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临床应用、推动产业升级,盈康一生举办血液生态日活动
11月7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期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盈康一生、上海莱士共同举办了血液生态日活动。血液领域权威专家学者、血液制品行业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围绕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血液制品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与此同时,“临床标准化止凝血管理方案”正式启动。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专家学者,基立福医药科技(上海),盈康一生旗下医疗机构、企业代表共同参与了血液生态日活动。
临床标准化止凝血管理方案启动仪式
立足患者需求,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大有可为
血液制品是现代医学救治多种疾病的基本的、必需的特殊药品,具有稀缺和不可替代的特性,属于国家战略资源,其生产供应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血液制品因战争而生、因战争而兴,是战创伤救治所必需的救命药;和平年代,血液制品又广泛用于新冠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等自然灾难急救,以及血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等众多罕见病终身依赖性治疗,更是当前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过程中临床治疗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马莉与会发言
在血液生态日的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任技师马莉介绍了人血白蛋白和重组白蛋白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人血白蛋白在干细胞培养和HEVEC培养中更具优势:如促进增殖生长、维持细胞形态等。马莉指出,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广泛,而重组白蛋白的临床适应证相对比较单一,重组白蛋白产品在糖基化/糖化修饰、蛋白结构、配体结合方面与人血白蛋白仍存在一定差异,其免疫原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需要长期的临床追踪和研究,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人血白蛋白在国内获批的适应证数量少于国外,提示人血白蛋白的适应证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学锋与会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学锋教授就“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减少异体血输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享。王学锋教授介绍道,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是参与人体血液凝固过程的一类血浆治疗产品,相比成分血液在安全性、有效期、快速溶解、患者使用方便、含量均一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对于凝血障碍性出血,越来越多的循证证据表明,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可以减少异体血液制品输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孙金峤与会发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孙金峤教授介绍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的应用”。孙金峤教授强调,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重要治疗药品,但血液制品和血液采集难度较大,在全行业构建安全规范的血液制品应用标准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也需要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李长清与会发言
血液制品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日新月异,也为血液制品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李长清教授在“全球血浆分离现状及2030发展趋势”中分析指出,全球血液制品行业将继续集中化,少数大型跨国企业将主导市场;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能扩展和并购整合,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从政策与市场创新来看,未来,全球市场可能会有更多政策创新推动血浆采集和技术进步。同时,随着新技术应用与市场扩展,全球血液制品行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增长。
作为国内领先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上海莱士已快速融入盈康一生的智慧血液产业生态,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做好了准备。在“安全、优质、高效”的质量方针指引下,上海莱士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关注技术前沿,在夯实血液制品研发的同时,开辟生物医药其他领域的研发,短效和长期竞争力相结合,持续推进研发创新工作。目前,上海莱士已经拥有5个血液制品生产基地和44家单采血浆站,主要产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3大类,共12个品种,产品在近20个国家注册。
改善血液供应“紧平衡”、推动凝血标准化管理实践创新
随着我国血液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全国无偿献血人次数和献血量实现20多年持续增长,千人口献血率由1998年的4.8提升至2022年的11.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0‰警戒线。但医疗需求释放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医疗技术飞跃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使我国临床用血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血液供应仍处于“紧平衡”阶段,采供血机构供血不足与临床需血量逐年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目前除人血白蛋白外,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的市场认知相对有限,凝血因子类血液制品的合理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上海德达医院孙立忠与会发言
要改善血液供应“紧平衡”现状、保障患者需求,从多个维度出发、合理运用血液制品,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会议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上海德达医院孙立忠教授指出:“当前,临床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并实践如何保障患者需求,这就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不同专业、交叉学科的专家共同努力,让应用更加合理、规范、安全。此次学术交流为改善血液供应‘紧平衡’现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与路径,意义重大。受此启发,我们也将尽快地修订和再版《心脏外科手术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王宗奎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宗奎认为:”在患者有较大失血风险的手术中,合理使用血液制品,可有效止血,从而降低输血量,减轻血站供血的压力。此外,应强调献血献浆融合发展,多措并举,促进无偿献血跟单采血浆的协同发展,国家政策层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血站与浆站的健康比较,打通无偿献血跟单采血浆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社会层面应加强无偿献血与单采血浆的文化建设,加强公众对于无偿献血与单采血浆的认知教育,提高无偿献血和单采血浆的社会关注度和参与率,树立献血献浆同样光荣的思想。”
上海莱士陆晖与会发言
上海莱士副总经理陆晖博士指出,在血液供应“紧平衡”背景下保障患者血液供应,不仅需要更多志愿者献血献浆,还需持续探索如何合理使用血液制品,例如通过“完美手术”系列项目细化在外科手术、急救创伤、老年重症等不同场景下合理使用血液制品,制定更细化的止凝血方案,从而减少术中出血和出血相关并发症、降低临床用血需求。因此,上海莱士基于出凝血机制的研究及探索,携手心外、肝外、神外、重症等各个细分领域专家学者,探索并制定临床标准化止凝血管理方案,旨在提升止临床凝血管理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目前,上海莱士在推动凝血标准化管理实践上已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并拥有了系列化、更全面的因子类产品,包括人纤维蛋白原、人纤维蛋白粘合剂、人凝血酶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未来,盈康一生将与相关专家学者、合作伙伴共享经验、共拓路径,逐步推动各血液制品在医疗机构的规范化使用,构建起完整的血液生态圈,从浆血捐献、存储转运到检测诊断到成分制备,从洞察患者需求、权威论证、研发创新到临床应用。此外,还将推动公众对于无偿献血与单采血浆的科普教育进程,提高无偿献血和单采血浆的社会关注度和参与率,树立献血献浆同样光荣的理念,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让生态圈的外延逐步扩大,促进血液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