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社区就诊
上海六院创新建立首个紧密型健康联合体
“之前我每个月要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看病开药,坐公交车一个多小时,有时候只能让女儿请假送我去。现在泥城社区医院就可以看医生开药了,大病医保在社区医院也可以用,挂号费我只要出1.5元,真的是太方便了。” 从今年9月起,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的肾病透析患者李阿姨(化名)只需要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在家门口看大病,这对于她来说不仅减少了奔波,也降低了费用。
李阿姨获得的方便,依托的是一种创新的医疗联合体形式——“市六—临港”紧密型健康联合体。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殷善开介绍,“市六—临港”紧密型健康联合体是上海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由三级医院直接对口一级医疗机构的健康联合体。
除了腹膜透析技术下沉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完成了其他适宜技术的下沉,包括肺功能检测,冲击波治疗,心脏超声,中孕早期胎儿筛查,癌痛的综合治疗,PICC和静脉输液港植入,刃针治疗等等,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充分下沉、提升慢病管理能力的大目标。
紧密联动,有何不同
9月28日上午,“市六—临港”紧密型健康联合体2023年度临港新片区大型巡回义诊在上海浦东新区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同时,“市六—临港”紧密型健康联合体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治疗社区示范体系建设同期正式启动。
上图:“市六—临港”紧密型健康联合体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治疗社区示范体系建设正式启动。
统计显示,来自泥城镇、万祥镇、书院镇、南汇新城镇和四团镇的透析患者在市六医院临港院区占比51.9%,这一项目将市级医疗机构的优质资源“垂直”注入社区,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近”享三级医院同质的医疗服务。
上海浦东新区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士军向记者介绍,泥城社区医院覆盖约12万居民,在这一区域生活的腹透治疗病人有近20人。泥城社区距离最近的三级医院有十多公里。
泥城镇社区腹膜透析治疗项目从今年9月开始试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对社区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同时,上海六院肾病科医生通过多点执业的方式到社区医院提供技术支持,每周都会下沉到开展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由此,像李阿姨这样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完成了复诊和开药,免去了每月一次的奔波。
记者在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腹膜透析室内放置了一台透析设备,护士会为患者演示操作方法,指导患者解决日常居家透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统计,社区腹透项目启动当日就有8位患者就诊。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脏科主任汪年松教授介绍,目前国内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为10.8%,尿毒症透析患者超过100万,其中腹膜透析超过14万,上海市1万多尿毒症患者中,30%以上正在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是一种患者在家可以操作的治疗,但是患者需要每月去医院,腹透治疗下沉社区的探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方便病人。
除了方便病人之外,如果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要转诊,“市六—临港”紧密型健康联合体也将为患者到上级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提供便捷。他表示,接下来联合体将继续建设慢性肾病诊疗联盟,未来通过紧密型健康联合体,在社区开展慢性肾病的筛查,使得肾病患者得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这种形式,三甲医院还为社区医院培养了“全专结合”的医生,在居民身边提供慢性肾病专科服务。
腹膜透析治疗下沉社区的背后,还有医保政策的新探索。在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医保局、浦东新区卫健委、浦东新区医保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病医保落地社区医院,大大减轻了透析病人的经济负担。
临港的医疗创新实践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市六—临港”紧密型健康联合体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治疗社区示范体系的实施惠及了尿毒症患者,让“透析不出社区”在临港得到了实现;提升了基层防、诊、治能力,实现了临港基层医疗机构慢性肾病管理服务提质增效。
上图:上海浦东新区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腹膜透析诊室。
9月28日当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脏内科、骨科、内分泌代谢科等20多个重点学科与特色学科的医疗专家,在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为居民提供慢性肾脏病、常见慢性病、疑难复杂疾病和腹透护理等疾病诊疗和健康咨询服务。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慰问了义诊专家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金山表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临港地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希望市六医院立足区域特点和医疗特色,强化“市六—临港”紧密型健康联合体,构建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让临港百姓就近享受高水平优质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他表示,下一步,临港新片区、申康中心、市六医院要协同发力,大力加强研究型病房、临床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尤其关注医疗器械和装备,支持环六院科创园区建设,全力加快妇儿学科建设,服务好临港新片区青年人才和广大百姓,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内涵,助力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建设,为建设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因地制宜支持小洋山门诊部建设,覆盖医疗资源配置盲区,推动小洋山驻港职工的健康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保障洋山深水港高质量发展。记者|黄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