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正文

要让患者和家属变成 “准专家”

日期:2018-01-0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在竞争激烈的医学科普图书市场上,这套问答形式的图书,因为通俗易懂和权威性,立即崭露头角。
记者|黄 祺
 
       从2015年8月开始,一套名为《抗癌必修课》的丛书,在全国新华书店、书城以及当当、京东、亚马逊等图书销售网站上大卖。《抗癌必修课》丛书共4本,每本专讲一个病种,4本涵盖了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四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上架没多久,这套书就登上了本领域销售排行榜的冠军位置,受欢迎的程度,连出版社的编辑也没有想到。
  《抗癌必修课》丛书由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团队编写,肿瘤科主任臧远胜带着年轻的医生们,利用为病人服务之外的时间,完成了这套图书。在竞争激烈的医学科普图书市场上,这套问答形式的图书,因为通俗易懂和权威性,立即崭露头角。
  过去,医生做科普总是不被看好,读者嫌他们满口专业术语,听不懂。“我们医生的科普作品不仅要权威,更重要的是通俗易懂,这样才能夺回被‘张悟本们’占领的受众,让大众得到正确的医学知识。”编写了几套畅销书后臧远胜有了自己的心得。
  其实,没有什么人比医生更了解患者的困惑。
  “已吸烟多年,现在戒烟还有作用吗?”
  “胸部CT在肺癌的诊断上有哪些优缺点?”
  “为什么在诊断肺癌时需要做基因检测?
  “慢性胃炎会诱发胃癌吗?”
  “药膳食疗对患者有帮助吗?”
  ……
  很多读者翻开书的第一个感慨是:这些问题正是我的困惑呢。
  《抗癌必修课》完成后,长征医院肿瘤科团队今年再出新品《肿瘤一本通》系列,包括《肿瘤预防一本通》《肿瘤排查一本通》《肿瘤化疗一本通》《肿瘤营养一本通》,从肿瘤预防、排查、化疗、营养全程解读的角度,为读者答疑解惑。除了图书,这个团队还拍摄了高质量的医疗剧在公共场合播放,开设微信号传播科普知识,到社区开设课堂直接面对听众,形成了立体式的科普传播阵营。
  医生做这么多科普工作,难道不是不务正业吗?臧远胜不这么认为:“科普本来就是医生的‘正业’之一,教会大家预防疾病、正确对待疾病、配合医生的治疗,也是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就是希望把患者和家属培养成‘准专家’。”
 
患者不再做“小白”
 
  住院部的医生办公室,常常是住院部里最嘈杂的地方,每一天,医患之间的对话都在这里进行。
  “这些单子拿好,先做检查。”
  “这个要化验,然后把化验结果带回来。”
  “手术风险是……但是……”
  “这种疾病世界上平均的5年生存率是……”
  “医生,为什么要查这个啊?”
  “医生,不是要做手术吗?怎么先做化疗?”
  “医生,到底靶向药物好还是化疗效果好?”
  患者满腹疑问,医生尽力解释。患者听了半天,还是云里雾里,想要再问,又怕医生没时间、不耐烦,只好回去问问病友、查查网络,又不敢确认这些信息的真伪——如果你自己是病人,或者陪同生病的家人看过病,一定经历过这样的纠结,见过上面描述的场景。
  在长征医院肿瘤科,情况有些不一样。每一位住院病人,会得到医生赠送的与他自己疾病有关的《抗癌必修课》,书是利用项目经费购买的,免费提供给本科室住院患者。让医生们深感欣慰的是,患者将图书带回去后,下一次再见医生时,困惑少了很多,“小白”问题不再问了,对医生的信任感也明显增加了,医患之间沟通起来更加顺畅。
  筹划出版科普书时,臧远胜团队的初衷,就是让患者和家属对自己的疾病能够了解得更多,医生也可以减少一点不必要的解答工作。“希望患者看了这本书,下次见到医生时不再问‘小白’问题,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更加重要的内容的沟通上。”
  每每谈到医患之间难以沟通,我们常用一个词来解释——信息不对称。
  医生在独立看病之前,已经经过了长达8年左右的学校学习,再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学习学习。十多年的积累,让医生们掌握了普通人无法掌握的医学知识。正是因为专业知识上的差距,医患沟通时,常常是医生认为自己说得很清楚,但患者却一头雾水。
  为了填补医患之间在专业知识上的鸿沟,需要医生更多耐心的解释,也需要书籍等传播载体将医学常识普及到普通人中间。
  《抗癌必修课》丛书的畅销,不仅受到患者欢迎,带来了很好的市场反响,这一项目还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的资助,让科普界同道也大为称赞。图书发行后,有远在新疆、黑龙江、贵州、广东等地的患者拿着书找到长征医院肿瘤科,患者说,医生科普写得这么好,相信医术也是非常精湛的。
  事实上,医患之间的矛盾,常常就产生于医患的沟通不畅,有时候仅仅是医生的一个不耐烦的眼神,患者的一句抱怨,就可能引发一场“战争”。科普读物,就像是一座知识的桥梁,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我遇到的一些患者和家属,生病多年,经过不断的学习,真的可以说是半个医学专家了。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医学知识,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医生的工作来说,都是最大的帮助。”
 
大医更要做科普
  
  长征医院肿瘤科是一个服务内容涵盖多个肿瘤病种的大科室,每年从长征医院肿瘤科出院的患者数量,在全上海综合性三甲医院肿瘤科中位居前三。说到三级甲等医院的责任,臧远胜说,三甲医院首先要以解决疑难杂症、开展创新性临床科研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
  刚刚过去的11月,2017长征疑难肿瘤论坛暨肿瘤临床新进展大师讲坛落幕,该论坛是国内首个以疑难肿瘤为主题的学术论坛。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医学顶尖专家交流了肿瘤诊治的新进展。论坛上的“聚焦疑难,教授查房”环节,专家们从临床关心的疑难点入手,以教授查房的方式深入探讨肿瘤诊疗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让在场的全国肿瘤医学医生们大开眼界。
  在每天都要面对疑难患者的三甲医院里,如何给疑难肿瘤患者提供最佳的诊治,考验着医者的智慧。长征医院主办的这次论坛,就是为了加强肿瘤医学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诊治水平,促进中国肿瘤医学的学术提升,造福肿瘤患者。
  这次论坛上成立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区域医疗与产学研联盟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长征医院肿瘤科臧远胜主任担任首届主任委员。
  在专业上引领诊疗技术的发展、通过科研提升诊疗水平是公立三甲医院最主要的“战场”,但除了这些“高大上”的工作外,臧远胜认为,接地气的科普也是公立三甲医院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2014年,年仅35岁的臧远胜,被破格提升担任这个科室的行政主任,是长征医院乃至上海各家医院中年纪最轻的科室主任。长征医院肿瘤科整个团队,也是上海最年轻的肿瘤团队,平均年龄不到40岁。
  “年轻有好处也有坏处。”由于年轻,有患者一开始会对医生有点不信任,但也正是因为年轻,肿瘤科团队满怀着创新的热情,使得科室文化独树一帜。
  尽管日常诊疗工作非常繁忙,但肿瘤科团队还是在科普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了包括图书编纂在内的多个科普项目。
  去年,乘坐地铁的上海乘客会在车厢的移动电视里看到一部系列剧《抗癌长征路》,分为四集:《滚蛋吧,肺癌君》。与传统的科普短片不同的是,这部医疗影视剧由专业人员编导和出演,制作水平非常专业,可以说是要剧情有剧情,要颜值有颜值。当然,剧中也有医生和真实的患者自己演自己。最关键是,跟那些槽点满满的医疗电视剧相比,这部由长征医院肿瘤科联合专业制作公司创作的医疗影视剧中,剧情涉及的医疗知识非常专业和权威,同时也通俗易懂。
  医疗影视剧除了在公交、地铁的移动电视上播放,还在办公楼宇的各种屏幕上、医院的候诊室以及腾讯、爱奇艺等公共的视频网站上播放。医疗剧一播出便收到了广泛好评,每次到基层医院办科普讲座时,医疗剧总是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影视剧让医学常识触手可及,也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和理解。
  臧远胜介绍,医疗影视剧以及科普丛书项目从全市各个行业的科普教育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2016年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二等奖。
  除了通过书籍、影视剧等媒介传播医疗科普知识,从2015年开始,长征医院的肿瘤科普团队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与公众面对面的交流,用一年半时间走遍了上海市中心城区16家大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公益讲座。与基层医院的交流中科普团队了解到,每天接触大量居民的基层医疗机构,对科普活动非常欢迎。为此,长征医院肿瘤科创建了肿瘤防治科普合作网络平台,这个平台建立起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长期联系,一改过去“一次性”的科普线下活动的形式。“基层医院可以向我们‘点菜’,我们一起策划科普活动。”臧远胜说。
  从科普图书、医疗影视剧到微信公众号、线下科普讲座,长征医院肿瘤科的科普传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还形成了自己的立体式的传播渠道。国内如此成体系地为公众提供肿瘤科普知识的医生团队,到目前为止还并不多见。
  现在回头看,几年前臧远胜医生自费出版的小册子《肺癌一百问》显得有些粗糙,但这一次至关重要的试水,让科普“小白”正式走上了科普之路,现在,臧远胜和他的团队语言风格也大为转变,无论面对患者询问还是媒体的采访,能用尽各种比喻、形容,用最生动的语言解释原本深奥的医学问题。
  值得欣喜的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投入医学科普事业,将医学科普看做自己的“正业”之一。正是因为这些医生的存在,医学知识不再让人望而生畏。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