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洲世纪来临?
撰稿|朱宇伦
在中国如雄鸡一般的版图的西南部,横亘着绵延上千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庞大山脉的北侧,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澄澈的天空、高耸的山峰、茫茫的雪原……这一切孕育了丰富而悠久的藏族文明,进而成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庞大山脉的另一端,来自印度洋的湿润季风,造就了一个风貌截然不同,但却同为文明古国的国度——印度。
一个是在东北亚冉冉升起的东方巨龙,一个是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中国与印度,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交集,显然不仅仅是一条喜马拉雅山脉这么简单。而伴随着习近平主席近期的访印之旅,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无疑又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诚意之旅
从9月12日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了对于南亚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以及印度的访问之旅,而这之中,作为最后一站的印度,显然又是重中之重。
9月17日,在印度新任总理莫迪的生日当天,习近平主席一行抵达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市,开始了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
当天,习近平主席与夫人彭丽媛身着印度民族服装,并饶有兴致地一起荡秋千的一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上之后,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大量关注,也让许多中国人把目光再度投向了印度——这个陌生又熟悉的邻居。
而外界最关注的一个细节是——17日是莫迪的64岁生日。在当晚的生日暨欢迎晚宴现场,习主席为身为素食主义者的莫迪定制了一个全素的生日蛋糕并一同品尝。此外,习主席赠送给莫迪一副玉质国际象棋,一幅山水风格的苏绣双面绣,以及《玄奘之路》电影纪录片——莫迪推崇玄奘精神、古邦亦是当年玄奘修行之地,最重要的是,新上任的莫迪希望以复兴玄奘精神为切入点开展中印交流。简单而又不失精致的几份礼物,无疑彰显了习近平主席此行的诚意与准备之充足。
在结束了对于莫迪故乡的访问之后,习近平一行随即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访问。
1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阐述中印友好合作,强调中印两国要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习近平提出,争取在未来5年将中国和南亚双方贸易额提升至1500亿美元,将中国对南亚投资提升至300亿美元。具体措施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印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金砖银行”的进一步建设也在讨论之列。
习近平还在新德里会见印度友好人士、友好团体代表,并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表彰他们长期致力于中印友好事业的卓越贡献。
但是,中方此行所表现出来的,绝不仅仅是这些纸面功夫。习近平主席为莫迪准备的“礼物”,也不只是那几样小物件而已——据彭博社报道,中印签署了五年期经济与贸易合作计划,另就铁路发展签署了协议,中方同意将在5年内向印度投资200亿美元。此外,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中方企业投资等方面,双方也都进一步商讨了合作机制,这一切对于面临重大发展契机的印度来说,无疑都是利好的消息,亦是一股不小的推动力。
习近平的印度之旅,更绝不仅仅是作为国家元首的普通意义上的国事访问。
习主席访问印度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8年再度访印,也是印度新政府成立后第一位到访的大国领导人。2013年李克强当选国务院总理之后,海外访问的第一站,也正是印度,中国对于印度这个邻居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而在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逐步向多极化世界发展的今天,这样一次政治动作,无疑是在无声中宣告着东亚新秩序的缓慢建立,更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体现。
这也就难怪《印度教徒报》17日以“一个历史性机遇”这样的题目评价此次访问。
冰释前嫌?
提起印度,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印度人黝黑的肤色,想到印度歌舞片大行其道的“宝莱坞”,想到咖喱,想到佛教,想到恒河,想到印度同样超过10亿的庞大人口数量……
这些都是一般人对于印度最直观最简单的印象,但是这些印象与现实之间毕竟还是横亘着一座绵长的喜马拉雅山脉,显得不那么真实。撇开经济与文化,从政治的层面来说,中国与印度之间,当前最主要的关联点,或者说最大的争端点,仍旧在于边界领土的归属问题。
习近平主席显然没有刻意地逃避这个话题,相反,在演讲中,他明确地指出,中印两国要正视边界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和平友好协商,争取早日找到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不能“只把眼睛盯在分歧上”而忽略了友谊和合作,更不能让两国发展进程和两国关系大局受到干扰。
印度国立伊斯兰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苏吉特·杜塔说:“领土问题和主权问题并未消失。但是,中国人现在没有进一步推进(到有争议地区),印度人也没有这么做。”
杜塔说:“现如今,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处于新的大背景下。”
而这个大背景涉及两大要素:一是双方认识到有争议领土已经丧失战略价值,一方面,北京当前的主要精力放在台湾和南海,并且试图扩大中国在东亚、东南亚的海洋影响力,另一方面,印度也不希望边界争端牵扯太多精力,从而影响自己的发展。双方每年都会就边界问题在喜马拉雅山深处进行磋商,但是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双方从未因为边界问题而闹到撕破脸皮的境地。
二则是金钱,说白了,就是一个经济发展与合作的问题——中国外长王毅在访问印度期间表示,“中印合作就像一个只露出冰山一角、等待发掘的巨大宝藏”。
显而易见的是,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还有长足的空间。在21世纪已经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印贸易额扩张了有10倍之多,中印两国仅去年的贸易额就达到650亿美元,中国或许终有一天会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尽管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在双方贸易之中都是处于大幅度顺差的局面。
中方不会放弃这样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合作伙伴,印度更是不会放弃中国这样一个同为“金砖五国”之一,并且近在咫尺的巨大宝库。
而对于莫迪来说,推进贸易关系并吸引外资对实现他的竞选承诺——每年让1300万年轻人进入职场也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政治诉求还是经济需求,抑或是社会发展,两国的现状都决定了因为边界而起的纠纷不会有大规模升级。
所以,我们几乎不必惊讶于中印两国能够越过边界纠纷的心理隔阂,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合作之外
在中国与印度越来越密切的合作之外,我们还需要清楚地看到,中国和印度不仅是一对前景良好的合作伙伴,同时还是一对竞争激烈的对手。
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国家,并且GDP高居世界第二,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这些年亦是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印度一直渴望在世界范围内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因而,近年来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军事军备方面,都俨然有大干一番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拥有航空母舰的时间还比中国早上几年。
这也凸显出印度的一种态度——印度一直把从孟加拉湾辐射开去的整个印度洋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任何外来势力的介入都会引起印度人的不安与警惕。
因而,当中国提出进一步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时候,或许印度人心里也是咯噔了一下的——中国人是否正以各种形式介入印度洋的局势?
而当我们回顾习主席此次出访行程的安排之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次出访的安排是多么耐人寻味——在访问印度之前,访问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与斯里兰卡,这几乎是在向印度表明,中国有能力跨过自视为南亚老大的印度,自行建立与南亚诸国的密切联系。
中国人与巴基斯坦多年的合作经历似乎也让印度人“坐卧不安”。中国几乎一直在支持与印度有世仇的巴基斯坦,援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给予经济援助,并且或多或少地提供了军备支持。
这样的情况在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也活生生地存在着。
这也就导致了印度对于中国更深的警惕感,伦敦《简氏防务周刊》的南亚问题专家拉胡尔·贝迪表示,现在,印度的目光更多不是放在它的宿敌巴基斯坦的身上,而是转移到了中国。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印度都建立起了可监督中国的监听站;在哈萨克斯坦,印度还有一个空军基地;而在蒙古,它还有一个太空监测站,这两国都是中国的邻国。
而针对整个亚洲来说,有分析人士指出,亚洲目前呈现出一个“大三角”的模式,东方的日本,南亚的印度,还有夹在中间,最为庞大的中国,构成了亚洲格局的大三角。针对印度蓬勃的新兴市场,大三角的另外两个顶点如今更是在对印投资问题上暗自较上了劲儿。
亚洲局势因为这三方的存在,仍旧是十分微妙。
爱蹚浑水的美国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重返亚太”战略,为了制衡中国,美国在拉拢日本的同时也不忘拉拢印度。去年,美国还破天荒首次将排水量为17000吨的“特林顿”号(USS Trenton)两栖船坞运输舰卖给印度。而美国国防部的供货商们则向印度军方源源不断地供货,从先进战机到反舰导弹,花样百出。
但是,不管怎么说,上述的情况都属于正常情况,正如丘吉尔所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尽管中国与印度之间对于全面合作仍旧保持着相当谨慎的态度,两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依旧存在,但是这不妨碍现有框架下合作的持续深入,中方也一直会将印度视作值得严肃对待和信任的伙伴。这也就是为什么,先前习近平主席的访问之旅获得了国内外媒体一致好评的原因之一。
调和亚洲各国局势、彰显大国风范、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此行的几个主要目的,可以说基本达成了。中国与印度的合作,无疑将会为亚洲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世纪最终会如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所说,成为崭新的“亚洲世纪”。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