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专家眼中的美国亚洲“重心”
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个任期的首次出访,彰显了亚洲在美国经济和安全的新核心地位。但奥巴马的亚洲之行也凸显了美国亚太区域政策的主要问题:美国的亚洲“重心”有具体的战略内容吗?或者只是老政策的新瓶装旧酒?
美国快速地利用了亚洲对中国日渐强硬立场的关注,强化了与原有亚洲盟国的军事关系,并同新的伙伴缔造了安全关系。但美国回归亚洲舞台中心面临中国战略雄心的挑战,要继续充当亚洲主要安全支柱面对诸多困难。
挑战之一是制止美国相对实力的滑落,而这需要全面的国内革新,包括财政整合。但削减支出的需要也让人怀疑,美国可能没有足够的财力将其军事重心转到亚太地区——它甚至可能被迫从那里撤出一些军力。
奥巴马政府主政以来,美国一再对中国让步。不过,这一趋势其实从布什政府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泥淖就开始了。这引起了对美国是否有能力在亚太地区作出更多的承诺——美国在那里已有32万名驻军——来支撑这一战略“重心”的质疑。美国计划在澳大利亚部署多2500名海军陆战队基本上只是象征性的行动。
事实上,在提高了亚洲人民认为美国会对日益自信的中国作出更有力反应的期望后,奥巴马政府开始少谈其“重心”的军事部分,转而强调美国更大的经济参与。这一变化让亚洲地区担心必须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边站的国家舒了口气。然而,对于承受着中国对领土和领海纠纷坚决立场压力的国家来说,美国转而强调经济参与却引起了对其承诺的新疑虑。
事实上,美国“重心”的经济再定位,纠正了过度强调军事内容,让美国和中国走上冲突之路的政策。美国国务卿希拉莉于2010年在河内亚细安区域论坛的强硬措辞,显示了美国对中国的较鹰派立场;如今,她正缓和这个立场,在访问亚洲国家期间强调推动贸易和投资。
奥巴马也在强调美国“重心”的经济层面,将其亚洲之行描述为通过增加对“世界增长最快、最有活力地区的出口”,来造就更多国内制造业岗位。即使是他对缅甸的历史性访问——他是首个访问该国的美国总统——对贸易的关注也不亚于促使这个具战略重要性的资源丰富国家,摆脱中国的影响。
将注意力重新转向贸易与经济问题,也促使华盛顿推动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协定意在打造一个不包括中国的亚太自由贸易集团。此外,美国还强调东亚峰会和亚细安的重要性,后者的峰会与奥巴马将出席的金边东亚峰会重叠。
美国路线的调整也受到另一因素的影响:对中国和邻国的争端,选边站对美国来说没有任何好处——除非美国的直接利益受到影响,南中国海问题便是如此。
对自身国家利益的关切,可以解释为何美国在中印领土纠纷重燃之际保持中立。同样的,美国也敦促中国和日本和平解决日本控制的钓鱼岛的争端。美国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僵局升级到它不得不站到日本哪一边的程度——这与其自身利益不符。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9月份会面时,被“训斥”美国应该置身中日纠纷之外。事实上,在9月份精心安排的中国反日游行期间,帕内塔并没有建议中国压制往往导致暴力的示威活动,而是公开重申美国在钓鱼岛纠纷的中立态度。
美国政策的修正事实上已经扩展到了用语上。美国外交官已经不再使用“重心”一词,因为它含有军事意义,转而使用“重新平衡”。
不管你如何称呼它,新政策方针的唯一目标就是中国。美国正强化同中国周边的盟友和友邦,包括印度、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关系。但奥巴马政府却继续否认中国是其战略核心,事实上,奥巴马政府不愿意公开说、也不愿意公开做任何可能激怒中国的事情。
亚太地区将在奥巴马第二个任期的日程表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美国将在2014年完成撤军结束阿富汗战争。但奥巴马必须提出更明确的美国政策,应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可能不会只是对中国的崛起做出调整,它们会寻求让中国“遵守游戏规则”。(作者Brahma Chellaney是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