目达78个,其中80%以上投向民生事业,有力助推果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在果洛7.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海青“抓产业、强医疗、育人才,促民生,让果洛20多万群众感受到了浓浓的“上海情”。
2022年7月,上海市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奔赴果洛。通过不断拓展广度、挖掘深度、加大力度,对口援青工作逐步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探索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高质量援青路。
沪青共饮一江水。今年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建政70周年,也是上海对口支援果洛的第15年。随着两地人民情谊日益深厚,“上海青”变成了“上海亲”。日前,《新民周刊》记者跟随报道团北上青海,用脚丈量,用心感受,记录下果洛的发展故事。
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果洛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赵勇表示,全体上海援青干部人才聚焦果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更强担当、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化产业协作、“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等对口援青工作,全力打造凝聚人心工程、民族团结工程、高质量发展工程,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果洛篇章的强大力量。
一场牦牛绒时装秀,编织幸福
上图:黄河之源·果洛牦牛绒生态时装秀在海拔4200米的冬格措纳湖畔举行。
以天为幕、地为台,以雪山湖泊为景,伴随着悠扬的牧歌,40余位藏族模特踩着金黄的牧草缓缓走来,他们身着以牦牛绒为核心材质织就的制作精良的服饰,在冬格措纳湖畔上演了一场自然与时尚相融的雪域秀。“今天能在家乡演绎果洛的原色之美,真是意想不到。”25岁的藏族模特尕旦桑姆难掩激动之情。
这是6月底在青海果洛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举行的“黄河之源·果洛牦牛绒生态时装秀”。活动的背后,是上海援青干部联络组对接上海企业将“高原之舟”牦牛变成藏民“致富之宝”的故事。
牦牛被称作“高原之舟”。以往在牦牛脱毛的季节,牧民会将牛毛和牛绒混杂着收集起来。一头大牦牛可以出产约一斤的毛料,但因纺织技术落后,粗糙的编织物基本只能用于制作当地的黑帐篷,而经济价值更高的牦牛绒因各种原因反而被牧民舍弃。
“整个青海目前有90多万头牦牛,以往产业主要集中在牦牛肉,而对牦牛绒这块很少涉及,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青海牦牛绒的品质非常高。怎么将它从产品变为商品,进而让牧民从这个产业当中增收致富,是第五批上海援青干部来了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同时积极地寻找相应的关联企业。”赵勇介绍道。
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富裕的维度上看,果洛比起其他地区距离城市更远,如果有了牦牛绒产业链,就可以将其与上海等发达地区紧密连接在一起,反哺和赋能果洛当地的经济发展。若能开发牦牛绒产品,藏区牧民尤其是女性以及弱势群体还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2023年11月,在上海援青干部的对接下,上海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秀玲带领团队首次深入果洛,参观玛多县合作社。有此前西藏氆氇工艺复兴和精准帮扶的成功经验,在郭秀玲看来,如果通过技术改良和培训,牦牛绒能被当地牧民按照标准细心筛选,并进入到沙涓的“制造旅程”,成为引领时尚的艺术品,那么牦牛绒的附加值将大为提升,而采收的利润直接回馈给牧民,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当地牦牛绒产业会自此蓬勃发展起来。
沙涓先后在藏区开设了多个纺织工坊。2024年5月,青海果洛玛多县和玛沁县两地的牦牛绒工匠分批被选派到上海沙涓氆氇研发中心工坊参观学习,从组装、穿经、绕线、接触氆氇纺织机器开始,开启牦牛绒创新之路。
今年6月,位于玛沁县久美家园的“沪沁怡”氆氇手工编织坊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沙涓在藏区的第五个纺织工坊,采用统一下订单、统一提供原材料的方式,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机会。首批签订的订单价值5万元,平摊到现有织工手里,每人就有5000元以上的收益。
久美家园居民闹增拉毛从上海学习回来后,辞去了原本月薪2000元的工作加入“沪沁怡”工坊。她说:“家里有孩子,这个比较好,家里有事可以回家,忙完再回来编。”
据悉,青海牦牛的储量占全国38%左右,牦牛绒的产量占到32%左右。上海企业不仅传授纺织技术,还和当地牧民约定,免费提供牧民绒毛筛选技术、统一收购所有牦牛绒,这些牦牛绒在沙涓的工厂中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变为原材料再直接给到牧民编织,完成了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固链、强链。
郭秀玲表示,下一步,希望织工们的编织技术越来越精湛、作品种类越来越多,打响青海果洛氆氇知名度,让传统手工艺不仅活起来,而且更加有活力,真正实现非遗活性传承,走进更广阔的市场。
“两小时医疗救治圈”,托起生命安全网
“是上海‘曼巴’(藏语,医生)救了我的命!”不久前,一名19岁藏族男孩因为严重多发伤,从下级医院第一时间转诊到青海省果洛州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小男孩被诊断为右侧股骨粉碎性骨折,左侧尺桡骨干骨折,颅内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颅底骨折,脑脊液漏,左侧上颌骨、下颌骨骨折,双侧上颌窦、鼻窦多发骨折。
病情复杂,救治刻不容缓。在援青人才、果洛州人民医院院长周晓辉的指示下,援青干部、该院创伤中心主任王旭阳和骨科医生徐佳迅速启动沪—果—青三地远程会诊,因地制宜选定手术方案。骨科手术由徐佳在果洛州医院主刀,来自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外科常群安主任的团队对患者接续实施了颌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小伙子得到及时救治,要感谢 “两小时医疗救治圈”的建设。
果洛州人民医院是果洛州唯一一家大型综合医院。上海援青干部人才充分调研后,助推医院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2023年,果洛州人民医院由二级甲等成功晋升三级乙等,急诊科成为果洛唯一一个省级重点专科。
从2022年8月起,果洛州人民医院联合上海对口支援的甘德县人民医院、玛沁县人民医院共同打造“两小时医疗救治圈”,即遇到疑难杂症等难以处置的情形,通过电话联动,由120救护车把病患转诊到州人民医院平台救治;若病人不便转运,由州人民医院医疗组出诊救治。
至今,平台已累计收治各县乡级医院转诊疑难杂症、危重急症患者近百例,避免了重症患者因转运西宁(车程6至7小时)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的情况,提升了州域危重急救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目前,“两小时医疗救治圈”正逐步向其他县域拓展,不断朝着果洛群众“小病不出县,中病不出州”的美好愿景迈进。
上海“组团式”医疗帮扶可谓硕果累累。
近日,玛沁县人民医院在“组团式”帮扶上海援青医疗团队专家黄海生主任带领下,成功为一名54岁女性牧民实施了果洛州域内首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这项四级手术再次填补了州内脊柱外科手术的技术空白。术中出血量仅5毫升,术后仅三天患者疼痛就明显改善,能够自由下床活动并出院。
“一年多来,我们坚持以结果为导向,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玛沁县人民医院院长、上海援青干部朱鑫璞表示。
上海援青医疗团队“组团式”帮扶该院以来,累计填补县域内医疗技术空白已经逾60多项,通过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门诊诊疗、抢救危重病人、手术带教、业务培训、远程会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从帮育人、帮技术、帮科研和帮管理等多个方面,不断提升玛沁县人民医院对疑难危重症的诊治能力。
在西宁的青海省中医院内,也有一支来自上海的医疗队伍。2023年10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上海援青医疗人才、青海省中医院院长林勋的推动下,援青团队成员开设了青海省首个中医失眠针灸专病门诊。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氧气含量低,失眠困扰着不少人。“不少患者慕名而来,甚至有患者往返百余公里求诊。”援青团队成员、青海省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副主任梁瑞珑介绍,截至目前,已经接诊了1000余名患者。
果洛州居民患慢支肺病、风湿病骨关节炎、颈椎病和腰腿痛等也极为常见。尽管果洛州人民医院前期已开设中医科和藏医科门诊,但仍相对薄弱,对复杂病症缺乏有效解决手段。周晓辉与林勋一拍即合,今年4月25日,在上海市“组团式”支援青海省中医院团队的支持下,果洛州人民医院“中藏西医结合门诊”正式揭牌,为患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医疗服务。
如今的果洛,在上海援建支持下已建成“州、县、乡、村”四位一体的协同医疗体系。从2010年起,上海共为果洛培训医务人员近2万人次,接收医疗骨干来沪进修培训近千人次,同时开展远程医疗咨询、远程病例讨论,为果洛建成一批标准化乡镇卫生院,为解决藏族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贡献“上海力量”。
“三校联盟”,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上图:即将完工的青海果洛州玛多县民族寄宿制小学。
“总书记说,上海援建的这所中学,培养来自果洛牧区的各民族孩子,成效明显,意义深远。” 今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赴青海考察的第一站就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校长常途对那一天记忆犹新。
记者在玛沁县见到常途时,他刚结束了在青海省基层巡回宣讲活动,准备第二天返回西宁。常途此前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的化学老师、党总支书记,到西宁已有两年。
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高,气候恶劣,环境艰苦,农牧区师资力量短缺、办学水平不高。
2018年,还在筹备建校期间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加盟了上海大同教育集团。2019年7月,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建成投用,面向果洛州所辖六县招生,是上海自2010年开始对口支援果洛以来,已建成的最大单体援建项目。目前在校学生800名,其中藏族学生占比超过97%。
和常途一起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支教的还有6名上海教师。一番调研后,常途确定了支教团队的工作定位——“立足课堂,教学示范”“联系组室,师徒带教”“兼顾管理,提升效能”。“我们借鉴上海的优秀教学成果和经验,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学生日常管理等制度。另外,让上海支教老师在授课之余,兼任管理岗位。”常途说。
“组团式”帮扶一年后,2023年,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本科入学率达71.43%,创历史新高,学校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成功经验正在青海复制推广。今年3月20日,果洛海东中学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开工建设。它是对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成功经验的复制和深化,有望让更多当地农牧民子女享受到上海和省内优质教育资源。
“组团式”教育帮扶正持续提升教育帮扶能级,发挥更大的扶智育才作用。去年,果洛州属“三校联盟”组建,联盟内包括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果洛州大武中学。目前联盟已开展沪果两地同步课堂18节,同步教研35次。常途表示,“三校联盟”的工作重心在教师队伍培养,发挥援青干部人才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果洛教育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质教师队伍”。
“能遇到您这么好的老师,是我荣幸。虽然我认识您不到一个星期,可是我喜欢上了您的认真,喜欢您的亲切,喜欢您那颗善良的心。您像我的母亲一样宽容……”今年母亲节,上海援青教师、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校长王皓晾收到了一封学生的手写信。信中,学生用红笔画了许多颗爱心。
这封信的背后也有一个小故事。
今年,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联合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面向果洛州推出“春秋国旅定制班”项目。定制班学制2年半,完成大专学历教育后确保定向就业,打造职业闭环,实现人才回流,为果洛可持续地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毕业即就业”,对藏区学生来说,诱惑不小。写信的女生在面试时被刷下来了,情绪低落。王皓晾抽空去劝解,陪她走出低谷,收拾起情绪,直面高考。
王皓晾是上海派出的首位高原地区高中女校长。“2月28日到达,3月1日投入工作。”刚到果洛接手工作,王皓晾压力倍增。这所学校95%以上的学生来自牧民家庭。2023年,因各种原因,高考本科升学率下降了9%。而此时,离高考只有3个月。“刚来的时候,都没有学生提问。”她说,“高三学生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王皓晾紧急调研后,果断采取措施。第一步,把报考高职高专和参加高考的学生分流,针对性开展教学;第二步,建立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开展公开示范教学、公开主题教研活动,师徒带教结对。两周后,每天午休,老师办公室门口开始排起长队,来提问的学生络绎不绝。
经过三个月的冲刺,效果明显。2024年是民族生加分政策调整落地、艺术类改革实施第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高考本科升学率较上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成功“逆袭”。
左图:沪果两地少先队员举行“七一”线上主题队会。
右图:中国首支藏族青少年管乐团成功组建。
一年半帮扶支教结束时,王皓晾就要退休了。问及退休前选择援青的原因,她说:“我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丰富一点,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段时间,做点力所能及又有意义的事情。”
果洛州教育局的数据则显示,2023年,果洛州属3所高中共168人上线本科,高考上线率达30.77%,较上年提高3.15个百分点。去年,果洛全州普通高考艺术体育类考生上线率达64%,较上年提高了30%,其中2名学生分别被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录取。
教育让孩子们有了走出大山的底气和勇气,更让他们有了造福家乡的能力。
四季篇章,兼顾生态保护与文旅
在青海,生态保护是第一要务。在全域生态保护背景下,如何让更多人身临这壮丽的山河?久治县的上海援青干部与当地同事寻觅到了“女儿湾”作为新的文旅示范点。在海拔3750米的山脊沿栈道前行,一路野花碧草环抱,随后,赫然出现在眼前的是九曲黄河首个河湾,也是黄河流出青海省境的地方。这里建成集观景、简餐、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服务区,开业已满一年。服务区可供住宿的房间只有4间,每间单价1000多元,在严格控制人类活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经济效益。
上图:首架上海援青旅游包机飞抵果洛。
目前,景区已带动当地10余名青年就业。旅游客流对畜牧产品和文创产品销售起到了促进作用。用牦牛奶冲调咖啡,用酥油、奶渣、红糖制作甜点……景区单日最高营业额达到8000元,借助集体经济的利益分配机制,牧民收入也跟着上来了。
2023年,上海与果洛之间还首次开通援青旅游包机,进一步提升当地文旅品牌影响力。
上海援青干部始终在生态保护允许的范围内协助当地发展旅游产业。玛多县编制旅游特许经营规划,在花石峡镇吉日迈村建设冬格措纳湖生态营地。甘德县柯曲镇以格萨尔史诗闻名,上海援青已经立项,依托格萨尔民俗大舞台,建设骑马体验区和射箭体验项目,打造休闲度假目的地。
在上海援青保障基地内的凉亭上,刻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一家一国一天下”,下联“两海两元两地间”,横批“情援”。赵勇对此这样解读:“‘情援’倒过来就是援青,在推进各项工作中,援青干部在情感和工作上都是双向奔赴,前几批援青干部已经做了很好的榜样,不少援青干部回去以后,还默默地支持着上海援青的事业,我相信这种援青是一辈子的!”记者|应 琛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