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卡片,大变革
阅读提示:34年来,身份证尺寸材料变了,含金量也愈来愈高。
记者|金 姬
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以下简称《试行条例》),身份证逐渐走进老百姓的生活。34年来,身份证尺寸材料变了,含金量也愈来愈高。关于身份证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让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第一张身份证出台的背后
很多中国青年可能并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30多年,公民没有身份证件。在当时,证明身份需用户口簿、介绍信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交往活动日益增多,要求证明公民身份的事项大量增加。而当时可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虽然很多,但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工作证、学生证、介绍信种类繁多,没有统一格式,容易伪造、顶替;而一户一本的户口簿,只限于当地使用,不便携带。
1983年5月9日,公安部党组在给中央的《关于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公安部随即开始筹备颁发居民身份证工作。这个报告经中央批准,于1983年5月28日用中共中央文件转发。这是中央关于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的第一个决定。
1983年7月,公安部在起草给国务院的《关于颁发居民身份证若干问题的请示》(以下简称《请示》)时,从上海、重庆抽调了不少户口管理方面的专家开始试行条例的起草工作。经讨论,身份证样式采用单页卡式,用聚酯薄膜密封,这是借鉴了大多数国家的经验——这种形式管理简单、与照片一体、不易伪造涂改。
1984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公安部《请示》,并发布《试行条例》。随即,北京等大城市开始逐步试行身份证制度。
作为《试行条例》发布后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北京从1984年5月上旬开始,在东城区朝阳门、宣武区天桥、朝阳区八里庄和顺义县杨镇两个乡展开颁发居民身份证试点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准备,1984年8月30日,北京市居民380人首批领到了居民身份证。颁发首批居民身份证是在朝阳门内大街的文化部大院里进行的,当时38岁的中国歌舞剧院歌唱家单秀荣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领到身份证的公民。
更新换代 互联互通
居民身份证制度的推出,使中国公民在国内“流动”起来更方便,从出差、打工到旅游、探亲,更符合市场经济需要,让改革开放的中国充满活力。
身份证制度本身也在不断完善之中。1999年10月开始,身份证号码从15位升至18位,以此应对“千年虫”问题。2003年6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扩大了证件发放范围。
此时,实行近20年的身份证制度,因为之前经济和条件限制而引发的缺陷而各地都有“假重错”现象。为此,公安部通过广泛的调研论证,拟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研制、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这样可以适应人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有效防止伪造、变造,并便于查验、核查和真伪鉴别。
从2004年1月开始,公安部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方案,组织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州、广东深圳等5个城市进行换发“二代证”试点工作。2005年全面启动集中换发“二代证”工作,2008年底基本完成。
2013年1月1日,我国全面启动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和停用第一代身份证。2014年开始,全国公安机关向“假重错”乱象宣战,三年时间身份证重号数量由171万减少到8人。
政府在通过身份证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也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质量。例如,过去个人身份证丢了,失主就需要回老家补办,费时费力。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自2017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省份、市、县均可异地办理身份证。
异地办理的背后是数据壁垒的突破。如今,建立在公民身份信息基础上的信息共享,不仅仅是在治安、户政方面,还延伸到其他警种,拓展到其他行业。
而身份证制度的下一步整治“痛点”是失效居民身份证。虽然公安部早在2016年就建成了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与社会用证单位的联网核查,实现所有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即时失效。但这一系统仍有盲点。
2018年3月,央行宣布自4月9日起开展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和非居民身份证件信息核查,先试点后推广至全国。据悉,此举是针对近年来不法分子大量使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伪造变造非居民身份证件等,冒名开立银行账户、转移非法资金的问题。
与此同时,身份证等实物证件被虚拟程序取代,也被提上了议程。2018年,微信在广东试点“电子身份证”,用户可以出示微信上的“电子身份证”办理酒店入住、乘车验票。“微信身份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如何,是否可以推广到全国,还有待检验。