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健康成国家战略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构建“医防融合”平台
“睁开眼、闭上眼,打开来、遮起来……”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全国首套《学龄前儿童主动眼保健操》正式发布。这套为学龄前孩子量身定制的眼保健操,由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和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牵头编制。
这是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上海眼防中心)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做出的又一贡献。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数据,2021年上海6至18岁青少年近视率首次下降,约为1.2个百分点,逆转30年来的上升势态。这一巨大的变化背后,是包括上海眼防中心在内的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中各个部门的久久为功。
从六一儿童节到6月6日“全国爱眼日”期间,上海眼防中心推出多个活动促进公众对眼健康的重视。
中国是智能终端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当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屏幕包围,眼睛也不堪重负,因此,视力困扰从过去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变成了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受到威胁的健康大问题。
眼健康,不仅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青少年近视防控已经成为国家战略。5年前,习近平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关切地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 2018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成年人眼病的防治和青少年近视防控,正是上海唯一的市级公立眼科专科医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优势专长。近十年来,上海眼防中心面向民众守护眼健康的迫切需求和青少年近视防控国家战略,不断在临床医疗服务、临床科研上探索创新。
经过近十年快速的发展,拥有康定路院区和虹桥路院区的上海眼防中心不仅被眼病患者、存在视力问题的孩子家长所信赖,更是在临床科研、公共卫生专业领域贡献了“上海方案”“上海经验”。
随着眼科诊疗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用,随着眼科MDT诊疗模式的推广提升疑难疾病诊疗水平,随着国际医疗服务中心满足多元眼科医疗需求,上海眼防中心构建的“医防融合”医疗服务平台正在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吸引力。
“出现眼睛有关的困扰第一个想到上海眼防中心。”“全家老小的眼睛问题都交给上海眼防中心。”上海眼防中心的管理者反复地提起他们心目中未来医院的样子,这个听起来质朴的目标,代表着医院综合的实力。
一家精而美、精而专的眼科医疗平台,正在改变着我们对“眼科医院”的固有印象。
一家容易“圈粉”的眼科医院
5月末的一个周日,70岁的毛女士驾车载着先生去参观画展。毛女士夫妇是一对高知、对生活质量有着较高要求的老人。不过,人体的衰老是无法拒绝的自然规律,去年年底的某一天,正在开车的毛女士隐约觉得左旁路边的交警有一个指挥动作,但她却没看清。
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毛女士的警觉,朋友介绍她赶紧去她家附近的上海眼防中心去看看。上海眼防中心虹桥路院区,是一个11栋小洋楼组成的别致院落,门诊、日间手术等业务都在这个院区内开展。
因白内障左眼短暂失明的经历让毛女士印象深刻:“没有得过眼病的人不能理解,眼睛失明特别影响生活、特别影响心情。”
走进上海眼防中心,毛女士的第一印象是就医流程顺畅,医护对她关心有加。“看病的过程一点也不麻烦,跟着医院的流程一步一步走。我去过别的医院,比较下来这里检查设备非常先进,医生很快就给我下了诊断: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
得到明确诊断后,手术的时间也预约好了。术前检查完成后,毛女士按照通知一早到医院住院部办理手续,在病床上做最后的一些手术准备,然后由护工带到手术室。“一点痛苦也没有,像我这么胆小的人,都完全没有不舒服。”
手术整个过程不超过半小时,术后回到病房观察,临近中午,毛女士就可以回家了。之后她只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而与上海眼防中心建立医联体联动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会继续随访她的术后康复情况。
上海眼防中心是上海日间手术开展最为成熟的医院之一,目前日间手术率已经达到99%,也就是说,几乎没有病人需要住院过夜。这样的特色是由眼科手术本身的特点和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所决定的,而最后的结果是在保证手术安全和有效的前提下,患者当天就回家,感受更加舒适。日间病房与社区医疗机构的联动,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在服务好患者的同时合理配置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上海眼防中心是上海日间手术开展最为成熟的医院之一,目前日间手术率已经达到99%
接受白内障手术已经过去三个月,毛女士的生活早已回到正常。手术后,她不仅把对上海眼防中心的好印象告诉给远在海外的子女、安排先生到医院做眼睛检查,还介绍一些老朋友到医院看眼病。最近她又咨询医院,是否可以到医院做志愿服务——她本身是华东医院志愿者,经常在医院门诊为病患服务。
这些年,像毛女士这样因为亲身体验而被上海眼防中心“圈粉”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医院也因为诊疗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而不负众望。
目前,上海眼防中心设有眼科中心、视光中心、防治科等重点业务科室,在眼病诊治方面,白内障精准化手术、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黄斑病变及糖尿病眼底病变规范诊疗、青光眼个体化诊治、微创泪道激光和成人高度近视的整体化治疗等独具特色。
为了在专科基础上做到更“精”,医院近年成立了眼底病专科、白内障专科。“由于人口老龄化、‘三高’人群增加、眼底病发病率增高,上海眼防中心设置眼底病专科,围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性疾病、高度近视、黄斑疾病等为广大眼底病患者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同时,医院眼科中心和视光中心等专科也在持续发展,引入国际先进的新设备、新技术,进一步提升诊疗能级。”上海眼防中心院长邹海东向《新民周刊》介绍。
从体积而言,眼睛是人体一个“小小”的器官,但眼科疾病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不简单。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加周全、便捷的医疗服务,上海眼防中心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让多学科医生围绕病人提供诊疗服务。
在“青光眼医师—临床药师联合门诊”,药师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开展药学信息与咨询服务,进行用药教育宣传、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工作。
在“高度近视多学科联合门诊”,多学科医生为成人高度近视患者提供视力提高解决方案,包括医学配镜、角膜屈光手术或ICL晶体植入手术等,提升高度近视患者的视觉舒适度,提供严重飞蚊症(玻璃体混浊)的激光治疗,高度近视眼底视网膜病变的全面检查、预测分析及防控指导。
此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门诊”通过多学科联合门诊的模式为孩子们服务。在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的“2022公立医院质量管理金鼎奖”评选中,上海眼防中心《儿童近视防控全周期MDT门诊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典型案例荣获“优质高效奖”。
今年已经11岁的小杨同学,对上海眼防中心内错落的小楼熟门熟路,从幼儿园小班开始,他就在医院接受纠正视力的治疗。幼儿时期,小杨同学存在弱视和散光的视力问题,杨爸爸经朋友介绍到上海眼防中心就诊。
“最初几年通过使用眼药水和遵照医生开出的行为处方,小朋友弱视明显改善。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有一段时间在家上网课,我们发现他出现了近视的趋势,立马又到医院看近视问题。同样是药物和行为干预双管齐下,到现在五年级,小朋友没有出现近视。”小杨爸爸提起成功预防近视这件事很是自豪,也庆幸自己对孩子视力保护非常重视,早早地就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上海眼防中心的学科发展,一直围绕着眼科疾病谱的变化和民众的多种需求。近些年,干眼症患者快速增加,为此,上海眼防中心设立专门的“干眼诊治中心”,干眼症患者如果到上海眼防中心虹桥路院区,只需在一栋小楼里就能完成所有的检查和治疗。
“很多患者告诉我,原本是带孩子来看近视问题,后来发现老人的眼病,中年人的眼健康困扰,都可以在我们上海眼防中心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希望未来医院可以为更多的家庭,提供全人群、全方位的眼健康医疗服务。”邹海东院长说。
临床科研厚积薄发
患者看到的只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和医院硬件,真正支撑一家医院彰显优势的,是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临床科研带来的发展潜力。上海眼防中心承担着眼病预防与治疗的双重功能,是国家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挂牌单位之一。
“医防结合是上海眼防中心的历史底蕴,也是医院在临床科研上的特色。”上海眼防中心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高玮向《新民周刊》介绍。
成立于1942年的上海眼防中心最初的名称是“沙眼防治所”,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沙眼等传染性眼病是威胁民众眼健康的主要疾病。随后的几十年,这家医院承担了大量预防、治疗沙眼,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在公共卫生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
厚积而薄发,近几年,上海眼防中心的临床科研成果备受瞩目。
2022年,许迅教授、何鲜桂教授领衔的团队通过一项随机对照人群试验(STORM研究),评估了户外活动时间和光照强度对防控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发表在眼科顶刊《Ophthalmology》上。这个研究为揭示户外活动预防近视的具体机制和作用规律提供了新线索,证实了户外时间的保护作用与暴露时间和光照强度有关,并尝试给出了量化关系。这些发现有助于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策略以降低近视风险。
这项登上眼科权威学术期刊的论文,是上海眼防中心多年临床科研工作杰出的果实之一。还有大量的临床研究,直接应用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领域中,并且已经看到了成果。
上海早于全国启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2011年起,上海市卫健委和市教委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为期三年的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建立工作,由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具体负责实施。
在没有模板可以照搬的情况下,上海眼防中心通过组织17个区县眼病防治机构、2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2家定点医疗机构,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109.7万名孩子的屈光发育档案。其间,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在学龄儿童当中进行简便高效的裸眼视力结合非睫状肌麻痹下近视筛查方法,这一方法也被纳入医院牵头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上海市地方标准中。
如今,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上海模式”和“上海方案”已经推广到全国各地,上海眼防中心也因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上的出色成绩获得各种荣誉。
上海市眼防中心大型公益活动“目浴阳光”。
2022年,医院“数智驱动‘6P’医防融合青少年近视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荣获第二届上海医院管理创新奖一等奖;医院牵头制定的《中小学屈光不正筛查规范》荣获首届上海市标准创新贡献奖,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等屈光不正筛查基本要求、方法和筛查后转诊建议、处理的标准,对提升我国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水平贡献了新的技术力量。
2020年至2022年,上海市开展第五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眼防中心积极应用新兴智能技术,研发“明眸App”及监测户外活动智能腕表,建立“家—校—社区”联动儿童青少年近视智慧精准综合干预示范模式和可推广复制的标准化方案,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市300多万儿童青少年的全球最大数字化屈光发育档案体系。
据介绍,户外活动智能腕表作为上海眼防中心临床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将很快实现量产,并且推广到全国多个城市使用。近期,医院临床科研团队与灯具企业合作,正在开展灯光与视力保护相关研究,为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如何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提供科学依据,科研成果未来也可能产生转化产品投入广泛使用。
尽管人数不多,上海眼防中心这支精干的临床科研队伍,依靠管理制度创新和开放合作的工作方式,实现了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和支撑临床医疗的三丰收,成为国内眼科临床科研领域一颗闪耀的明星。
满足民众眼健康迫切需求
登录上海眼防中心的自助挂号系统你会发现,像干眼症、眼底病、白内障等疾病的门诊号需要“秒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展加速,电子产品普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眼病诊治和眼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急速增加。
眼病的预防需要靠前一步,上海眼防中心针对这些变化,借助新技术不断创新。
自助测量血压大家都很熟悉,眼健康检查能否像自助测量血压一样普及到社区医院、办公楼宇甚至更多的地方呢?上海眼防中心正在做这样的探索。
虹口区北外滩一栋写字楼内,由数台全自动眼科检查设备(自动视力检查仪、自动电脑验光仪、自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等)组成的智能化眼病筛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仅需要几分钟时间,不用专业人员帮助,普通人就可以完成对自己眼健康的筛查。这套由上海眼防中心研发的全自动眼病筛查智能化设备和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VIMC),已经在上海市16个区开展居民视觉健康管理试点,目的是尽早发现疾病“苗头”,及时干预致盲性眼病。
上海眼防中心牵头创建的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VIMC)
据介绍,VIMC依靠完善的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将受检者视力、屈光状态、眼底照片等检查数据经过质控后上传,通过AI软件在线诊断,可以在20秒内快速自动生成视觉健康筛查诊断报告,得到精准可靠的随访管理建议。受检者通过手机“健康云App”“明眸视觉健康App”查看结果和就诊建议,接下来根据提示就诊复查,享受社区转诊、社区随访等动态连续的视觉健康分级分类管理服务。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 期间,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办的“2022上海市级医院临床科技创新论坛”上,VIMC作为科技创新项目展示。记者看到,一个布局简洁明快的空间里,体验者无需专业知识,只需要在几台仪器上自助检查就可以获得自己眼健康的初筛报告。相信这套系统未来也会在社区和办公楼宇中“圈粉”。
高玮书记介绍,为了将上海眼防中心众多优势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到更为广泛的地区,服务更多患者,上海眼防中心发起成立“长三角眼病防治专科联盟”,于2022年2月正式启动,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标准化、同质化眼病防治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同年10月,长三角眼病防治专科联盟专项基金成立。联盟将开展区域社区视觉健康服务试点示范;组织长三角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高等院校或其他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视觉健康培训;以健康智慧大数据平台为载体促进长三角各地医院之间打通相互转诊的绿色通道和互联网远程诊断通道,更好地为长三角群众眼健康服务。
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上海方案”,如今也已经推广到了全国各地。根据国家卫健委工作部署,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作为专业机构对口指导福建、广西、宁夏开展全国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视光中心主任朱剑锋到广西为贫困斜视患儿做筛查。
此外,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存在着多元、多层次的眼科医疗服务需求。为此,上海眼防中心虹桥路院区内设立了国际医疗中心,于2022年9月开始运营,目前已建立便捷的商保直付系统,和20余家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达成直付转诊合作,可以为国内国外患者提供温馨、优质、专业的诊疗服务。
正在建设亚洲医疗中心的上海,以优质的医疗资源取得了全国病患的信任。上海眼防中心通过管理和技术的创新,搭建起眼科医疗服务和临床科研平台,为上海眼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