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时政 > 正文

梁振英:香港新特首素描

日期:2012-04-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一个新特首,是要能为香港把脉断症而开出良方的人。

 

香港特首选战,硝烟满城,战况激烈,3月25日终于尘埃落定。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616号令,任命梁振英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这场选战是香港回归以来竞争最激烈、过程最艰难的一场选举。1193名选委的1050张有效选票中,57岁的梁振英以689票(得票率60.9%),击败唐英年和何俊仁两位对手,当选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人选,将于7月1日上任。这一战果,在三五个月前,没有多少香港人会相信。梁振英的选举工程是一次“愚公移山”,他实践“一步一脚印,证吾道不孤”。当选举管委会主席宣布这一结果时,梁振英没有狂喜,肃穆的脸上,显露出百感交集的神态。他知道,新一届政府的新政风云,将面临严峻挑战。
  他向在场人士一再鞠躬,而后出人意料,他转身向竞选对手唐英年一鞠躬。接着,他趋前伸出右手,落败的唐英年也微笑着伸出右手。一双手紧紧握着。唐英年向梁振英说了句祝贺的话,此时,梁振英的左手伸向唐英年,四指与拇指分开,紧紧揣着唐的右臂。从政治人物行为学的肢体动作看,这绝对是强者、赢者的握手风范。
  政治领袖与人握手是有讲究的。这是他们的另类魅力。政治人物的举手投足,都显现其心理状态。梁振英步下台,再度出人意料,他先走向唐英年阵营的竞选团队,微笑着与唐营人士一一握手,而后再回到与他同甘共苦多月的竞选团队握手。
  一旦胜选,便向唐英年鞠躬,走下台先去唐营握手致敬,这是梁营事先设计的动作。这无疑是一种象征,表示一种态度:大和解。这是他治港新思维的第一步。正如他在稍后的胜选宣言和记者会上一再强调,“竞选已经结束,合作马上开始”,“已经没有唐营、梁营、何营之分,只有‘香港营’”,“希望大家团结包容,将正能量重新注入香港”。胜选后的梁振英,继续每天下基层见市民,会见各党派、各团体要人,仍推进他的“选举工程”。
  2012年第一季度,在两岸三地关系中,国人最为关注的无疑是两场选举: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马英九能否战胜蔡英文;3月香港特首选举,同属建制派的唐英年和梁振英,不论是谁,能否取得过半数的601票。有趣的是,香港这场特首选战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竟有些偶然巧合。两地都是“双英对决”(香港何俊仁胜选几乎无望,可不计),台湾地区是一双男女,香港是男男对决。两地胜选的票数,都是六、八、九,三个吉利数字,梁振英689票,马英九则689万,只是多四个零。更重要的是,梁振英当初出选特首而获中央首肯,正是与台湾有关。
 
 
推动港台合作
 
  董建华执政时期,曾荫权执政初期,对台关系都相当谨慎,束手束脚,香港极少主动与台湾互动。2009年1月初,北京《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之际,梁振英接受笔者专访,他说:“中央政府给香港的政策其实是很宽松,香港要善于用,要改变思维。人不在当地,不在现场,工作是很难展开的。包括台商在内的台湾经济产业界,在香港有各种名目的机构,有半官方的,有民间的,它们在香港存在肯定有它们的理由,包括港台双边经贸的需要。那么为什么香港就没有在台湾办一些类似的机构呢?”
  他举例说,台湾业界对香港仲裁中心特别有兴趣,香港律师会和台湾律师协会竟然完全没有联系,香港交易所、香港旅游局在台湾从来都不设机构,刚刚设立办事处的贸易发展局规模极小,难成气候。他又说:“我们有那么多专业团体,有那么多半官方机构,还有政府部门,应该率先去做些事。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来了香港,国民党秘书长来了香港,那么香港也派个司长、局长去台湾,不谈别的,谈谈经贸旅游又如何?特区政府应该主动些,积极些。”
  梁振英经常去台湾,上世纪80年代,他在台湾地区有业务,每年去几次,2008年他去了台湾3次。2008年10月底,他组建一个香港专业联盟的团去台湾考察。那时他有大陆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双重敏感身份。梁振英此举,对港台关系融合发展,起了“解冻”关键作用。专业联盟包括律师会,大律师公会,会计师公会,建筑师学会、工程师学会、医学会、牙医学会、园境师学会、规划师学会和测量师学会等香港最大的10个专业团体,代表了属于这10个专业团体的6万多专业人士。除了专业团体之外,他同时还请了香港交易所、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贸易发展局随团。他们与陆委会、海基会等,介绍香港的专业和相关经济功能,这些都是香港有竞争力的、有优势的行业,对促进港两岸三地的经贸往来可以发挥很大效用。
  2009年8月,台湾地区内部为了要不要和大陆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争论不休。此际,梁振英接受龙应台文化基金会邀请,在台北以“飞跃、躁动——看中国的新眼光”为题发表演讲,分析未来台、港和大陆三地的经济互动。一个月后,时任国民党副主席的吴敦义在马英九告知将由他组阁的就职前夕,密访香港,在台湾一度掀起一阵风波。此行不到20小时,吴敦义在香港会见了梁振英。梁振英在台湾有不少朋友。2012年1月,他对笔者说希望经常去台湾多做交流,多见朋友。他说:“港台关系的面很宽,我们现在谈得最多的就是经济和旅游。港台之间有一个面我们没有好好去开发,这就是文化。台湾把中华文化保存和发扬得特别好,香港完全可以同台湾有更多的接触。港台关系可以是全方位的关系,这也有利于香港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的发展。”
  梁振英与台湾的互动,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引起舆论关注,却引起中央政府关注,颇获赞赏。正是梁振英赴台,台湾官员赴港,台港关系由最初松动发展到今天交往频繁而热络,以致通称“小两会”的台港经济文化合作策进会、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协进会成立。由此,梁振英履新,给推动台港关系发展带来诸多想象空间。
 
推动“稳中求变”
 
  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乃强对笔者说,香港的选举工程,受台湾影响极大。梁振英的当选,印证得人心者得天下,港人人心思变,许多人受不了既得利益巧取豪夺,梁振英出身草根,天下是自己打的,从他的“落区”(下基层)策略,可以看到香港选举工程,确实受到台湾影响很大。特首当选人梁振英提前把这次选战视为2017年普选演习,“稳中求变”诉求,正中港人人心思变趋势,但选后梁振英要推动“稳中求变”,必然有相当挑战。
  梁振英是警察的儿子,与代表富商或代表港英旧官僚的前三任特区首长相比,可以说他是香港首位中下阶层平民家庭产生的最高行政长官。梁振英透过3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将民意支持度从刚开始不足一成,在谁都不看好的态势下,逐步推高民望超逾五成半的高位,更透过稳中求变、重建公平社会的政纲,说服选委。评价梁振英,有人说他冷,有人说他傲,有人说他奸,有人说他狠,更多的人说他狼(这是梁振英在自己竞选政纲中的话)。为负面印象追本溯源,总找不到原始资料,言之凿凿传得沸沸扬扬,却是道听途说。接触过他的人,却又是另一个南辕北辙的版本,有人说他重情重义,有人认为他值得信任,有人觉得他勇于担当,更多的人相信他的能力与魄力,认同他是廉洁正人君子。
  一个新特首,是要能为香港把脉断症而开出良方的人。有施政纲领,更要有施政灵魂。他要有系统总结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的经验教训,寻找成功经验以进一步推广,找出问题以对症下药解决。提出具体可行的治港蓝图,为香港走出政治经济社会困局,提供可能出路。要促使社会就参选人的政治蓝图展开理性辩论,以构建社会共识。梁振英心里明白,他是在政治弱势中胜选的,就需重新团结各界逐步提振民望,作为有效管制的基础,距离上任尚有百天,他会不时下区接触市民,了解民意,能深化自己的竞选政纲。
  梁振英当选后发表的胜选宣言表明,积极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和香港深层次矛盾,全力制订人口政策,推“港人港地”房屋政策,倡议新市镇地域“桥头经济”扶贫,建立法定机构“金融发展局”而推动香港金融业等多项新政改革。梁振英“行之正道,稳中求变”的竞选政纲中,与内地的关系是一大亮点。
  梁振英认为,现有与内地的合作机制有待突破。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落实存在问题,它内容丰富,且在每年的补充协议中不断增添新的开放领域,但至今落实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内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各种成本不断上升,在内地的大量港资企业面临经营和转型困难;香港未来经济增长点与国家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息息相关,但效果缺少官、产、学、研相结合与国家规划相对接待机制。
  他提出,要建构内地合作的新机制,包括加大力度协助香港各产业加快拓展内地市场,解决“大门开了,小门不开”的问题。针对遇到较多障碍的行业,由特区政府提出,在北京或广东建立和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共同建立分行业的联合工作小组和“一站式”服务机构,解决港商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为港商建立一个清晰和可以推广的进入市场程序;提升特区政府驻内地机构的职能,增加相关政策局派驻人手,协助港人港商在内地发展事业;重视在港中资企业对香港的贡献,支持中资企业加入各类咨询机构。
  他还提出,向国家争取,将现有深圳居民“一年多签”的自由行扩大到珠三角其他城市,同时提升边境通关效率,令珠三角居民来港消费从“旅游消费”逐步变为“日常消费”。高铁香港至广州段以珠三角城际“地铁化”模式运作,尽快研究广深港铁路高铁香港站,实施“一地两检”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方案,逐步增加24小时通关口岸,包括深圳湾口岸。与内地协商开办“港人子弟学校”,解决在内地工作港人的子女教育问题。
  十八大将于2012年金秋举行,香港这场选举的顺利举行,选后民心稳定,对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