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未来的全球科创中心
阅读提示:全球科创看中国,中国科创看上海,上海科创看浦东,浦东科创看张江。
记者|金 姬
25年前,这里盛产红菱、荸荠和油菜,一派田园风光。25年后的今天,这里是上海科创的代名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心系创新创业,奋力实现梦想。
这就是上海张江园区。
在近日举行的“浦东2017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张江”是个高频词——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22条”意见发布实施两年来,作为全市科创中心建设核心功能区的浦东,选择了张江作为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指出,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浦东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突破口。下一步要着力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大大科学装置建设力度,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在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上实现突破。
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也表示,浦东将全力以赴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张江科学城,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汇聚天下英才,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为浦东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自豪地表示:全球科创看中国,中国科创看上海,上海科创看浦东,浦东科创看张江。
发力“十三五”
之所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因为张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1992年开发以来,张江集聚了一大批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优势突出。2011年,国务院同意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担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任务。2014年上海自贸区扩容,张江纳入其中。2016年,上海获批以张江园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都是国家战略,都在浦东,如何发挥“双自联动”的叠加优势,是一篇大文章。而张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篇章。
浦东新区为张江度身定制了“十三五”发展规划——依托多重国家战略,张江核心园努力建设“一心、两区、一城”。
“一心”,即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16年2月1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6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要集中力量把张江科学中心建设好,把体现国家战略的大科学装置、大科学研究中心和各方面资源聚集到张江,迅速做实、做强、做出影响。2016年11月20日,刘延东副总理在视察张江时又指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系统性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内容。张江将利用自贸试验区的开放优势,对接国际规则,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建设世界级的大科学设施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研发策源地。
一年来,张江已经具备了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硬件雏形:中国最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及中科院高等研究院、上海中科大量子工程卓越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研发平台等。一方面,推进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转化医学等大设施正在建设之中;另一方面,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转化医学等大设施正在加快推进,积极争取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实验装置、国家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新一批大设施建设任务,打造高度集聚的世界级大设施集群,推动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向国际一流迈进。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比拼的不仅是高科技产业,更是原创性、基础性研究成果。以大科学设施为支撑,开展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这是张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真正‘内核’。”浦东新区科经委主任唐石青说。
据悉,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园区大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已与以色列、新加坡、美国、德国、俄罗斯成立了“中以创新中心”“中新创新中心”“张江伯克利工程创新中心”“中德清洁水创新中心”和“中俄联合孵化器”。
“两区”,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和“双自联动”改革示范区。
作为“双自联动”重要的制度创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目前已在张江取得突破性进展,再鼎医药、华领医药、百济神州、勃林格殷格翰等6家企业、8个品种参与了试点。张江正探索建立对上市许可持有人和药品代工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落实各项试点配套措施,为国家全面推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张江还将深化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试点,探索研发创新监管制度改革创新,加快落实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措施,为企业“走出去”发展保驾护航。
“一城”,即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
浦东新区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打造以张江科学城为核心,百公里左右的南北创新走廊。其中,约94平方公里的张江科学城是核心承载区。
据悉,伴随着张江国家实验室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示,日后的张江科学城在全力推进国家大科学设施落地实施的同时,还将按照“强调开放、集聚,培育顶尖的科创能力,突出融合、多元,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体现绿色、交流,营造持续的城市活力”的规划理念,构筑“一心一核、多圈多点、森林围绕”的空间格局。
例如,张江将在“十三五”期间,适当提升公共绿地比例,提升地区环境品质,打造低碳环保的生态型科学城。目前,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正在张江推行,张江鼓励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车分时租赁系统,根据规划,将在园区建设约400个充电桩停车位设施。
“交通滞后”曾是张江的一个痛点。根据科学城规划,将重点加强张江核心园南北片区的交通联系。强化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公共交通可达性。相关轨交线路建成后,张江核心园轨交线路里程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2%,覆盖范围提升26%。
在可见的未来,张江科学城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以及新型宜居科创功能片区。
全国首创跨国联合孵化平台
根据即将出台的张江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园区内集聚高端专业的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载体将超过100个,离岸孵化器超过20个,超过20家跨国企业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在孵企业超过3000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3000家,培育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高成长引擎型企业100家以上,成为国内外最具活力和效率的“双创”示范基地。
与一些孵化器“单打独斗”不同,张江园区内的各孵化器已形成了“服务互助、资源共享”的模式,不再局限于空间上的“孵小鸡”。
2015年,张江集团投贷孵学平台——张江科投和芬兰方面在创业项目对接、孵化服务、基金投资等领域深入合作。2016年,在张江管委会和张江集团的支持下,张江科投成功引进了欧洲最知名创投大会Slush,吸引了超过4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创客、投资人、职业经理人齐聚浦东。
此前,张江还与北欧清洁技术联盟共同出资组建项目管理公司,推出了中国清洁技术加速器项目,初步计划2年内为加速器引入不少于20家北欧或欧洲其他国家的技术项目和企业,实现总产值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
据悉,目前张江已经持续引进全球科技创新发达区域机构在园区兴办或联合兴办国际孵化载体30余个。其中,最有张江特色的可能是全国首创的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
张江园区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对《新民周刊》介绍,张江园区拥有跨国公司研发总部50多家,外企研发机构近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0多家,同时园区近70家众创孵化机构和近2000家小微企业为园区创新创业生态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充分发挥跨国公司资源集聚优势,带动张江乃至上海整体创新创业水平提升,张江园区探索建立了张江跨国联合孵化平台。该平台辐射全园,主体位于张江国际创新港,面积约3.8万平方米。目前,参与平台初建的跨国公司有GE、博世、陶氏、IBM、亿贝、霍尼韦尔、Plug&Play、微软、英特尔、阿里巴巴、海尔等。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这样的联合孵化模式能够打破内部创新的单一路径,形成开放式创新的新局面。张江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当今世界创新发展的趋势,正倒逼跨国公司寻求创新模式变革,有远见的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开放式创新,利用中小企业资源为自己造血。同时,跨国公司是有雄厚的实力,能为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产业对接、管理对接方面提供有效支持,跨国企业联合孵化深受跨国企业的欢迎。
张江跨国联合孵化平台的建设推动了创业企业与跨国企业资源对接和有机联动,促进跨国企业实现开放式创新。鼓励跨国企业通过提供需求、开放技术平台、商业资源导入、驻场指导等方式,联合本土孵化器共建创新中心、让创业企业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跨国公司长远的战略眼光、较好的判断力和畅通的商业渠道优势,可以帮助园区具有技术壁垒和商业前景的优质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助力。
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得到了跨国公司和创业企业的广泛认可,运营5个月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孵化模式渐趋成熟、多元:目前,平台内跨国企业形成了多种孵化模式。由张江园区管委会牵头,由国有(张江孵化器、科创集团)、跨国企业(微软、英特尔、阿里、Plug&Play)、民营(蘑菇云)等不同体制的机构,形成了“1+N”的张江跨国联合孵化平台模式,平台内跨国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孵化、极大地提升了孵化效率——
一是张江跨国企业联合设立孵化平台模式,目前合作的跨国公司有陶氏、GE、博世等;二是跨国企业设立直属孵化器模式,如微软设立的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器、英特尔设立的机器人创新中心、阿里巴巴设立的阿里巴巴众创基地等;三是知名国际孵化企业孵化模式,如曾孵化过谷歌、Paypal等全球顶级企业的硅谷著名孵化器Plug&Play,受其成员单位(主要为全球500强企业)委托,在平台中设立孵化基地,发掘、孵化优秀创业企业,目前Plug&Play已与博世合作孵化、加速;四是跨国企业与园区企业合作设立创新中心模式,如亿贝与浦东科创集团合作设立创新中心,共同推动基于亿贝生态的创新孵化。
截至目前,张江跨国联合孵化平台服务企业(项目)180余个,项目均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覆盖了人工智能、物联网、新材料、AR/VR、机器人、生命科学等诸多前沿领域。目前平台内企业共获得融资近5亿元人民币,入驻项目创始人60%以上为原跨国公司高管或中层。为了更好地支持孵化企业,张江管委会以政府采购服务的形式购买创新资源,然后以“创新创业公益服务包”的形式,让创业企业以较低的价格享受创新资源,促进创业企业更好地发展。
探访纳贤路800号
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坐落于浦东纳贤路800号,位于8楼的阿里巴巴创新中心是整幢大楼最早入驻的企业。“我们是2016年8月15日拿到钥匙,10月9日就正式运营了,现在已经百分百入驻。”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相关人士告诉《新民周刊》,阿里巴巴创新中心(原名“阿里云创客+”)是阿里巴巴集团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8家“双创示范基地”中唯一的互联网公司,为了开展双创业务,已经在全国布局了30多个创新中心,上海有4个在运营,其中张江基地是规模最大的一个重点布局。
基地的核心内涵是成为张江区域阿里系服务资源汇聚导入的中枢,为阿里资源的对接输送提供线下载体,以云服务生态能力打造为主导方向,富集优质企业资源与服务产品,并同步培育高潜力、高成长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过阿里与张江高科技园区自主创新产业集群的优势叠加,共同打造大数据时代的产业互联网云服务生态高地,辐射浦东和上海。
累计至今开业半年,该基地已经达到100%创业团队入驻率,总共帮助旗下创业企业获得8000余万风投,成功服务张江地区100多家创业公司使用云计算科技,面向小微团队提供张江园区内云上技术咨询达上千次。 并于去年10月成功举办阿里巴巴诸神之战全球创业大赛上海赛区比赛,吸引了500多个细分领域的团队,累计吸收投资1.5亿以上。
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相关人士坦言,在正式入驻张江以前,他们也考察过上海其他地区,最后才选择了张江这一上海创业高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选址,而是一次在张江重点的双创战略布局。“张江管委会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也推荐了不少好的小微企业到我们这里孵化,为阿里的创业生态圈提供了更多的丰富性和惊喜。”此外,考虑到80%初创企业会使用阿里云服务,张江管委会也联合阿里云推出了针对张江创业者的云谷计划大礼,不但可以减免上云成本和维护资金,更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全方面鼓励张江园区内的创业者使用云上服务。
有意思的是,阿里创新中心内的创业者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和阿里有关,其中有不少原阿里巴巴集团高管和技术高层人员创业的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很多500强企业,阿里内部十分鼓励员工在时机成熟时自主创业,且阿里系资本会对其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帮助甚至很有可能获得集团内部基金的投资。
当然阿里与小微企业的合作也是双向的,基地内有一家主攻POS收银软件的跨国创业公司(TCPOS),其总部位于瑞士洛桑,通过数年发展占据欧美80%精分领域的市场,基地成功介绍了阿里旗下支付宝业务与这家入驻企业进行商务合作,直接进入已经使用这家收银软件的市场,在1个月内双方就已经落地迪拜机场支付宝收银项目。再比如,基地内新媒体管家项目负责120多万个公众号的运维,通过基地的投融资对接已经获得IDG和阿里资本千万元的投资。
民营企业在这里如鱼得水,国有企业亦是如此。
位于3楼和4楼的楼层被打通了,属于国有的张江孵化器,2016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相关工作人员对《新民周刊》表示,他们侧重人工智能、大数据、医疗健康、信息安全和云服务等领域的创业孵化。
两层楼共有8000平方米,可以容纳100多家企业,开业2个多月来已接纳了10多个创业团队。据悉,创业团队申请之后,张江孵化器内部会有个“孵选会”——从项目内容、融资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对入驻创客采取“宁缺毋滥”的高标准。
和大多数孵化器一样,张江孵化器也按工位费收费。张江集团在隔壁大楼设立了食堂,还提供了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往返于金科路地铁站的免费班车——小龙巴士。
据了解,目前浦东新区商务委将为平台导入新区200多家跨国公司资源,丰富平台资源。同时,拟成立由浦东新区商务委、科经委、张江管委会和张江集团共同组成的张江跨国联合孵化平台工作推进组,形成合力,加速推进张江跨国联合孵化平台建设。
按规划,下阶段张江园区将持续加大张江跨国联合孵化平台建设力度,力争在1-2年时间内,将平台建设成为张江乃至上海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的重点、亮点。例如,在张江跨国联合孵化平台所在区域,配套建设集国际路演、创业咨询、前沿技术展示体验、合作洽谈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此外,张江园区将为张江跨国联合孵化平台配套建设信息平台,通过建设集众创导引、投融资对接、政策申报、创业培训、网上展厅、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多语言版本的全球科创信息平台,以“互联网+”手段提升张江跨国联合孵化平台的全球资源衔接能力,发挥张江在全球科创网络中的节点作用。
聚焦“3+3”重点产业
此外,“十三五”期间,上海张江园区将加大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聚焦“3+3”重点产业,发挥龙头企业、重点基地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配套、低碳环保三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据估算,2020年,张江三大主导产业全力提速——信息技术产业营收规模达30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产业900亿元(年均增长率15%),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900亿元(年均增长率10%),信息制造产业营收规模维持12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规模达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15%),占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规模50%,新药产品超过250个,新药证书超过60个,形成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医疗服务等领域研发总部发展集聚;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基地。
而三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2020年也将可圈可点——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规模达到300亿元;航空航天配套产业营收规模达到100亿元;低碳环保产业营收规模达到200亿元。
25岁的张江园区,正在成为中国科创的桥头堡。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