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豆浆,豆浆专家
撰稿|Joyce
永和,其实是中国台湾省台北县的一个地名。在永和的早晨,有很多供应豆浆油条的摊位。彼时还身在某美资企业、拿着稳定高薪的林炳生先生就觉得豆浆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产品。出于对这样一种健康产品远景的看好,他毅然辞职,走上了创业道路,于1982年接手了一家正在转让的叫做“永和”的豆浆铺——“永和豆浆”的故事,自此也就开始了。
初创业时,林炳生先生就把整个永和豆浆的发展定位在豆浆产品上。依托这个转让得来的豆浆铺,将制作出来的一杯杯永和豆浆分送到各个面包店、小食店、学校以及社区等地方售卖。这样的渠道销售方式,在台湾地区获得了相当的成功。而就在永和豆浆想凭着自身的力量将豆浆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时,却引来了一些大品牌的跟进,激烈的市场拉锯战就此爆发:一旦某商家以让利促销来抢占市场份额时,多数情况下其他竞争对手也会被迫应战。这种消耗战,让林炳生先生明显感觉到台湾地区市场太小,危机四伏。为此,1995年,他从台湾来到大陆市场考察后,就定下了永和豆浆开拓大陆市场的计划。
刚进大陆市场时,永和豆浆沿用了在台湾地区的销售模式,即:在当地找到生产商,委托生产商为永和生产豆浆产品,再找当地的渠道供应商出货。先后在武汉、成都、厦门等地试销,反响都很不错。但是由于永和豆浆在内地是个新品牌,在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上的成本很高,经常卖出去很多豆浆却赚不到钱。这样几个回合下来,让林董再次感觉到了危机。经过仔细的调研和分析,他认为,在台湾地区的成功模式,并非就可以照搬到大陆地区,没有品牌认知度,是无法掌控销售渠道的。于是林总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建渠道。也就是在大陆地区通过连锁经营的模式,自建门店,借助门店带来品牌效应和销售渠道。
就这样,1999年,永和豆浆第一家门店在上海开业了。凭借一杯熬得透、煮得好、浆沫少、香味浓的豆浆,让消费者牢牢记住了“永和豆浆”这个品牌。第一家店成功后,永和豆浆借助连锁加盟经营模式迅速成长。2009年,永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永和豆浆打造产业链的道路正式开始。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先进的管理,2012年时,永和豆浆就已经在华南、华东、华北拥有了三大总部和500多家门店。
现在,永和豆浆在产业链上游,已经建设了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的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在产业链中游,建设了哈尔滨延寿厂、吉林舒兰生产厂和上海中央加工厂的豆浆生产基地;而在产业链下游,还有规模超大的永和豆浆门店和全国大中型超市卖场——真正形成了“种、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30年过去,“永和豆浆”已经在大陆建成了自己的王朝。
都知道永和豆浆好喝,秘诀到底在哪里呢?首先,永和豆浆使用的大豆原料,是经过瑞士权威机构认证的非转基因的大豆。其次,传统工艺浸泡黄豆,都需要一个晚上,温度不够或时间不对,都做不好豆浆。而永和豆浆通过技术手段,使大豆泡发研磨在一分钟时间内完成,保证了豆浆品质的稳定性。此外,永和豆浆还有招牌性的16道精致工艺,包括——精选大豆、烘干、脱皮去芽(以保证低嘌呤)、研磨失活、粗磨、精磨、排渣、脱腥、灭酶杀菌(以保证喝过后不胀气)、冷却、调配、三效浓缩、喷雾干燥、筛粉晾晒、半成品检验、包装。经过这16道工艺出品,使得永和豆浆完全区别于其他传统豆浆。
目前,市场上的永和豆浆不仅有瓶装、利乐包装、袋装,还分原味、燕麦、黑芝麻、核桃多种风味,品种繁多,深受不同年龄消费者的喜爱。
永和豆浆品牌的受欢迎程度,当然也和林董的积极推广分不开。在中国,它的品牌定位是:中国风,台湾味,两岸情。所以推广中也非常讲究文化概念。每年,林董都会举办健康运动会,和大家一起参加500公里自行车比赛,宣扬低碳、环保、健康的理念。此外,他还积极支持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坛,支持下一代的创意绘画比赛,让孩子们以永和豆浆为主题,创意绘画,争夺“金犊奖”。他坚持了30年,让永和豆浆文化越来越被大家熟知。
古时候,豆浆是靠石磨磨出来的,石磨的圆融,也是林炳生先生推崇的文化:“待人圆融、处事圆通、成事圆满”。
豆魂林炳生
文/钟sir
眼下,各种各样的微信群特别流行,我就是在一个群里认识了永和豆浆的董事长林炳生先生。他在群里特别出名,因为每天清晨5点半左右,他总是第一个问候大家早上好。后来和他熟识了才知道,林董早上有锻炼身体的习惯,骑自行车和跑步。在我的记忆里,只要林董不出差,几乎天天都是如此。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这件事,对一个做餐饮的人来说简直是无法实现的。而林炳生先生却笑着告诉我们:只要你想要,你就一定能做到!这就是我们永和豆浆的灵魂人物——豆魂林炳生先生!
(钟sir 介绍:上海耀弘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年餐饮运营管理及餐饮品牌策划经验,餐饮投资专家。上海耀弘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餐饮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为餐饮企业提供最专业、最全面、最优质、最快捷的服务。联系方式:zhongsir@passionl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