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代表企业横渡“达尔文之海”,太蓝新能源首推4321路线
如今,固态电池行业想要走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阶段,还需跨越从技术研发走向产品市场化过程中的“达尔文之海”。日前,固态电池代表企业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联合发布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在发布会上,太蓝新能源还提出4-3-2-1技术路线,通过“减材制造”理念助力固态电池产业升级。
“达尔文之海”是指从产品原型(即实验室产品)到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过程,面临投入生产和大规模生产之前的种种问题,概括为固态电池的开发阶段、量产阶段、装车验证阶段。当前,大部分厂商都处于固态电池的“达尔文之海”阶段,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还需要迈过材料关、技术关及成本关等数道门槛。
在发布会上,太蓝新能源提出了创新性的“减材制造”理念,助力行业解决电池安全和使用效能的难题。这一理念通过逐步减少电池中的非活性材料,最终实现全固态化的目标,太蓝本次发布的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最新成果。
在减材制造范式的指引下,太蓝新能源颠覆性地提出4-3-2-1技术路线:在传统液态锂电池四大主材的基础上,第一步,减掉隔膜,减掉部分电解液;第二步,完全减掉电解液;第三步,减掉负极。全新的“减材制造”理念,也进一步明确了从半固态到全固态电池的进化路径。
目前,太蓝新能源无隔膜固态电池产品已经通过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和GB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认证,获得检验检测报告。经过电池安全测试验证——挤压、高温、过充,远超国标要求。这些成绩,足以证明太蓝的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显著增加了安全性能,将加速企业横渡“达尔文之海”。
固态电池代表企业太蓝新能源还给出了量产时间表,无隔膜半固态电池2026年装车验证,而全固态电池则预计于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在特殊领域开展示范性应用。而长安汽车作为头部车企,首次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投资布局,就选择了太蓝新能源。这既体现了对太蓝新能源企业实力的高度认可,也将有效加速固态电池在国内汽车产业的布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