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时政 > 正文

浦东吹响“文化东进”集结号

日期:2017-05-0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逐渐实现了经济中心的东移浦东;如今,浦东又将迎来文化领域的全面“东进”——未来5年内,浦东将建成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三大市级文化设施,以及浦东美术馆、浦东群艺馆新馆和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三大区级文化设施。这“三大三小”,将促成浦江东西两岸文化平衡协调发展,让浦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再度成为一块活力、开放、包容的国际文化高地。
记者|阙 政
 
       说起浦东的文化地标,你会马上反应到哪些?有着“蝴蝶兰”之称的东方艺术中心,经常成为网红的浦东新区图书馆?金灿灿的震旦博物馆,造型独特的喜玛拉雅艺术中心,龙美术馆浦东馆,929自贸区美术馆,21世纪民生美术馆?还是已经成为浦东文化品牌的上海爵士音乐节,上海草莓音乐节,百场文艺巡演,街镇露天电影广场,“书香二号线”,“陆家嘴浪漫滨江音乐秀”,“戏剧走进金融城”,“白领午间音乐欣赏会”?
  没错,这些文化设施和文化品牌如春风化雨一般,早已将20多年前的农田化作了今日浦东的文化盛宴。不过,有着1200平方公里广袤土地、36个街镇、500万人口的浦东,显然不满足于此。2015年底,上海轻音乐团迁址浦东,成为入驻新区的首家国有市级文艺院团——未来回看,这一定是浦东文化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笔,因为正是它,拉开了上海“文化东进”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逐渐实现了经济中心的东移浦东;如今,浦东又将迎来文化领域的全面“东进”——未来5年内,浦东将建成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三大市级文化设施,以及浦东美术馆、浦东群艺馆新馆和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三大区级文化设施。这“三大三小”,将促成浦江东西两岸文化平衡协调发展,让浦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再度成为一块活力、开放、包容的国际文化高地。
  
图书馆,歌剧院,文化地标再升级
 
  20多年来,浦东的农田里不仅长出了顶级的摩天大楼和金融城,还诞生了一批文化地标,有“蝴蝶兰”之称的东方艺术中心就是其一。但市民有所不知的是,10多年前,东艺当家人林宏鸣接手这个项目时,却并不是很情愿。根据东艺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的上海,有进剧场消费习惯的并不多;1984年成立的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30多年了会员还不足300人,可见市场艰难。
  然而东艺一方面作为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企业,一方面又在10多年里坚持做公益——以“高贵不贵,文化亲民”为宗旨的“东方市民音乐会”,是东艺与浦东新区政府在2006年创办的品牌,10多年间以低票价、高品质的亲民姿态,每年都吸引无数市民走进美妙的音乐世界。
  然而在浦东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主任王玺昌看来,还是远远不够。“浦东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王玺昌表示,“东艺毕竟是商业化运作,公益票价虽然有,每年能惠及的市民也只有30万人次左右。很多市民由于价格和座位限制,仍然接触不到高雅艺术。”
  一个艺术中心对浦东而言远远不够——最近,全新的“上海大歌剧院”正在面向全球招募设计方案。“上海大歌剧院”的建设选址在世博后滩,靠近黄浦江边,占地面积约9.7万平方米,而它的定位和全球知名的悉尼歌剧院一样,将会通过把全世界的传统艺术引进中国,来增加上海在全球卓越城市中的文化地位。
  “中国人对歌剧感觉有些遥远,但并不表示我们没有观众。”王玺昌告诉记者,“上海大歌剧院是带有前瞻性的建设,它搭建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并且和东艺形成了差异化的定位。有了大歌剧院之后,我们就能欣赏到更多的全球文化演出,特别是经典剧目的演出——上海将与全球城市同步欣赏经典国际剧目。”
  据悉,在大歌剧院选址的后滩,黄浦江边还做了配套的雕塑设计——一道彩虹未来将会出现在这里,如同一座艺术之桥,象征浦东浦西文化的交相辉映。而在南浦大桥到徐浦大桥的21公里黄浦江滨江东岸岸线上,还将建起21座灯塔,象征历史的交接与传承。
  在浦东,另一个文化地标非新区图书馆莫属。这个位于前程路88号的图书馆,是上海体量最大、服务能级最高的区级公共图书馆,它宽大的玻璃窗、静谧典雅的木质楼梯,开业7年来已经吸引了将近2000万人次的读者前来,享受与图书的约会。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庞大的数字图书馆和全国第一家视障者数字图书馆——配备了15台盲人专用电脑,还有大量供盲人“观看”的无障碍电影。每周六的早晨,图书馆二楼的课堂里还会响起孩子们“之乎者也”的琅琅诵读声——一个名为“浦江学堂”的公益国学班,被许多家长口口相传。
  可是,浦东人口有500万,也就是说每5个上海人里就有一个浦东人。即便再来一座浦东图书馆,也容不下500多万浦东人的阅读梦。不过别急,今年6月,全新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就将在浦东打下第一根桩,选址就在科技馆旁边的迎春路、现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区域,面积更是达到11万平方米,几乎是浦东图书馆的两倍体量。
  而在原来的浦东新区图书馆附近,还有一大片荒置已久的土地,将被打造成一个巨型的“浦东文化公园”。“未来的浦东文化公园将位于锦绣路、前程路、高科西路和沪南路之间,形成一个文化圈,其中将包含浦东‘三大三小’重点工程中的两项:浦东群艺馆新馆和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同时还会建设一个‘规划艺术馆’和一些文化创意店。”王玺昌表示,“公园的中间地带则会保留河流、湿地和花草,让它真正成为都市人的文化后花园。”
  
博物馆,美术馆,从无到有看今朝
 
  乍看起来,浦东的博物馆、美术馆并不少——震旦博物馆、喜玛拉雅艺术中心、929自贸区美术馆、龙美术馆、21世纪民生美术馆、环球金融大厦的云间美术馆、上海中心全新引入的马未都艺术收藏馆、夏蕙瑛美术馆,犹如星罗棋布——但缺少公立美术馆和博物馆,却也一直是浦东文化设施上的短板。
  “南汇和浦东并区之前,南汇区是曾经有过一家南汇博物馆的。”王玺昌告诉记者,“但是并区以后,有些观点认为,浦东能够收集到的文物较少,撑不起来一个博物馆需要的展品——没有文物建什么博物馆呢?于是就一直缺位到了现在。其实如今看来还是观念认识上的遗憾,没有文物也可以搞文物交流展呀,而且博物馆是各个艺术门类都可以的,并不一定局限在文物。”
  2015年3月,一部《博物馆条例》的出台,为正在浦东不断增多、蓬勃发展的非国有博物馆带来了诸多利好消息。《博物馆条例》着重针对非国有博物馆的种种劣势,在一些方面提出了民营与国有博物馆执行同等待遇的意见,迅即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浦东新区高度重视民办美术馆、博物馆这些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也给予了相应支持。可以认为民营和国有艺术展览机构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在未来有着更大的合作空间。”王玺昌说。
  每年秋季,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都会在浦东定期召开,让浦东成为业界焦点。但是国有美术馆始终缺位,却使得民营美术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承担起了更多的惠民职责。
  幸好,浦东马上也要有自己的国有博物馆和美术馆了——10万平方米的上海博物馆东馆,选址就在如今的科技馆旁边;而浦东美术馆的选址则是在陆家嘴浦东国际会议中心旁边的滨江大道上。这两个场馆的建设,从一开始就不仅仅面向浦东,而是面向上海、面向中国、面向世界。“浦东的文化设施将不仅仅是为上海浦东服务,也为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服务。它的定位一开始就是高端的,不然过了十几二十年,可能又会落后于时代。”
  
街镇,村居,五级文化网络全区
 
  眼下,浦东已经顺利创建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内不仅正在打造“三大三小”重点项目,还已经在浦东区级、街镇、村居层面,实现了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
  “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的网络体系的第一级是区级,第二级是根据东西南北中格局设立的区级分中心,第三级是街镇,第四级是街镇层面的分中心,大的街镇最多有6个分中心,小的也有2-3个,第五级则是村居层面。”王玺昌告诉记者,“区级层面的文化场馆有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群艺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等等,分支比较多,越往下就越集中,比如到了村居层面,就是一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中包含了图书馆、群艺馆等的多种功能。”
  在这样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的网络体系支撑下,浦东新区目前已经打造出了覆盖全区的“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居民去家里附近的文化设施,都只需要十分钟——城区是十分钟步行距离,郊区是十分钟骑行距离,远郊则是十分钟车行距离。到哪里都是十分钟,彻底解决了浦东人的“文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其中,浦东塘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是上海唯一的“全国优秀文化站”。
  塘桥优秀在哪里?它不仅将上海浦东知名的非遗项目“上海港码头号子艺术团”带往德国、巴西交流演出,将浦东文化推广到世界;更在街道社区内,把文化建设点推广到了每个楼宇——在每栋楼里找到一家热心文艺的居民,设立文化会客厅,作为睦邻点,向整栋楼的居民传播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甚至已经做到了最后零公里。 
 
百场巡演,露天电影,文化品牌又创新
 
  而作为全上海启动最早的群众文艺项目,浦东的“百场文艺巡演”如今已经进行到了第14个年头,是上海著名的文化品牌了。
  其实,14年前最早想出百场文艺巡演下乡的办法,实属无奈。“当时浦东交通不便,各种专业剧团进不来,只能自己邀约一部分本土剧团,凑了几台节目,挨个街道去走。”王玺昌介绍,“那时候浦东有40多个街镇,一年演70多场,所以起名叫‘百场文艺巡演’。到今天,这个‘百场’已经是600多场了,不仅面向所有专业院团、文化企事业单位、高校、民营乐团,还走出了浦东。今年我们的招投标打破了以往点对点的封闭模式,做了采购大会,堪称文化超市。计划只有200个展位,报名的有360多家,全国有15个省市自治区参加。”
  除了文艺巡演,露天电影广场也是浦东知名的文化品牌,还是全上海唯一一家,引得不少其他区县的市民羡慕嫉妒。
  “最初是因为国家有个‘2131工程’,什么意思呢,就是面向21世纪,每一个村每一个月都要放一场电影,上海要求更高:每一周放一场。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上海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少,村放映室又小,如果白天放电影,很多白领、外来务工人员晚上才下班,根本看不到。于是我们就调整成了每两周放一场,节省下来的场次,让每个街镇至少申报一个露天电影广场——广场往往设置在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又具备放映条件的地方,每场放映都不能少于500个观众。”
  2013年露天电影广场刚启动时,王玺昌在晚上9点来到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曹路镇,当晚这里已经放映了一部电影,正在放映第二部。远远地就看到,距离大银幕五六百米开外都站满了人——有些人骑着摩托车来,甚至就站在摩托车上看。“我吓了一跳,后来我们统计发现,许多街镇的电影广场都有上千人,所以现在每周末只要不下雨,电影广场都会定点按时放映。” 
 
集聚带,文化云,一轴两心看未来
 
  三大三小,五级网络,标志着浦东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历史角度来看,今天的文化建筑就是未来的历史文化建筑,承载着人们学习文化艺术,承载着人们的梦想。站在50年和100年以后来看,只有公共文化设施才是后人人人可以走进来的,是城市留给市民的公共文化客厅——这是‘文化东进’的重要意义,是留给历史的民心工程。”
  “一轴两心”,这将是未来浦东浦西文化平衡发展的重要时刻——所谓“两心”,浦西人民广场是一个,浦东花木是另一个。未来5年内,浦东不仅将有“三大三小”重要文化设施拔地而起,更将形成自己的两大文化集聚区——“黄浦江东岸文化集聚带”和“环世纪公园文化圈”。
  “按照世界发展惯例,沿江、沿绿地进行文化设施布局是最佳的选择——江是人类迁徙的主要路线,而绿地则是一座城市之肺,也是人们文化休闲的主要场所。”王玺昌告诉记者,“浦东不仅有文化集聚带,还有文化‘云’——这是一个App,也是一个微信公众号,目前已经建设到了二期。”
  在这朵浦东“文化云”里,所有浦东的文化机构和场馆,无论公立还是民营,都会是资源整合对象,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文化资源服务。“不但有优秀演出项目、人气展览,还会进行远程教学,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网上直播,比如‘艺术慕课’,让文化艺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意点播,辐射到更多人群。”王玺昌表示,“它会是一个文化设施的统一监控管理平台,每个文化中心的安全情况都能监控到,并且实行互联网化的管理,开设文化系统的电视电话会议,都能在这朵云上实现。”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