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正文

奥运冠军徐莉佳:帆船真的是“亲民运动”

日期:2025-04-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在从专业运动员的身份退役之后,徐莉佳并没有离开帆船运动,而是接触了更多种类的帆船、到全球各地参加更多新的赛事。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爱上帆船、爱上水上运动。
记者|王 煜


  2025年3月底举办的上海帆船公开赛(上帆),尽管是刚刚创办满一年的第二届比赛,却在国内外许多专业人士那里获得了“国际级大赛高水准”的赞许。在2025年1月公布的最新“上海赛事”品牌名录中,上帆新入选为“D”赛事(Developing Event),官方对此等级的说明,是“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上帆形象大使的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不仅在传播赛事上不遗余力,还亲身率领船队连续两届参加上帆比赛,她参赛的是对她来说几乎为全新挑战的大帆船J80级。去年徐莉佳率队夺得亚军,今年获得第四名。并且,今年她还和著名的独臂船长徐京坤合作,完成了“双徐会”。

  在从专业运动员的身份退役之后,徐莉佳并没有离开帆船运动,而是接触了更多种类的帆船、到全球各地参加更多新的赛事。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爱上帆船、爱上水上运动。


与帆船的不解缘



上图:2012年,徐莉佳在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雷迪尔级(现ILCA6级)女子单人艇项目夺冠。


  《新民周刊》:您眼中今年上帆的亮点有哪些?这届上帆和徐京坤船长合作,有什么样的感受?

  徐莉佳:今年的上帆比赛项目增加了ILCA7级,是奥运男子单人艇帆船;去年第一届已经设置的ILCA6级,是奥运女子单人艇帆船,也就是我之前奥运夺冠的项目。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奥运帆船项目就是这两个级别,所以今年上帆把ILCA7级加入比赛项目,我们就能邀请更多国内外的奥运选手或者在世界各地大赛中拿到过前三名的高水平选手来参加,直接让赛事的竞技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让我很开心的是这届上帆能邀请到徐京坤船长,而且他还加入我的船队一起比赛。他刚刚完成了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壮举,是第一位达成这项成就的中国船长,创造了历史。

  我在国外各地也能听到很多帆友谈到他,大家都非常敬佩他作为一位独臂水手,能够完成世界上最艰难的这样一项航海赛事。要知道,完成这项赛事的人数,甚至比进入太空的人都要少。

  我跟京坤船长是从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周期开始认识的,当时我和他都在青岛训练。后期他从奥运运动员退役了之后,又转向了大帆船和远航,我跟他一直有保持交流。

  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对于每一位帆船水手来说,环球航行肯定都是终极梦想。但是因为过去的奥运备战、训练,我落下了太多的伤病,比如颈椎就没法承受海上的寒冷天气,身体没有办法支撑我去挑战环球航行,只能把这个目标降低一点,去参加距离短一些的离岸赛。

  《新民周刊》:上帆要达成“对标美洲杯帆船赛”的目标,还需要做些什么?

  徐莉佳:在航海圈,美洲杯帆船赛是最高级别的赛事。我觉得上帆对标美洲杯,首先是树立一个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我相信大家都在齐心协力推进,希望让上帆能在国际上有更多的影响力,但这确实需要时间慢慢积淀。

  从参赛阵容来说,希望将来上帆能吸引到更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水手。此外,在参赛船型的选择上面也要进一步升级,许多著名的帆船国际赛事,都已纳入一些创新的船型。还有,目前我们的比赛地点是在滴水湖这样的封闭区域,未来我们可以走向广阔的大海。

  美洲杯帆船赛已经有155年历史了,如果上帆能够坚持走到一百年甚至更长远的话,相信也会成为一项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

  《新民周刊》:怎么看待自己在上帆比赛的结果?

  徐莉佳:去年在上帆拿到亚军其实蛮出乎我的意料,毕竟在大帆船领域我才刚刚起步。

  J80级的龙骨船跟我以前跑的ILCA6级的单人小帆船是非常不一样的。J80的船更大,参与的人有4到6个,所以更多是考验整个船队的团队协作沟通;并不是只要某一位船员的水平很高,就能让整个船队胜利,那是不可能的。

  跑大帆船对于我来说,当然也有蛮大的挑战。比如我天生听力不太好,有时候会听不见船上的队友说了什么;队友们也非常照顾我,我担任舵手坐在最后面,他们跟我说话的时候就特意转过头来,确保我能听清楚。

  帆船比赛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有大雾天、有风很乱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说关注能拿到什么样的成绩,而是怎么样把每一轮比赛的细节抓好。什么样的结果,我都能坦然面对。因为过程当中,我尽了全力了,就可以不留任何遗憾。

  《新民周刊》:从奥运项目退役之后,为什么您还在继续从事各种类型的帆船运动?

  徐莉佳:作为帆船运动员非常幸运的一点,就是真的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怎么都学不完。从单人艇到双人艇,从船上三个人到三十个人,有单体船、双体船、三体船;上帆目前是近岸赛,京坤船长参加的是离岸赛;上帆是群发赛,美洲杯是对抗赛……

  对于帆船运动员,退役之后的帆船生涯其实才刚刚开始,可以去探索外面更广阔的百分之九十的航海世界。

  在航海之路上,我可以用一辈子慢慢地用心学习,永无止境地学习。帆船拓宽了我的人生。

上图:徐莉佳(右)与独臂船长徐京坤合作参加2025年上帆比赛。摄影/李铭珅

愿水上运动融入大众生活


  《新民周刊》:目前上海自主品牌赛事“三上”有两项都是水上运动。帆船以及水上运动,对上海这座城市以及对这里的人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徐莉佳:航海本身就代表着我们有探索、冒险和不断进取的城市精神。

  选择水上运动作为上海的自主品牌赛事,显然跟这里的水域息息相关。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人说起上海,都会提到“外滩”,要在这样的滨水地标去展示靓丽的城市名片,帆船、赛艇这样的水上运动就是最好的载体。

  帆船、赛艇是在很多发达国家非常盛行的运动,我们这座城市如果能够把这些运动的氛围不断加强,让更多的人参与,就是在向世界发出这样的声音:上海是一座非常包容、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大都市。

  说回帆船。除了上帆这样的专业赛事,上海的广大公众,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学习接触一下帆船。我相信不少人其实对帆船都很向往,因为在水上白帆点点,身处其中让人们的观感很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放松了心情。

  一到了水上,你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通过跟队友的交流、配合,去应对一些突发情况,一天结束之后你会特别有满足感。

  当然,跑帆船有时候条件比较艰苦,比如在海上碰到暴风雨或者是浪有几层楼那么高时,在船上肯定还是会有一些害怕的。但是,经历这些会让我们更加珍惜陆地上的生活,因为像“洗个热水澡”“稳稳坐下来喝杯茶”在海上常常都会变得很奢侈。在经过大风大浪洗礼后,对于陆地上的一些事情就会觉得“这都不算什么”,能更加冷静地去应对。

  航海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塑造得更好,让我们可以去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当中方方面面的考验。

  《新民周刊》:如何理解帆船其实可以是“大众运动”?

  徐莉佳:我记得在1997年我刚刚开始跑帆船的时候,当时教练过来跟我和父母去介绍帆船,我们都不知道这项运动是什么。当时就真的冷门到“全国有多少人在参与帆船,几乎用手指数得过来”的程度。

  但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国人先是通过奥运的舞台了解到这项运动,觉得挺刺激挺好玩、画面也很好看,然后就开始去尝试。

  所以最近的十几年,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帆船码头和俱乐部,可以让大众就近地去体验帆船。现在业余爱好者的人数肯定是远远超过专业队的人数,我觉得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可能在不少人的印象当中,帆船运动的门槛很高。其实不是这样。比如你不会游泳也可以玩帆船,因为上船要穿救生衣,哪怕掉到水里,你也不会沉下去。再比如,入门时并不需要花很多钱去买船买装备,比如在上海的淀山湖或者滴水湖,只要支付小几千的周末课程,俱乐部会给你配好帆船、装备和教练,一般两天之后你就能独自驾船了。

  玩帆船,完全不需要从一开始就知晓天文地理。每一个人,无论你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是怎样,哪怕体力不好,也可以去玩帆船。比方说像J80级这样的大帆船,船上有4到6人,有些岗位是需要力气大的,有些像舵手是不需要太多力气的,在船上总能找到适合你的一个岗位。

  所以帆船真的是很亲民的一项运动,你还不赶紧来试试?

  《新民周刊》:哪些水上运动适合在上海开展?

  徐莉佳:上海的很多地方都适合开展各种各样的水上运动;或者换句话说,在上海你有蛮多机会接触到各种水上运动。

  跑帆船除了在淀山湖和滴水湖,其实一些离市区比较近的有足够大湖泊的公园,如果满足安全等条件,我感觉也可以尝试开放给市民做一些小帆船的运动体验。毕竟那两个大湖都在远郊,从更便利更频繁参与的角度来说,帆船需要进入离大家生活圈子比较近的地方。

上图:2025年初,徐莉佳在澳大利亚悉尼体验J70级帆船。图源:徐莉佳微博

  跑帆船需要在相对开阔的水域,而桨板、皮划艇这样的运动就可以在河道里开展了。我个人非常推荐桨板,当时我去学的时候,感觉一开始比较考验平衡能力,但实际上很快你就能划起来了。

  另外,我在上海也接触过水翼板和水翼船。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当你飞离水面之后,那种感觉又是完全不一样的,肾上腺素被拔高了一个层次,“很爽很自由”。

  《新民周刊》:您到过水上运动风行的全球许多地区,那些地方的水上运动发展状况如何?

  徐莉佳:前一段时间我到澳大利亚参加帆船比赛,悉尼在这方面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悉尼港足够宽阔,整个城市就是沿着港口的两端发展起来的,它有着发展帆船运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悉尼港的范围内就有三十几家帆船俱乐部,每一天都有帆船比赛。工作日如此,到了周末就根本不用说,整个港区都布满了帆船。

  身处悉尼时,我确实能感觉到帆船已经成为当地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许多人在聊天的时候都会谈到帆船,比如“今天去哪里玩船”“要去参加什么帆船比赛”,或者是更专业地切磋一下接下来的比赛中应该怎么规划航行策略和配合方法。

  工作日的傍晚5点到7点,你在悉尼港能看到很多帆船,因为那里在举办“夕阳赛”,就是为了让大家在放学下班之后可以去参与一两个小时的帆船运动。跑完船之后,大家就会在帆船俱乐部里面一边吃晚饭一边社交。无论你是做哪行哪业的,都可以工作结束了之后去水上浪一会儿,上来再跟亲朋好友一起团聚放松一下。这真的就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非常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帆船或者其他水上运动也能融入上海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记者|王煜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