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正文

第一届城市更新与公共政策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日期:2024-11-18 【 来源 : 】 阅读数:0
撰稿|黄忠华

  2024年11月1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城市更新与公共政策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城市更新与公共政策”,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知名学者,以及上海市普陀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铮等政府官员和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城市更新与公共政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会议围绕城市更新与公共政策相关主题进行研讨,为深化城市更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合作和发展提供支持。

  会议现场

  参会嘉宾合照

  会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法硕副教授主持。

  全国MPA教指委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孟溦教授致欢迎辞。孟溦院长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性。孟溦院长指出,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统筹更新任务、模式、资源、政策及力量,推动城市更新取得新进展,谱写人民群众城市建设新篇章。她强调,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国内外城市更新的最新成果和实践案例,共同探索治理政策,促进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和国家区域发展贡献智慧和方案。孟溦院长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并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仁的支持与参与。

  上海市普陀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铮为论坛开幕式致辞。朱铮局长对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普陀区在城市更新和住房保障方面的工作经验。朱铮局长表示,希望通过与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深化合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政策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朱铮局长进一步指出研讨会在探讨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会议为促进城市更新和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持。

  论坛开幕式后,报告厅隆重举行了“公共管理学院与普陀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签订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在签约仪式上,上海市普陀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党组书记朱铮、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孟溦教授共同签订合作意向书。合作协议签署标志着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普陀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将未来共同致力于探索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城市更新路径,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更好地服务于普陀区、上海市乃至更广泛区域内的城市治理和住房保障管理需求。

  签约仪式后进入主旨报告环节。主旨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孟溦教授主持。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林教授以《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空间生产与风险治理》为题进行了分享。吴晓林教授将贵阳花果园社区作为超大型居住区的典型案例,强调了该社区在管理和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突出了中国在老旧社区改造、养老服务、物业管理及养老保险等方面的进展与挑战,并进一步引出了社会治理中居民、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凸显出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吴晓林教授指出解决之道在于加强社区自治,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并通过党建引领和社会参与来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吴璟教授以《城市更新中居民居住痛点识别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研究》为题进行了分享。吴璟教授指出城市新建住房的需求变化,以及存量与增量之间的转换,讨论了城市更新对提升住房品质和满足不同居住需求的重要性。吴璟教授进一步论述了城市更新过程中居民居住痛点的识别与解决策略,强调了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居民需求、提升居住质量和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及物业管理等问题,提出了结合技术创新和社区治理创新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以《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的方向与路径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张蔚文教授通过云栖小镇的转型案例,探讨了数字化运营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未来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社区更新与居民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强调政府与多元主体合作模式在老旧社区更新中的优势;介绍了杭州浙工新村自主更新项目的成功经验,强调居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的协同作用;并讨论了传统工业园区向特色小镇转型的策略,提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发展思路,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和实践路径。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以《从上海案例谈可持续的城市更新》为题进行了分享。诸大建教授强调城市更新应从重建转向有机转型,通过优化现有建筑空间和城市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诸大建教授以上海为例,探讨了通过城市更新和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实践,强调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重要性,以及智慧体系现代化和城市振兴的目标。他还提出了通过政策支持、土地使用效率提升和功能多样化等策略,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并讨论了城市更新中历史保护与功能变化的平衡问题。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严荣以《健全公共政策体系推进上海城市更新》为题进行了分享。严荣院长梳理了上海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提出了基于X-Y-Z维度的政策工具-目标体系分析框架。通过黄浦区外滩第二立面区域更新、虹口区瑞康里167街坊项目等案例,严荣院长展示了上海城市更新的实践。同时,借鉴国际与国内经验,如日本都市更新机构和武汉城市更新局,严荣院长提出了完善上海市城市更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包括规划与考核、政策工具箱和政策实施举措,强调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是推进城市更新的关键。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系系主任黄忠华教授以《以空间精准城市更新政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为题进行了分享。黄忠华教授深入剖析了空间精准城市更新政策的内涵、特征事实与理论体系。他提出城市更新政策需关注空间精准,以避免空间失衡和空间不正义问题;强调空间精准城市更新政策不仅是新理念,也有深厚理论基础,涉及空间生产和区位导向政策等相关理论。黄忠华教授以伦敦城市更新案例阐述了空间精准公共政策在实现效率和公平统一中的作用,指出空间精准城市更新政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会议下午设置一场圆桌论坛和三场平行分论坛。圆桌论坛的主题是“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与政策”,上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金星副教授主持。圆桌论坛开始后,胡金星副教授首先介绍了与会发言专家和下午论坛安排流程。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杭州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研究院院长李明超以《城市更新背景下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题与治理》为题进行了分享。他围绕调研城市地方立法实施多年来的政策评估,探讨了从未来社区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到完整社区的转化落地,以及房地产开发由建房屋向建社区的转型,面对法规政策与工作实践不适应、配套规划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设施移交与监管机制不健全、市场建设与管理运营不畅等难点,提出“实效导向”“协调并进”“权责清晰”等治理对策,强调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核查与补短板应该成为城市更新的关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以《创新街区建设:创新导向的城市更新》为题进行了分享。邓智团研究员探讨了创新在城市内部空间的集聚现象,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新逻辑。城市发展底层逻辑是人、业、城的优先次序。过去城市发展逻辑是业兴人、人兴城。新时代下,城市发展逻辑正在转向“城兴人、人兴业”,并以波士顿海港广场、张江科学城等国内外城市更新案例,提出城市更新的新路径,即实施功能与空间的双混合策略、重视新公共利益、重视新公共利益等。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法硕副教授以《智慧社区建设何以赋能超大城市老旧小区治理转型》为题进行了分享,针对老旧小区的智能化、数字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其面临的底子差、管理不善和资金不足等挑战,强调社区安全的重要性。基于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王法硕副教授提出了“一体两翼”的蝴蝶模型,阐释了老旧小区如何通过更新实现蝶变。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杨浩然教授以《智慧出行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题进行了分享,探讨了智慧交通与城市更新的协调路径,分析了大数据和精细化方法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提出了实体与虚拟交通的尺度定义,以及流空间与橄榄球模型在交通与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圆桌论坛下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盛副教授主持。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崔光灿教授以《城市更新中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模式与公共政策优化》为题进行了分享,探讨了利用城市更新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策略,指出闲置土地的再利用是关键。实践中,市场需求对“职住平衡”有着强烈需求。案例显示,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如安歆青年社区和乐松活力社区项目,实现了闲置资源的再利用,促进了职住分离问题的缓和。国企如润材公司也通过改建闲置厂房,以及苏河美欣公寓的转型,展示了政商合作的不同形态。城市更新促进了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政策的优化,通过存量更新激发城市活力。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牛星副教授以《城市更新背景下存量空间盘活困境及模式创新》为题进行了分享。牛星副教授指出存量可持续城市更新是系统性问题,关键在于土地资源的高质量利用。以上海为例阐述了政策体系的演进与理论基础,包括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及协同治理理论,揭示了二次开发中的企业顾虑、市场管理不规范等困境,并提出了政府弹性收储、企业自主转型等模式创新,倡导政府主动介入与政策工具的优化,以实现可持续用地供给与管制。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亚霏博士以《可持续城市更新的理论、实践与政策探讨》为题进行了分享,提出了空间再生产视角下的可持续城市更新理论框架,并指出可持续城市更新是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和原则的引导下,以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利益主体高效协同和利益共享为基础,通过对城市存量空间的再调整和再生产,实现空间综合价值的再创造和再提升,以及综合效益的再协商和再分配的一种整体统筹、资金平衡、持续推进的行动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金星副教授以《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的内涵及实现路径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指出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是在我国一二线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流出、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维护支出进一步扩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央政府提出城市更新及更新试点中带来的新问题等多个因素驱动下提出来的。其内涵是指满足当前居民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城市更新,即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协同发展,是包括居住区、生产区、生活区、文化区以及基础设施在内的全方面的城市更新,同时也是以治理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最后从战略、资金来源、更新机制、运营场景、制度与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城市更新的实现路径。

  平行分论坛1的主题为“城市更新与治理现代化”,上半场由普陀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陈亮主任主持,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哲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易虹老师点评。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吴新叶教授介绍了数字化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应用,强调了社区更新应关注生活层面的改善,并通过上海智慧社区案例展示了技术应用与居民服务的紧密结合,强调了从传统办公功能向智慧共享空间的转型,展示了通过空间重组和智慧化改造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和居民体验的案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汤金金老师通过山塘街道南村居民区的案例,展示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压力和自下而上的居民需求如何影响社区治理,强调了在地化策略和居民参与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执行加装电梯政策时,通过补偿和情感沟通等方式解决矛盾,体现了政策执行中对情理的重视。上海财经大学程梦莹分析了空间生产如何影响服务再生产和基层治理,强调了政府在城市社区服务供给中的角色,以及数据化服务分配对公共空间服务供给的影响。

  平行分论坛1下半场由普陀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陈亮主任主持,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吴新叶教授和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邵子南副教授点评。

  内蒙古财经大学赵春慧详细分析了东河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嵌入理论和协商治理理论的研究框架,旨在通过党建引领和多元主体嵌入式治理策略,解决老旧小区的多维困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华东师范大学陈慧娴基于社会情境理论构建社会认知、伦理观念和政策环境三维分析框架,在深入分析中国以房养老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上海政府机构、养老机构和户籍老人的深度访谈研究以房养老政策水土不服的困境。西南交通大学王芷丹基于渐进主义理论,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探讨了成都市棚户区改造政策工具的组合特征与演变逻辑,研究揭示了政策从谨慎实施到结构强化,再到优化和供给侧改革的演变过程,强调了政治博弈、目标和学习能力对政策演变的影响。

  平行分论坛2的主题为“城市更新与公共政策”,上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曲如杰副教授主持,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沈昊婧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杜娟副教授点评。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红莉副教授团队成员孙双玲研究使用2011-2022年中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发现公共数据开放通过提高市场化水平、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韧性,揭示了公共数据开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南京农业大学张佩基于“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效力”分析框架,对中央和地方883份政策文本进行了结构与工具使用特征分析,并采用PMC指数评价法对15份代表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估。华中科技大学史雪晴通过构建“政策工具类型—政策干预环节—政策干预对象”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武汉市城市更新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梁蜜通过构建“政策工具(X维度)—政策要素(Y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对国务院在2022-2024年间颁布的11份住房政策文件进行了系统化分析。

  平行分论坛2下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杜娟副教授主持,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红莉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曲如杰副教授点评。

  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沈昊婧副教授构建了“政策工具(X轴)-政策力度(Y轴)-政策场域(Z轴)”三维分析框架,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典型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9-2021年间四市168份城市更新政策文本,挖掘城市更新政策的演变历程、形式特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利用的演化。华南理工大学周文喆以“公共体育服务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政策工具(X轴)-政策目标(Y轴)-政策主题特征(Z轴)三维分析框架,运用NVivo14软件分析中央与省级政府颁布的76份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借助ROST-CM6计量软件分析政策文本主题词。华东师范大学陆晨阳梳理上海市公租房政策的嬗变,以临港新城为案例,探讨临港新城公租房现状和现实困境。

  平行分论坛3的主题为“城市更新与空间治理”,上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盛副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邓旷旷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英伟老师点评。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章志涵研究分析了建言式、共建式、协商式、自主参与式四类居民参与城市更新的事例,提取了权力共享的“梯度逻辑”,强调了居民参与的重要作用。同济大学艾雨池从城市治理系统化、经济生产清洁化、技术支撑创新化、生态活动公众化四个角度,综合探讨了山西大同市的绿色转型案例,提出制度建设与标准制定、产业培育与转型、双重参与反馈机制三个对策。华中师范大学李佳卉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嵌入-结构-行动分析框架,分析了武汉通过“物业城市”模式进行超大城市治理的案例,通过制度、文化、结构嵌入,实现多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浙江大学季柳如麟运用定量方法,对1998-2014年长三角扩容带来的产业机构优化效应和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原位城市和新纳入城市的效应存在区别。

  平行分论坛3下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家平老师主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汤金金老师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章志涵点评。

  福州大学林茂兴基于间断均衡理论,以上海城市更新政策为例,探究政策变迁中注意力分配及其动态过程,研究结论丰富了相关理论,并为上海城市更新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深圳大学谢茗舜以广州市恩宁路片区为例,分析了城市更新政策的演进历程,总结了各阶段的优缺点,提出了逐步完善的政策建议。济南大学王欣雨通过分析黄河流域城市洪涝韧性的时空演变,探讨了影响洪涝韧性的因素。西北大学叶振南的研究假设撤县设区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镇化质量提升,使用PSM-DID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使人口集聚效应显著,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论坛闭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系系主任黄忠华教授做总结发言。黄忠华教授对所有参会嘉宾和会务组师生表达了感谢,从论坛主题、研讨内容等方面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回顾,对参会论文汇报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最后,黄忠华教授表示未来将共同致力于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城市更新与公共政策研究,期待未来能与各界同仁继续深化合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下可持续城市更新和公共政策优化努力!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